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智能教育驱动并引领高职教育革命。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既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又需要打造品牌和特色。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孙百鸣
“自建校以来,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引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业绩。学校将以‘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教学与服务并举’的办学思想,多元创新,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智能工场’,建“三原色”育人架构,以及‘五链融合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链式’产业学院等举措,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的新航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孙百鸣在即将迎来学校建校20周年(办学66周年)校庆之际,向本刊介绍了哈职院多年的办学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定位智能工场,建“三原色”育人架构在线学习: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学校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特色,有哪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孙百鸣:数字时代,智能教育驱动并引领高职教育革命,学校明确提出“智能工场服务龙江智造”,投入近6亿元,建设集“智能教学工场、职业网红培训工场、智能双创工场、智能诊改工场、工匠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智能工场,开展真实生产、实践教学、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
典型案例有:将智能技术融入专业群建设,探索人工智能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实现“信息技术 ”环境下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成8个教学工场、10个产业学院、AI学院和4个创新学院,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共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建立“哈职云”IT服务新模式,云计算管理底层IT资源,打造一朵万兆云平台,加强数据治理和分析,重点消除信息孤岛。
在线学习:就当前职业院校而言,“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并不属于简单的素质教育改革范畴,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在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方面都有哪些创新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孙百鸣:近年来,学校聚焦课堂主渠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哈职特色“三原色”育人架构。一是“红色”寒地艰苦创业教育,挖掘“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的艰苦创业内涵,开展学以报国、拼搏实干、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和为国分忧、扎根黑土、躬耕寒地的职业素养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二是“绿色”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加强劳动实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三是“蓝色”智能素质教育,建设六大智能教学工场、网红产业学院、AI智能学院,开展智能素质教育,成为拥有智能化素养的工匠人才。近3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满意率96.7%以上,毕业3年的职位晋升比例达13%以上,自主创业率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6.5%以上。
探索培养复合型、工匠型、精英型人才在线学习: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和行业性要求,使得不同的职业院校各具特色。请您介绍下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哪些特色?
孙百鸣: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目标,形成了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以工为主、综合发展”的专业发展战略。
在专业结构布局方面,面向东北亚的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商贸与服务产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2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生态康养护理等6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职教本科专业群,带动47个专业全面发展;形成契合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在专业发展思想方面,着重突出四点。一是专业红色化引领。坚持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二是专业生态化发展。实施专业组群发展与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逐年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本省落地率76.7%,学校成为全省重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三是专业国际化认证。19个专业进行了国际化认证,占总专业数的40%,其中悉尼协议认证11个、CEBVEC中英共建认证专业3个、UK认证专业4个。四是专业多元化保障。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双擎驱动”的质量保障机制,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据智能化教师发展平台、项目管理系统、智能教学平台、学生发展平台等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统计、预警、分析。
在专业创新与改革方面,有三个亮点。一是创新专业办学机制,每个二级学院与行业领先企业成立一个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基地、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人才质量。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长制”、“一体双元三师四融合”现代学徒制、“五链融合共生,培育跨境商才”等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复合型、工匠型、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三是创新专业评价模式,依托智能平台进行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可视化目标管理;依托智能平台进行标准化管理;依托智能课程教学平台,对教学全程实时记录、预警,实现责任主体全程自主质量调控,责任主体自主诊断、创新和效果考核;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满意度评估。
在线学习:一个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优秀技工,一直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也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学校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的?
孙百鸣:学校从四个方面做了准备。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行业企业合作,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与市场营销等4个专业开发了国际通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学院率先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输出到赞比亚,该标准已被认定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三是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开展专业悉尼认证、英国CEBVEC专业共建等。四是打造“三体型”教学团队。“三体型”是指学校教师本体、企业大师与能工巧匠组成的技术技能体、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学术科研体。建设51支哈职“三体型”教师团队,模块分工、组合教学;建立高技能高水平兼职教师资源库(600人);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3个,与浪潮、华为合作,建设19个企业工作室和企业教师工作站,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将新技术引进课堂,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线学习: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学校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
孙百鸣: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的办学理念,推进办学机制创新。
一是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营。学校牵头成立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职教集团、产教合作、专业建设”三层面的理事会决策机制,组建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成立了三个子公司,进行实体化运营,学校获批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二是建立“行业 领先企业”模式的产业学院。学校与哈电集团、华为等行业领先企业共建10个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内部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组合、“学校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科研人员”组合、“设备+技术+资源+人才”组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三是政校联动共建创新学院。与哈尔滨市所属县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6个创新学院,在招生招工、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政校携手“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四是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体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黑龙江长风物流学院” “博观航空学院”等。校企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开启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建设新征程在线学习:您如何理解职业教育的两大任务“提高质量,提升形象”?
孙百鸣:我认为,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生命线,要通过研发制订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进而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既要深化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又要打造品牌和特色。
提升形象,即让社会认可职业教育,让地方离不开职业教育,这需要增强服务能力。在这方面我校也有很好的实践。一是人才培养要高质量。近年来,我校学生就业率达99%,本省落地率超70%,起薪值高于同类专业平均值30%以上,成为龙江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二是技术服务上水平。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年均技术服务到款额逐年递增。三是社会培训效益好。建立多样化培训学习平台,学院获得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9项培训资质,年社会培训量6—10万人次,服务贡献度明显提升。
在线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目标,学校会以怎样的办学思路开启新航程?
孙百鸣:在“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新征程中,学校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的新航程。
一是理念创新。学校提出“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办学理念,实施了教授组团、“三体型”教师团队、“三原色”教育、教师带设备下企业以及建设智能工场等改革创新举措。
二是标准研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性标准和教学标准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我们从今年开始将围绕职教本科教学继续优化标准体系、制度与模式。
三是夯实基础。第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内培外引”,采取柔性引进和校内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第二,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开展智能化生产实训。第三,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机制创新,完善学校治理体系。第四,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躬耕寒地,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寒地艰苦创业文化。
四是改革创新。第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破题,创新机制,建立“组合创新、多元共享”的制度、标准和先进模式。第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第三,在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完善《章程》,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吸纳政、行、企力量协同开展绩效自评。
五是服务发展。增强服务推广意识,提升技术技能积累能力,率先开展“龙江职教企业行”活动,大力开展研发、成果转化、横向课题、员工培训等,推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深度和广度,启动乡村振兴、直播电商网红培训、继续教育等多样化社会培训项目,打造服务品牌。
六是提升影响。发挥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国内国际教育机构任职专家的引领作用,在国际舞台发出哈职院声音。研制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承办国际、国家级培训和技能大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4月刊(总第8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