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陈华卿专栏)(1)

文|陈华卿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母亲又打来电话,絮絮叨叨地向我说起她一天的活动。早起干活、做饭、伺候父亲……事无巨细,全给我“汇报”一遍,连邻居家喂的那几只鸡,养的那条小狗的事,都要细说一遍。我不厌其烦地听着,并不打断。电话最后,还不等我问她身体怎样,就挂了电话,一如往常。我无奈地笑了笑,只好接着去做我的事。

母亲这样的电话,时不时都要打来,但每次内容都差不多。

记得当初给母亲按装电话,可她觉得电话费贵,不让按——她这一辈子,苦日子过惯。后来拗不过我们,家里还是按上了电话。只是每次打电话,母亲的话都说得很短,只要表达清楚意思就好了,那是为了节省电话费。那年,母亲四十六岁,和我现在的年纪一样。

又过了几年,有了手机,我们姊妹几人想着给母亲买了部手机。她先是以不会用为由,拒绝花钱。好家伙,一部手机两千多,快赶得上两亩地一年的收成了!况且,那小玩意不中吃不中喝。还是年轻啊,不知道日子比树叶还稠,太不会过来,净乱花钱。所以,母亲很不高兴,甚至很生气。那年,母亲五十岁。

等我外出工作,有能力了,就给母亲买了部手机。新款的,小巧轻盈,适合母亲使用。我欺骗她说只花了几百块钱,但母亲也还是觉得贵,最后还是勉强答应收下来了。给她办了个移动号,一直用到现在。她常用这个号给我打电话,给我的孩子们打电话。说到高兴处,也常忘了时间,一聊就是十几分钟,拉家常般的不愿放下。那时,母亲六十多岁。

父亲退休后,身体不好。母亲便悉心照顾,不让我们费心,她只希望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给她打电话,都是说很好,很好,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除非父亲病了,需要去医院,她才很难为情的给我们打电话说,似乎欠了儿女们多大的情似的。这让我们很不好受,也因此常常而埋怨她:养孩子干什么?不就是老了有个依靠吗?不都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吗?

母亲听后很是自责,表示以后及时给我们说。果然,再打电话给母亲,她总是把父亲的情况说得很详细:吃的什么,做了那些事。而每每问她怎么样,她总说,“我很好”就这么一句话,很开心的样子。那时,母亲已近七十岁了。

我们有二妞妞的时候,母亲来城里帮着看孩子,这一住就是十年。在城里住的日子里,她常挂念她的两亩地,挂念左邻右舍,挂念在家务农的我的姐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给邻居,给姐姐打电话,并且,不再吝啬花费——打起电话就要把事说清楚。每当和他们打电话的时候,母亲的声音都挺高,也很开心,总是说自己在城里很幸福。其实,我和妻都知道,母亲过得并不轻松——看孩子的活不是轻松的,抱着搂着,摇着晃着。当奶奶的,就是看不得孙女孙子哭一声,心疼啊。除了看孩子,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外,母亲闲不住,还要拖拖地,洗洗衣服。我和妻子工作要按点上下班,显得很忙。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尽可能多做些家务,我们也希望母亲能轻省一些。可在母亲看来,我们是公家人,做的是大事情,回到家就该歇歇。所以,母亲眼里都是活,她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该干。劝她多休息休息,别累着了。她总说自己还能动,还能帮些忙。只要干着活,她心里就高兴,就会不觉得累了。那时,母亲已七十多了。

再后来,孩子们都大了,老大考大学走了,连老小也该读初中了。看着孩子们都能离手了,母亲就想回老家。我们知道母亲不想拖累我们,可母亲理由充分。什么老家空气好,父亲的身体也需要多活动。什么住楼房有许多不便,连拉呱的人也不好找等等,坚决回老家。

回老家后,母亲的电话又来了。不过,提及的重点是她一手带大的孙女孙子了。电话打过来,和我们简单说几句,就会让她孙子、孙女接电话,边通话边笑,很是幸福很满足。孩子们也跟爷爷奶奶亲,一打电话,儿子总是一句“奶奶,我想你。”奶奶便大笑:“奶奶也想你,过几天再去看你,乖!”就这样,相差七十多岁的祖孙俩又开始“煲电话粥”了。

自从换了智能手机,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太太竟也学会了视频通话,隔段时间就要视频,只有见到人她才放心。要是忙,来不及接她的电话,她一天都不会踏实。打电话问这个,问那个,求证没什么事了才放心。末了,还要来一句“你没骗我?”得到肯定答复,或是亲自接到那个谁的电话,她才真正放下心。

感谢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了电话,她让母亲和子女亲人拉近了距离,连通了心灵。我希望我的电话一直响下去,来电显示——“妈”。

(青未了陈华卿专栏)(2)

(青未了陈华卿专栏)(3)

作者简介:陈华卿,男,郓城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山东郓城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喜爱写作、音乐、书法。人生信仰:只要活着,就要欢乐,不忘初心,做生活的有心人。笔耕纸田三十余年,用心书写生活,记录内心情感。

壹点号心梦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