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要靠食物给身体提供能量,而食物的消化离不开胃的参与,胃就像是一部不停工作的机器。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大,三餐不规律,对胃造成很大伤害,时间一长,胃病就会找上门来。
您真的了解胃吗?您知道胃有几种形态吗?胃的容量有多大?如何才能养胃?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我们的胃,到底长什么样?
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我们每个人的胃长得也都不一样。具体来说,胃的形态会受到体位、体型、年龄、性别,以及胃的充盈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上,把人体胃的形状分为四个类型。
牛角型胃
这种胃,上部宽大,越往幽门处越窄,看起来像“牛角”,常见于矮胖型人群和儿童。一般来说,吃饭速度太快、胃里食物排空速度较慢的人群,容易形成“牛角型”的胃。
鱼钩型胃
这种胃常见于体型正常的成年人,形状如“J”字,又被称为“J”型胃。胃底、胃体,以及幽门等各个部位的宽度大致相当,角切迹较明显。
瀑布型胃
瀑布型胃常见于身形瘦高的人群,这种胃的胃泡较大,胃体细小,在胃底和胃体可见两个液面,胃下缘多在脐部以上。在消化食物时,较易出现反酸、胃胀等不适。
长型胃
这种胃又称无力型胃,多见于体质瘦长及衰弱者,胃的形状上窄下宽,胃底、胃体几乎垂直,胃下缘可抵达髂嵴水平面以下,甚至进入腔内,是胃下垂严重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胃功能较为迟缓,常处于低度紧张状态。
我们的胃,是如何工作的?
当我们把食物吃下去,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贲门,然后再进入胃里。这时,胃就开始了辛勤的劳动,不停蠕动后把食物弄得非常的粘稠。这个过程,就是胃在进行消化。
已经消化好的食物,有序地从胃撤离,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需要注意的是,胃并不会让食物一次性全部撤离,而是留一部分食物在胃里,给身体供能。这个过程,就是胃的存储功能。
胃,真的会越撑越大、越饿越小?
每次大餐后,在下一次进食时,很多人会觉得食量较平时有所增加,胃被撑大了;节食减肥一段时间后,又觉得自己把胃饿小了。这些想法,都是错的!
在常见的解剖图中,胃最“胖”的那一段叫胃囊。虽然每个人的胃囊大小都不一样,但神奇的是成年人的胃容量却是一样的,而且是不会变的。当然,这不是说胃容量没有变化,只是说胃在食物消化后会恢复原样。例如,通常情况下胃容量只有100毫升,而当人们吃饱后,胃容量会增加到1200至1600毫升,一下子就大了十几倍。但是不管这个时候胃容量变化有多大,等到消化功能发挥作用后,胃容量还是会恢复原状。
而所谓的大胃王,他们的胃容量跟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因为他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比较好,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较短,很快就会被送入肠道。这样一来,就会让人感觉能一直吃,吃很多。
另外,控制饮食一段时间后,胃也并不会变小。至于有的人会感觉“胃变小了”,其实只是一种心理错觉。一旦遇到不能抵挡的美食,就会发现自己又变得能吃了。
想要养好胃,一定要做到这6点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出好脾胃。
饮食有原则
肠胃不好人群应该遵循“软而缓、鲜而淡、温而洁、少而精”的饮食原则。可适当食用蔬果,研究表明,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帮助保持肠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癌的发生。
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
可以遵循以下时间完成三餐:7-9点吃早餐;11-13点吃午餐;17-19点吃晚餐。尽量早吃,不要等到饿得不行再吃。
吃饭七八分饱,最为适宜
七八分饱的状态,既能够支持身体正常代谢,也不至于吃的太饱加重胃的负担。至于宵夜,9点以后最好就不要再吃了,让胃好好休息。
吃饭时细嚼慢咽
尽量做到每口嚼20下,吃东西不要狼吞虎咽,食物被嚼得越细小,胃的负担就越小。
注意饮食卫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这种细菌会寄居在胃里,感染后易导致患者发生多种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用餐使用公筷、生熟菜肴分开烹制,预防病从口入。
坚持运动
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既可以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又能帮助增加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