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话题(墙里开花墙外香)(1)

教研活动月启动现场

从4月起,内江二中招生办的电话就开始忙碌起来,平均每天都有20次电话打进来,电话那头都是小学学生家长,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咨询小升初如何报读内江二中。家长袁新丽说:“儿子只想读二中,因为二中学风好,能实现他的大学梦。”

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也代表了所有家长的心声。“蜀山苍苍,沱水泱泱……”历经90载风云,内江二中已经不单单是内江教育的一张名片,而是川内知名的教育风向标。五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了内江二中,听她诉说骄人成绩背后的秘密。

争先恐后报名

不去成都只读二中

5月19日,是内江二中小升初政策咨询首日,校门口聚集了不少学生家长,大家排起长队,争先恐后地向招生办老师咨询有关政策。

咨询之后,袁新丽并没有急着走,而是拿出手机,将张贴在墙上的招生信息拍了下来。袁新丽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正在内江六小读书,户口在东兴区苏家乡,属于片区外。她还说:“本来我想随便选择东兴区一所初中,可是儿子一再强调,他只想读二中。”

站在一旁的雷顺萍是来帮亲戚报名,她的儿子正在二中读初三,回想起儿子当初的选择,她至今有些不解。原来,雷顺萍的丈夫在成都工作,她一心想让儿子到成都念书,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聚,可是儿子执意读二中。

“现在看来,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现在不仅成绩好,行为习惯也不错。”雷顺萍还说,儿子已经决定,高中也只报考二中。

打造高效课堂

教研活动蓬勃开展

采访时,不少家长说起选择二中的缘由时,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成绩,显然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最直接的指标。上学期期末,内江二中初一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生物平均成绩在市直三区中排名第一,初二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平均成绩在市直三区中排名第一。

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而是二中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课改意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构建出高效课堂的结晶。

围绕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题,从 4 月 10 日起,涵盖专题研究、练兵活动、专题讲座、献课活动、教学反思的专项教研活动在学校风生水起。

其实,这样的教研活动学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目的是为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艺术,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内江二中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效?教师讲授是否杜绝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完善了一系列旨在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方式。

以荣誉为动力

朝着中华名校进军

21项国家级荣誉,40余项省级荣誉,这是内江二中为迎接90年校庆而准备的“成绩单”。

这所全省首批14所重点中学之一的学校,因“文革”等历史原因,曾一度从辉煌走入了低谷期。2002年,唐昭强担任内江二中校长时,学校仅为市级重点中学。

这位年轻的校长凭着对教育的理解和热忱,对学校做出了愿景规划:用三年时间恢复省示范性高中称号;再用5到10年,将内江二中打造成巴蜀名校;再之后,学校要朝着中华名校的方向努力!

如今,学校早已有了巴蜀名校的风范。

学校现有教学班 75 个(其中高中班 44 个),学生4836 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95人,其中特、高级教师96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 11人。

内江二中以 90 载积淀的教育底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著名作曲家王锡仁等等。近年来,学校向全国各类名牌、重点大学输送学生两千余人,向本科院校输送学生八千余人。

即将迎来建校 90 年华诞,内江二中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相信他们绘就的教育理想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黄晓庆(校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