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在辽宁省建平县水泉村出土了一件非常珍贵的乐器——口簧琴。

古代乐器簧管乐器(青铜时代的乐器)(1)

‌‌‌‍‌‌‌‌‌‌‍‌‌‌‌‍‌‌‌‌‌‍‌‌‌‌‍‌‌‌‍‌‌‌‌‍‌‌‌‌‍‌‌‌‌‌‌‍‌‌‍‌‌‌‌‍‌‌‌‌‌‍‌‌‌‌‌‌‍‌‌‌‌‍‌‌‌‌‌‌‍‌‌‌‌‍‌‌‌‌‌‍‌‌‍‌‌‌‍‌‌‌‌‍‌‌‌‌‍‌‌‌‌‌‌‍‌‌‌‌‍‌‌‌‌‌‍‌‌‌‌‌‌‍‌‌‍‌‌‌‌‍‌‌‌‌‍‌‌‌‌‌‍‌‌‌‍‌‌‌‍‌‌‌‍‌‌‌‌‌‌‍‌‌‌‌‍‌‌‌‌‍‌‌‌‍‌‌‌‌‌‌‍‌‌‌‌‌‌‍‌‌‍‌‌‌‍‌‌‌‌‍‌‌‌‌‌‌‍‌‌‌‌‌‍‌‌‌‌‌‍‌‌‌‍‌‌‌‌‌‍‌‌‌‍‌‌‌‌‌口簧琴,又称口弦、口蔑、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非常悠久、造型样式也多种多样,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出现。口簧琴在中國先秦文獻中被称作“簧”。《诗经·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清代《滇南虞衡志》中则是极为详细地记载了“口琴”的形成和制作,而唐、宋时期的“铁叶簧”等拔簧乐器,其实也是口簧的前身。

20 世纪 70 年代,考古人员在挖掘辽宁建平水泉遗址时,采集到多件骨质口簧,虽未见考古资料刊布,但被多位研究音乐史的学者述及。这一件宽首窄尾,首端钻一小孔,中部剔出簧舌。琴长 9.3 厘米,宽1.2厘米,厚 0.1 厘米。该乐器既可以独奏、齐奏、合奏,又可以为歌舞伴奏,是古代人民业余时间演奏的重要的乐器之一。通过对这一文物的地理分布和性质特点梳理,分析其在东北的传播路径,进而研究游牧民族的音乐以及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