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敏(三河)有一首诗赞美岁寒三友诗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岁寒三友的精神品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岁寒三友的精神品质(岁寒三友见精神)

岁寒三友的精神品质

张德敏(三河)

有一首诗赞美岁寒三友。诗曰: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岁寒三友”松、竹、梅。它们在时艰中同生,在岁寒中共荣,自古都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坚毅苍劲的青松,挺拨摇曳的翠竹,迎风傲雪的冬梅,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

“岁寒三友”是无数文人墨客赞颂之物,也是现代人喜爱的植物。每到寒冬腊月百花凋零的时候,它们却依旧蔚然长青,给世间带来生机。人们独爱青松坚毅不拔的品格、梅花傲雪挺立的精神和翠竹宁折不屈的气节,爱其与众不同的风姿和高雅的形态、品性。其不畏严寒的品性,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要奋起,不言败。

松——坚毅不拔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高大挺拔,表达了一种永不低头的精神。

青松,虽没有婀娜的身姿,但它刚毅不阿,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逾显苍劲,更加坚毅挺拔。凛冽严寒雪地上的松树,身上披上厚厚的雪花,但依然屹立在风雪中,飒爽英姿,岿然不动,成为凌冽寒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冬日里,挺立的松树,无畏寒冷,接受着隆冬的考验,迎接着风雪的挑战,成为冬日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时值隆冬,万物萧疏,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的昂扬精神。

竹——筛风弄月要有竹

古时,文人墨客都有着深深的竹子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把竹的高尚节操概括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因为,竹本身的虚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契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情怀。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他对竹最经典的评说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然而,苏东坡并不因为竹之雅,就断然排除吃肉,他又说:“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竹笋烧肉”的“东坡肉”,成为他的最爱。肉与竹,代表了他的豪放,也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优雅、超脱。

苏东坡一生爱竹,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年轻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就是他的理想;到了中年,少了年轻时激进豪迈的心态,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到了老年时,又成为“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了。勾画了“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这条由竹勾画的人生轨迹。

翠竹,不畏严寒,性直以立身,临风不折,挺直向上,不坠青云之志,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竹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就傲然的挺直腰身和脊梁。梁代刘孝先在颂《竹》诗中说:“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全身都是宝。郁葱之中掩埋着朴实,尽善尽美地奉献着而毫无怨言。

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今也赋《颂竹》一首:“高节有自珍,风雨且无尘。岁寒为君子,碧绿展新春”。

梅——裁冰剪雪寒如芬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日里,百花凋零,惟独只有梅花依然傲雪挺立,在皑皑白雪中盛开朵朵小花。

它在风中挺立着,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剪雪裁冰,凌寒独放。王安石有诗赞美:“凌寒独自开”。宋人林和靖有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伟人毛泽东也赞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冬日里,任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百花凋谢之时,独有梅花生机勃勃,笑傲严寒,剪雪裁冰,凌寒独放。象征着一个人的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冬梅,虽没有杨柳的轻盈,荷花的丰姿,但它傲骨秀逸,冰肌傲骨,有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残不能移”的盎然之气,是美丽、坚强、高傲的花。在寒冷的季节,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她活的最有品味、最有灵魂、最有骨气。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们爱梅花默默无闻、坚强不屈、别具一格、铮铮铁骨、玉洁冰清;爱她傲雪斗霜的精神、谦逊的精神、高风亮节的气概;爱她不怕苦难、于无声处、甘愿幕后、傲然挺立、无私奉献的心;爱她风雪中傲然怒放、神清骨秀、清香弥漫、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梅,在严冬绽放,花开在人们的心里。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岁寒三友”不仅是其清雅俊逸的风度,更以她的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松竹梅不畏严寒的品性,是无数文人墨客赞颂之物,也是现代人喜爱的植物。每到寒冬腊月百花凋零的时候,它们蔚然长青,带来勃勃生机。鼓舞着人们在困境中永不言败,奋然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