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故事(史记列传记载263人)(1)

《史记》列传里一共记载多少人物?

《史记》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涉及的历史人物共有263个,如今能让人想起的无非老子、孔子、孟子等道家、儒家的圣者。

然而,列传里却有一人能让令司马迁愿意成为他的随从。

此人叫晏婴,被后世称为晏子。春秋时代齐国人士,出生年月不详,经历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时代,死于公元前500年。

这是在《史记》记载的第四个人物,司马迁写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倾慕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晏子还活着,我愿意为一生他执鞭随蹬做车夫。

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故事(史记列传记载263人)(2)

1、

不同的时代缔造可以不一样的英雄,然而英雄不一定以死为品行。

晏婴继承父亲晏弱的齐国士大夫职位,一生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在历史上,关于晏婴和齐灵公的事迹记载得非常少,甚至说可以没有。然而,《晏子春秋》、《左传》,齐庄公和晏婴的事迹也只有寥寥几笔

司马迁在《史记》倒是关注了“庄公”和“晏婴”,他说:“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後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史太公认为齐庄公去世时,晏婴冒着生命危险去吊唁,以集忠义和勇气一身。不需世人评论,因为很多世人都做不到。

齐庄公出轨崔杼的女人棠姜,在崔府被杀掉。齐国的大臣们都不敢靠近崔府,只有晏子身披黑衣去吊唁。

晏子到了崔府,随从问:“你要死吗?”

晏子淡定地回答:“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君王吗?我什么要死?”

随从又问:“祭拜之后,你要逃命吗?”

晏子又回答:“庄公之死,难道是我的罪过吗?我什么要逃命呀?”

晏子进入崔府,完成臣对君的礼仪,然后安然离开了。

司马迁在《史记》里没有提到这个故事,却用“见义而不为无勇乎”为这篇文章作为结尾段落。通过晏子的经历,司马迁想起自己劝汉武帝不要追责李陵战败的事件,结果却被陷害惨遭腐刑的下场。

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正如晏子所说:“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这或者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理由之一。

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故事(史记列传记载263人)(3)

2

齐景公时期的晏婴在《晏子春秋》里记载最多,正因为有了晏婴辅佐齐景公,齐国再次重回管仲时代的辉煌。

这也是司马迁把管仲和晏婴写在一篇列传里的主要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晏婴的评价:“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晏婴是一个敢于不顾皇帝的面子,直言进谏的人。这才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

读过《晏子春秋》的过程中,文字里能体会到晏婴是一个带有喜感的人物。

每当齐景公犯错或做出不符合礼数的举动,晏子私下会通过有趣的语言和意想不到的行动进行提醒齐景公,让齐景公修改自己的言行举止。

相比后世的魏征,晏子对于领导更富语言和行为的艺术色彩。从古到今,礼贤下士的故事比比皆是,能把低调奉行到底的人却很少。

《晏子春秋》里关于晏婴的故事有一百多则,能赞扬他的品格小传数不胜数。司马迁选择两则小故事在《史记》里讲述自己对晏婴的的感受。

晏子出使晋国回齐的途中,救赎了在赵国为奴的贤才越石父。回齐国的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晏婴忘记给越石父让座。而晏婴回到家后,没有招呼越石父就直接进屋。

越石父因晏婴对他不敬重,提出跟晏婴绝交,要求晏婴再次将他卖成奴隶。

晏婴得知其意后,马上向越石父道歉并邀请成为幕僚。

晏婴的身份是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长大夫。越石父的身份是被晏婴用一匹马的价钱赎回来的奴隶。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是现代,奴隶在很多人的眼里等同于禽兽,没有自由,没有政治权利。

两人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用常人的思维逻辑看事件的本源。

身居高位的晏婴对身份低贱的越石父做任何事情都合理的,但是越石父却让他低头认错,这件事情表现得非常不合礼仪。但是,晏子却做了不同寻常的事情。

司马迁想要表达齐景公时代的齐国兴旺的缘由并非只有制度的优质化,而且回到齐国的百姓也把自己当成了这个社会的员,他要求官与民有同等的权力,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故事(史记列传记载263人)(4)

3

做官的自律,做民的也自律。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社会的管理层都嚣张跋扈,那么社会的底层也就乱象横生。官正民风自然正。

司马迁从社会不起眼的角落里看民生,在《史记》用司机夫人的话讲述官员的自律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

有一次,他乘坐马车出行。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观察丈夫。晏子的司机头顶着盖过马车的大伞,威武挥动马鞭,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样子。

晚上回到家,妻子马上要和司机离婚。

司机问:“为什么?”

妻子回答:”晏是齐国的宰相,坐在车里身高不过六尺,名声远扬。我看他外出时,神态举止都非常沉稳得当,常有甘居人下的谦卑态度。你虽然身高八尺,但是只不过是人家的车夫。瞧瞧你做事的神态嚣张,目中无人,对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了。我非常看不起你,所以我要求和你离婚。”

从此以后,车夫做人做事都变得谦虚恭谨。

久而久之,晏子发现了司机的变化,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原因。

司机如实相告,然,后来,晏子推荐他做了齐国的大夫。

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故事(史记列传记载263人)(5)

4

晏子从小就是一个自律的人,而且成为齐国的大夫之后,更加勤俭节约,努力工作,而深受齐国人的尊敬。当他升官做了宰相,对于吃的要求更加普通,家里的妻子不穿丝绸穿布衣。

一个以身作则的官员不但会影响上司,而且还会影响身边的所有人。

悠长的春秋历史里拥有优秀品格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唯有能影响后代的人并不多,晏子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史太公才会有若晏婴还活着,我愿意成为他的司机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