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1)

贾丽红: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4月27日,今天是我们援沪工作的第一天,给金杨新村派出所的干警采集核酸。整个过程配合得很好,大家井然有序地按规范进行单人单采,看到我们医疗队员专业规范的采集手法,警察们纷纷赞扬不已,并给予我们贵州六盘水医疗队高度赞扬!此刻的一丝肯定对我们来说都是莫大的暖阳,完全消除了所谓上海人民排外的疑虑,再看到四周悬挂着“向援沪医护人员致敬”横幅,心里暖暖的!任务完成后,队员们依次规范脱卸防护服并整理垃圾,派出所所长组织警员们仔细观看学习我们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并竖起大拇指再次高度赞扬我们,返程时大家挥手告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4月28日,援沪第二天,今天没有外出任务,贵州省二队正在着手进舱安排,程颖队长要求我们各自在房间反复进行穿脱防护服练习,并学习进舱流程、注意事项、驻地防范与管理。练习时隔壁房间同区队友敲门问我是否有含氯消毒片,借她们几片,一会儿又问我是否有内层鞋套…靴套…衣架…挂钩…剪刀…橡皮筋,就连N95都和我们的不一样。无形中感到我们单位领导想得多么周到,为我们解决了所有能想到的后顾之忧,为身为市医人感到骄傲!同时也深深感谢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的领导及同事们,有了你们,我们出征才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2)

王化加: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样的繁星闪耀,一样的深夜出发,目的地从武汉变为上海,不变的还是那颗迫不及待投入抢救的心。 4月25日一份紧急通知,我立刻准备防疫物品和衣服,立即赶往上海参加抗击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我必须前往上海尽自己微薄之力。犹记得晚上20:40在医院综合大楼下,曾副市长、陈书记、郎院长等相关领导为我们出征践行,给我们加油打气,鼓励我们,也给我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千叮嘱万嘱咐,让我们认真科学的做好防护,不要怕麻烦,防护服的穿和脱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最后必须做到零感染,完成抗疫任务,载誉而归。

26日7点,洗漱完吃完早餐,我们前往贵阳北高铁站与大部队会师,进入候车厅,远远的就看到我的老战友、2年前支援湖北鄂州中心医院ICU二组组长、援鄂医疗队中心医院ICU二组临时党支部书记——贵州医科大学杨国辉主任,杨主任给了我一个厚重而温暖的拥抱,亲切的握手跟我说:“一起加油!还要一起回家”!我们合影留念,静下来不禁想起两年前工作的点点滴滴。

9点钟,贵州省第二批援沪出征大会结束,我们乘坐高铁驶向上海,静下心来,开始想了想到了上海怎样开展工作,怎样做好防护工作,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困难。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到了上海,我们乘坐车辆到达汉庭酒店,道路除了执行任务的车辆,看不到行人和来往的交通工具,号称“魔都”的上海好像按下暂停键。不停看到执行任务的车辆,相信今日的上海定会像2年前的武汉,恢复原有的繁荣。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3)

颜璐 :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

4月27日,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也是我到达上海开展工作的第一天,我们一队人按标准穿戴好防护用品,在队长程颖的带领下,到达黄浦区金杨社区采集核酸。 刚接到任务时,我内心是紧张的,对病毒传染性极高的恐惧、对未知的惶恐。临近出发前,队长程颖和院感的同事一遍遍的检查我们的防护是否做到位。一遍遍地叮嘱,让我感受到了组织对我们的守护, 瞬间信心倍增。

最让我感动的是送我们去目的地的大巴司机杨师傅,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们道谢,听到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不停地给我们说辛苦了!结束工作后杨师傅还给我发来了关怀的信息,关心我们吃饭没有,嘱咐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看到这些温暖的文字时,我眼眶湿润了, 更加坚定了自己战胜疫情的信念,作为医务人员,在疫情需要我的时候,我定毫不犹豫冲到最前线。作为一名入党发展对象,我更要冲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累,坚决打赢上海这场疫情防控硬战。都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短短的一天里,感受到了上海人民热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证了中国的力量,团结互助。疫可退,我们终将战胜这场疫情 。抗击疫情我们一起努力,难熬的日子终会过去。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4)

朱华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4月27日凌晨1时许,我们援沪的医务人员全部安全抵达上海,当晚入住位于外滩的汉庭酒店,简单休整。初入魔都,急切通过窗户向外远眺,映入眼前的不是一直想象中的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而是冷冷清清、路上只有几个戴着口罩的行人和“大白”在行走。上午没有接到具体任务,领队程颖主任组织我们一起进行穿脱防护服训练,虽然经过上百次的训练,但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程主任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技能与技巧,传授经验,毫无保留,一次不符合规范就两次、三次……

练习时,突然接到浦东新区开展核酸检测的任务,12时许,我们一行到了金杨新村派出所参加核酸采集工作。4月末虽然温度不是很高,但N95口罩很勒脸,不到半个小时脸就生疼,整个人在防护服的包裹下很不舒服。核酸检测一直持续到6点多,虽然量不大,但穿着6个多小时防护服工作还是感觉些许疲惫,但在视频查看二年级的大女儿作业、和8个月大的小女儿视频“咿咿呀呀”聊天后,一天的疲劳随之消散。

经过第一天抗疫,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希望见到所有人摘下口罩的笑脸,也希望我的同事们、一线的战友们都平安无恙,上海加油!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5)

尹成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护师

带着350多万凉都人民的嘱托,我们告别亲朋好友,来不及从离别的伤心中出来,我院12名援沪队员就来到了上海。第一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被眼前冷冷清清的街道震惊,整个城市就像被按下暂停键,暗自下定决心不清零绝不撤退。

来不及整理,来不及害怕,第一天就接到采集核酸任务。程颖队长带着我们立即投入战斗,我们33名队员分成4组进行核酸采集。我院的12名队员负责黄浦区金杨新村派出所民警和蝶恋园小区居民的核酸采集,圆满完成369人次核酸采集任务。

夜幕慢慢降临,坐在大巴车上,大家都默默地看着窗外,冷清的街道毫无声气,我们的眼睛都红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上海人民,让他们重新焕发生机!

看着队员们脸上深深的压痕,队长沉重的脚步,我的心又酸了。队长从出发开始一直没有休息,为六盘水地区91名的队员物资筹备、酒店安排、环境消毒操碎了心,在采集核酸时不断叮嘱要保护自己,像一位大姐姐一样温暖着我们每一名队友的心。

明天又将迎接新的挑战!上海加油!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6)

王倩: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师

4月26日晚我们抵达上海,全程做好防护下了高铁,外面已经有等待接送我们的公交车师傅,黑夜里大巴车行驶着,路上不见行人,只有身穿防护服的大白还在坚守岗位,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海,感到很震惊,往日的繁华都市,变得这么安静,内心泛起阵阵涟漪,更燃起了我的斗志,守护上海。

4月27日,今天接到第一个任务,大家都很积极,我院12人中10人分到黄浦区金杨新村派出所为公安民警采集核酸,2人到社区采集。出发前,院感成蕾老师为我们反反复复的检查了防护服,乘坐大巴车一路驶向目的地,往日喧嚣不再,防疫的广告在大街小巷穿梭,穿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来到目的地,对采集核酸周围进行消杀,大家合理安排,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核酸采集工作有序进行,完成369人次的采集,等待同事们脱完防护服,我和另一名队友对垃圾进行捆扎消毒,公安民警来学习了我们脱防护服的全过程。在回来的路上,路过东方明珠,还是那么的耀眼,疫情终会过去,静待春暖花开,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没有跨不过的坎,上海加油!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7)

齐丹: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护师

人间四月春光美,枝上绽开榆叶梅,原本是亲朋好友春游的好时节,但疫情牵动着每个医务人员的心,作为一名护士,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我义无反顾、踊跃报名参加援沪医疗队。

4月25日,带着院领导的鼓励与嘱托,怀着亲友的关怀与祝愿,我们踏上了援沪的行程。在这里,队友就是最亲近、最信任的战友,工作时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忙,大家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

第一天被分配在金杨社区其中的一个小区,里面的群众有拄着拐杖来的、有坐着轮椅来的、有被家人背着来的……队伍虽长但是井然有序,看到我们时他们显得有些激动,大声喊着:“贵州的医护人员来了”,看着那些人激动的眼神,我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加油,不论采集到多晚,一个都不能少”。每采集一个人,他们都会给我说一声谢谢,每当我一人一消毒的时候他们也在耐心等待,从来没有一个催促的。

军人捍卫国土,我们捍卫人民健康。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团结一心,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激励下,以实际行动诠释医务人员的使命担当,上海加油!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8)

姜静龄: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室护士

没想到,与上海第一次接触竟是以这种方式打开。26日,我们12人经历9个小时高铁于晚上九点安全抵达上海。等候大巴接送,一上车司机师傅问“你们是来支援上海的同志吗?”“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 那一刻有自豪、骄傲,但更多的是责任感、使命感!一路上只有呼啸而过的120急救车和执勤的大白,曾经的繁华都市现在犹如一座空城,只有不远处的环球金融大厦滚动着“上海 加油” 。

是的,上海加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平凡的人们走向战“疫”一线。我也将用自己的点滴微光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

27日,来沪第一天,这个初夏宁静如常,你我或许平凡如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乐享融融时光。这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切。来不及感叹,在程颖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在驻地处加强培训,考核各项操作流程,这已经是反反复复无数遍的“战前”实训。

中午接到任务,浦东区需要支援,在程主任的一声令下我们迅速检查做好防护,前往金杨新村派出所为警察同志采集核酸。当程主任知道派出所的同志没有系统地培训过穿脱防护服,让我们给派出所的同志进行了穿脱防护服培训、如何处置医疗垃圾。所长和教导员说“贵州山美,水美,人更美!十分感谢你们来沪支援。疫情好了一定去贵州凉都看看!” 此时内心十分骄傲,我们日日夜夜反反复复的练习没有白练,扎实的基本功得到认可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回到驻地和一岁多儿子视频,看他可爱乖巧的模样,手机里传来老公教儿子“妈妈辛苦了妈妈我想你”小宝宝牙牙学语的样子真的让我感到幸福!

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9)

王珺: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

带着所有人的关心,乘坐援沪专车抵达上海,下车后乘坐公交车回驻地酒店,一上车就听见师傅说:“谢谢你们,上海人民谢谢你们......”瞬间让我顿时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虽然这座城市生病了,但它依然温暖有活力!繁华的大城市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这里没有如潮的人流,只有坚守在每一个防疫卡点的大白,远远望去,上海金融中心在夜空中依然是最夺目的建筑,好似一柄竖起来的剑,矗立于楼宇,守卫于人民,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荧屏上又闪过一句“上海加油”,更加坚定了我要和所有医护人员一同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换上防护服前往金杨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去往社区的路上,公交车师傅句句透露着感激之情,向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这是黄浦大桥,这是金融中心,前面就是最繁华的南京路,待到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来上海玩啊”。

我们去了蝶恋园小区,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协助下,小区的采样工作有序开展,一声召唤:“2号楼的居民可以下来啦!”居民们就井然有序的站在每一条黄线上,叔叔阿姨们一下楼,看见白色防护服上格外醒目的红色标签,纷纷议论到:“哇,贵州来的,六盘水好地方啊,气候宜人,令人向往!”紧张的心情瞬间被亲切的叔叔阿姨们冲淡,心里突然倍感骄傲,我的家乡——19度的凉都如今家喻户晓,叔叔阿姨,欢迎你们来玩!

今天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坚守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睡在居委会已经一个多月了,是他们筑起了病毒传播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和每一位医护人员一样,责任所在,挺身而出,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他们尽己所能,挺身而出,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道曙光,只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地日记2022(战地日记2)(10)

来源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编辑:周真明

一审:李佳凤

二审:赵明

三审:刘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