沧州世外桃源风景(文化沧州祖高花季闲情)(1)

花季闲情

文/祖高

翻驴槽

蒲留仙的《聊斋志异》里不光是狐仙变化、鬼怪多灵,也有好玩的,《梅女》一篇就曾写梅女和她的心上人一起耍弄一种名为“交线”的游戏。只见梅女“促膝戟指,翻变良久”,而傻乎乎的心上人“迷乱不之所从”,梅女“辄口道而颐指之,愈出愈幻,不穷于术……”

交线,词典上说是两个人用一条线绕在手指上轮番挑出各种花样的一种游戏。民国《沧县志》介绍地较为详尽:“戏必二人,以彩缕长七八尺,两端相结。用左右手之拇指、食指架之,使之往复回络,穿插相交,作成有规格之花纹。其他一人亦用食指、四指翻而架之,其纹又变。二人屡翻屡变,层出不穷。”如今北京人叫它“翻撑”,也有地方谓之“翻单被”,沧州则唤作“翻驴槽”,盖所翻基本花样中有“驴槽”一种,故云。现代则通称“翻绳”,形象的内涵被光阴的漏斗无情滤掉了。

拾子儿

拾子儿是女孩子们玩的游戏,一般是两人一组进行对抗性竟技,也有两组或几个组凑在一群各自分组别玩耍的,互不干预,各行其事。操作时嘴里吟唱着既合辙压韵,传统而又古老的歌谣,来配合手的动作。按比赛规则:赢者玩完一整套动作之后,继续享有拾子儿的权利,输者则静坐监督、等候待变。一旦拾子儿者操作失误,便接过操作权。依此类推,循环往复,直到散局为止。

游戏的程序有三:

其一是场地选址。冬天,一般是在屋内占用炕上的一角,在不影响大人们做家务活的地方;春秋两季大都在室外朝阳、背风的地方席地围拢而坐;夏季里分别则是在大树下的阴凉地儿或是在墙根儿乘凉处相聚游戏。

其二是动作要领,两人坐稳后,由包、绞、锤决出先后顺序。拾子儿时手、口、眼全员起动,先将手里的五颗子儿均匀地平撒在地面上,然后任意拾起其中一颗抛向空中约30-40厘米,瞬间用手再拣起地面上那四颗子儿当中的一颗,回手接住空中下落的那颗子儿,继而抛向空中,紧接着反过手来又抓地下的子儿,再反手接住落下的子儿。直到空中有一颗子儿,手里攥着三个子儿,地面上只剩下了一颗子儿,随着这一小段唱词的结束,将地上的这颗子儿与空中落下的这颗子儿全部敛到手中。这算是一个小过程。直到把所有的歌词与游戏动作全部完成,才算是一个整段。

在拾子儿过程中,第一,歌词不能唱错,第二,用手拾子儿与接子儿的动作不能失误,否则视为失败。需要说明的是,也有一次抓两颗子儿等变换手法的时候,那要根据唱词的长短句式及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扬顿挫的韵律以及自己所掌握这一技巧的熟练程度而定。

其三是歌谣唱词,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6-10岁的小女孩们,反复吟唱的较为初级简单的歌谣如:

拾子儿哎,王喜哎,

王喜该俺两大子儿,

你不给——

俺不要,

一该该俺二百吊。

第二种是年龄稍大一点,10-13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女孩们游戏时所吟唱的歌词较为复杂,很多生动的词汇里,融入了文学、自然科学及风俗人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期盼的句子。根据几位老太太的依稀回忆,现将整理的两段唱词摘录如下:

第一段

东来东东,坑沿哎,有鱼呀。

东坑有鱼,有嘛鱼?有鲶鱼。

鲶鱼、嘎鱼、螃海呀虾米。

四来四,四四麦子,四月的麦子,

打苞啦,秀穗啦。

秀得嘛穗?金穗,银穗,三嫂咋六妹。

六来六,六秀喂,丫头哎,

六岁的丫头,不会梳头,光会抿油,

抿油梳头,编芭呀盖楼。

八来八,巴你亲娘家。

巴你亲娘家,亲娘来住家。

梳圆头,戴绒花。

二九一十八,十八,喇叭,

喇叭通天换娃娃。

一荣哟,荣有喔,吃鸡呀,宰狗哟。

一甩开,二迈开,称斤小葱儿连根带。

第二段

东来东东,坑沿哎,有鱼呀。

东坑有鱼,有嘛鱼?有鲶鱼。

鲶鱼、嘎鱼、螃海呀虾米。

四来四,四四格格,燕子垒窝。

打天雷,唱秧歌。

对谁和?你和,我和,裁子咋六百多。

六来六,六春秀,买羊肉。

羊肉的包子,常吃着,常拿着。

你拿,我拿。子儿飘着八卦。

八来八,把把来拾撒。

把把来拾撒,要去赶上她。

赶不上,挨夸嚓。

金夸嚓,银夸嚓,隔着墙头打鹌鹌。

(下面是快速的念唱词句)

撒不下一荣不来啦。

花子、喇叭、打柴啦。

采、采、采高粱,高粱才七穗。

七穗七,八穗八,

鸭子扭嘴挑线挝。

(刘桂平)

沧州世外桃源风景(文化沧州祖高花季闲情)(2)

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蹲下,起来,坐下,起来。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这是很多人童年时玩过的一个游戏,叫做编花篮。

有三个人就可以玩儿编花篮游戏了,人越多越好。最初,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脚搭在自己的右手和另一个小伙伴的左手中间,单脚站立;然后孩子们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个孩子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然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首尾相接,便形成了一个“花篮”。游戏开始,大家一边跳一边拍手唱儿歌。(岳明洁)

沧州世外桃源风景(文化沧州祖高花季闲情)(3)

图文来源:《文化沧州●风物》(第三辑)

温馨提示: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编辑:刘佳腾

沧州文艺网出品

沧州文艺网是沧州市文联唯一官方指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