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真的会有人打电话吗”“打这个电话有用吗”……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在心理师接通心理援助热线,对想跳楼的来电人进行危机干预时,一条条带着疑问的弹幕飞快划过。在众多弹幕中,有一条写道,“我打过,抑郁哭着打通,充满希望笑着挂断,感谢上海市心理援助……”

在上海,这条热线从1990年开通,迄今已经32年了。去年9月1日起,上海的心理援助热线与战疫心理援助专线以及17条区级心理热线整合扩容,崭新的24小时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全线启动。半年来,上海市心理热线累计接通电话约18500个,平均每天100多个。

宛平南路600号的两间办公室内,共有4个962525心理热线座席,这里就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热线值班点。这样的点,在全市还有十多个。

和电视剧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酷炫的监控大屏,没有响起的警报声。同样的是,一个个未知的来电让普通的一天变得惊心动魄。来电者中,有人因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未来感到绝望,有人因为遭遇生活危机备受打击而陷入“情绪漩涡”……

心理疏导24小时(日均拯救百余个)(1)

警察打来感谢电话,

“我们把那个人找到了”

金金是962525心理热线的管理人员之一,也是一名接线志愿者。她表示,在上万个来电中,惊险的危机干预案例不占多数,更多的是情绪倾诉。但确实有接线员遇到过,正好是她接到了反馈电话。

一次值班时,金金接到警察打来的电话:“他说‘谢谢你们及时通知,我们把那个人找到了,放心吧’……”电话中那个被找到的人,心理挣扎在垂死边缘时曾打过上海市心理热线,当时值班的是另一位接线员。

这个时候真的会有人打心理热线吗?

答案是:会的。

“有的来电者会说一些很消极的话,打电话过来是想和曾经接过电话的接线员告个别,因为之前他做出过承诺。”金金说,接线员在安抚对方情绪的同时,在危急情况下有时会选择报警。

有些人打心理热线时,其实觉得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听他说话了,也没有人喜欢他、支持他,没有什么可以让他留念了。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这么想,他可能面对父母、朋友难以启齿,怕添麻烦,但本能还是想自救的。这时候他可能会打心理热线,至少这个接电话的人还会听我说,会给我鼓励、支持,生活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完全没有希望。”

在和来电者的沟通中,接线员有时也会用到一些方法,比如承诺——“我知道你很痛苦,能不能答应我去看医生”“能不能答应我,过两天再给我们打个电话”“能不能答应我,我可以回访你吗”……

“陌生人之间,他没有必要欺骗你,如果对方答应了,说明他在那个当下有所触动。”金金说,对于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来电者,从心理热线的角度来说,能给予的还是以支持、安抚为主,让他尽量避免当下做这件事。此外,接线员还会告诉他这是一种疾病,疾病就存在治好的可能性,这不是你本人的问题,应该尽快到专业机构就诊。

小伙遭遇网络诈骗,

一想到就睡不着

在众多来电者中,也有些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陷入“情绪漩涡”。

“有个小伙子,被骗了很多钱,大概是网络美女诈骗之类的。” 当天凌晨,正在值班的金金接起电话,对方立即询问“这里是不是可以听听我的心声,要不要收费”。

在得知“不收费”后,来电者讲述了自己被骗的遭遇。这些事,他不敢和父母说,害怕受到责骂,不敢和朋友说,怕别人嘲笑他,甚至认为报警也很没面子,讲不出口,到后来一想到这个事情就睡不着。

电话里,他一会儿哭泣,一会儿生气,有时甚至又想对方会不会不是骗子,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吗?

金金说:这件事他憋了这么久,情绪一定是很崩溃的。当下最想要的就是有人安慰他、支持他。作为旁观者,我已经听出来肯定是诈骗,虽然这个钱可能要不回来了,但我们也鼓励他报警试试看,安慰他,告诉他别再想是不是错付真心了,吃一堑长一智。”

电话最后,来电者表示感谢,并询问“这里任何时候都有人接电话吗”。金金回答,“是的,我们是24小时心理热线。”

还有一个来电,金金印象尤为深刻,“那个电话打了近一个小时”。作为一条公益热线,希望可以把电话线留给更多需要的人,所以接线员认为一个电话时长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来电者有需要时可以再次拨打。

这位来电者因为受疫情影响,换了两次工作,最后去送了外卖。收入少了,职位低了,他的心理很不平衡。电话中他重复询问,“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疫情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该怎么办”……

隔着电话线,金金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焦虑,整个电话就像吐槽大会一样,他重复诉说着抱怨。

金金告诉他:听得出来,你现在很烦恼,这些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不容易。你最近睡得不好,吃得不好,工作效率也下降,这种焦虑情绪已经影响到生活了,我们学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试试,如果还是无法缓解,可以去看看医生。你已经做的很好了,现在的困境,一定会熬过去的。”

心理疏导24小时(日均拯救百余个)(2)

增线扩容,

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相比于前面两种来电,接线员有时还会接到一些“求医问药”“投诉咨询”类的电话,比如询问“上海疫情现况”“哪个医院可以做核酸检测”……

“刚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打错了。”但慢慢的,接线员觉得,接好这些电话同样也有意义。因为他们打电话过来,肯定是很焦虑这件事,如果知道的话就告诉他们,这也是一种缓解心理焦虑的方式,也是一种心理援助。

金金说:上海市心理热线强调的一直都是陪伴。很多人总是想知道有什么方法能马上解决问题,但即使是医生也不能帮忙解决工作、婚姻、家庭、学习等实际问题,只是帮助你改善情绪情况。对心理热线来说更是如此,通过一条电话线,所以我们的关键词是陪伴和支持。我们希望大家感觉到这个城市是很温暖的,一直会有一条24小时的心理热线就在这里。”

一条电话线,连着两个陌生人。匿名之下,每一丝情绪都更真实、更深切。有人说,医院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在心理热线,亦是如此。

“有的时候你听着对方的遭遇也很难过,有的时候你会害怕,比如对方不说话,或者说些很消极的话。还有时是很愤怒的,对方可能讲两句,觉得你不对就破口大骂,但你不能骂他。这是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几种感觉。”

金金说,“我有时候在想,心理治疗师来我们这边做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对他的职业生涯是有很大帮助的,他就能体会到那种看不到脸、直面人性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也因此,心理热线的志愿者有着严格要求,必须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背景。同时,他们平时会通过同辈督导和专家督导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觉察,更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962525热线的志愿者团队由精神科医师、高年资护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组成,共有300多名心理咨询人员,24小时值守接线。目前,962525热线白天有4条线、晚上2条,接下来将继续增线扩容,为更多市民提供服务。

来源|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潘文

图片|受访方提供

来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