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这样一条隧道,从1990年评议通过直到到2006年主体工程完工,前后花费16年之久,总工程造价达220亿美元,折合1524亿人民币,更是与中国三峡工程、英吉利海峡隧道等并称为本世纪初世界八大建筑工程之一。由此看来,这项波士顿中心隧道似乎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但实际上这条隧道全长仅有2.4公里,算下来每公里造价竟有514亿人民币!
或许是工程难度太大?或者美国工程师追求“精雕细琢”?其实这条隧道施工难度并不算大,至少配不上它的巨额花费,相比于施工难度更高的英法海底隧道,其成本每公里造价高出了500多倍,更关键的是,项目完工后事故频发,成为“豆腐渣”工程。
这条隧道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漫长的时间和大量金钱究竟花在了哪里?
一、修建初衷,缓解城市交通波士顿中心隧道工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50年代。1950年,美国政府为了完善全国快速交通体系,并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开始了“高速公路总体规划”,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以9:1的比例出资修建各地高速公路网,项目遍地开花,同时也是漏洞百出,许多工程存在设计和质量问题。
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士顿的“绿色怪物”,也就是中央干线。这条高速公路由南到北横穿波士顿中心,连接城区和麻省理工、港口等重要地区,承载着巨大的交通流量。但这条城市主动脉却被设计得过于任性,出口和拐弯很多,也没有紧急停车带,因此事故率很高,原本设计日车流量75000的路面却要承受三倍的车流。每天高架上像集市一样,拥挤不堪,尾气、喧哗不绝,不光经常造成10个小时的大堵车,还给周围居民带来巨大干扰。因此,市民为这条被刷成绿色的高架称为绿色怪物,又叫“波士顿的柏林墙”把城市割裂开来。
于是有人想到将绿色怪物埋在地下,在“反高速公路”积极分子塞尔沃斯的积极推动下,波士顿中心隧道工程开始走入大众和政界的视线。这项工程的设想很美好,通过修建隧道全线取代中央干线,这样能够完全消除噪音、污染对城市的影响,同时加宽车道能承载更大车流量,减小事故率。在原来的高架修建一条绿色廊道,成为市民的公共空间。
这样看来,修建隧道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工程,完美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因此很快得到了市民和波士顿、麻省政府的支持。当时的计划是10年工期,预算26亿美元。
也不知联邦政府反对是不是预见到了这项工程日后的延期,在提交联邦高速公路管理局和总统罗纳德时遭到了反对,原因是成本太高。但通过一系列政治上的运作,这样工程还是被批准了,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设计和筹备工作。
当时的支持者恐怕很难想到这项修建初衷很好的隧道,最后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还成了豆腐渣工程。原先的“绿色怪物”成了“Big Dig”大挖掘。
二、施工阶段,问题频频出现政府通过后,工程从一开始的设计环节就遇到了阻力。在市民看来,隧道不仅要起到替代高架的作用,还要满足美学和环境上的需求。查尔斯河是波士顿的北大门,南北岸分别是城区和哈佛、麻省理工所在的剑桥镇,隧道不能破坏城市景观和环境。因此虽然波士顿的纳税人对隧道工程答应得很爽快,很乐意掏钱,但在具体方案上有了分歧,迟迟不能确定。
连续否决了25个方案后,塞尔沃斯提出了最后的Z方案,如果计划还继续被公众否决,开工日期都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时间不等人,Z方案直接跳过了向公众解释的阶段开始实施。这样就给这个工程埋下了第一个雷。
果然,一年后开工前一刻,图纸公布后引起了公众潮水般反对的声音。按照反对者的原话是:“查尔斯河上就多了一座长城,而新英格兰则添了一座史上最丑陋的建筑。”本该1991年开工的项目硬是拖到了1994年才让所有人都满意,延期造成的费用已经有2400万美元。
但是设计方案上的争议仅仅是个开始,开工后问题不断。首先是资金超支的问题。项目一开始雇佣的是两家百年老字号的私营建筑公司,在当时开来是绝对信得过的。其实私人承包工程的巨大隐患就是政商勾结贪污工程资金,这两家公司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几乎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不但没引起重视,反而还被当成是获得政府资助的优势。这成了埋下的第二个雷。
不可避免地,过度的信任和放松监管造成了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更严重的是当时的工程管理者吉姆用“独特的管理方法”为由瞒报了数十亿美元开销。一经报道引起了美国社会震动,当时的交通部长更是说:“大隧道财务丑闻是对有85年清白历史的联邦和州共建高速公路项目的无耻背叛”。可见其严重程度。
后来作为惩罚,联邦政府大幅度削减了对工程的财政支持,这让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工程雪上加霜,因此多次延期停工。但离谱的是,建筑商没收到任何惩罚。
其次,就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发。或许是因为项目施工难度大,因为当时这项工程施工地点遍布地下公路、桥梁、斜坡,还要保护地上的历史建筑,不能影响城市日常交通,有人比喻成“在清醒的病人身上动开腔心脏手术”。也或许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隧道施工以来因安全问题屡次停工、整改和打官司。
比如,四名工人施工期间丧生;2003年发生了多起坍塌事件,造成了多人伤亡,后来检查发现有60多个裂缝。还有2004年,由于施工忘记清理碎砖石混进了水泥,隧道墙体发生了渗漏。各种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是阻挠工程造成延期的最大原因,究其根源,监管上的疏忽是罪魁祸首。这也成为日后隧道投入使用埋下的第三个雷。
唐僧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俗话说好事多磨,但这项工程历经漫长工期完成后,是否对得起所受的磨难,完成了设计指标呢?
三、终成正果,未达预期目标2006年,工程终于交付使用。原本承诺的绿色空间在原本高架的位置出现,地面上的环境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放眼地下,隧道还是不尽人意,甚至有“豆腐渣”工程的嫌疑。
首先是功能问题。90年代的计划里隧道是双向八车道的快速路,能够承载波士顿市中心的巨大车流量,但实际上司机们期待的“穿越波士顿城的平均时间将从19.5分钟缩短到2.8分钟。”并没有实现,反而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波士顿将近二十年的发展,车流量已远非九十年代可比,新建成的隧道虽然不再动辄堵车十个小时,但其作为中央干线的通勤能力也捉襟见肘。更严重的是,这一项工程由于施工期间工期节奏屡次打乱,监管不力造成施工质量不过关,完工后当时埋下的隐患也逐渐显现。
2006刚刚完工投入使用,就有一块四吨重天花板掉下来砸死了一名居民。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不小的震动,后来政府出面赔偿受害者家属600万美元,处理了几个小的承包商,才平息事件。但是这件事也使波士顿中心隧道给人们留下了豆腐渣工程的印象。
耗时16年的工程终于完工,但围绕它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首先不知道类似天花板掉落之类的事还会不会发生,赔钱了事不知还管不管用。其次上文提到220亿美元的建设费用可能还不是上限,该项目虽投入使用,但相关配套设施还在完善中,再包括未来的维护费用,在220亿美元还没还清的情况下,又不知会产生多少利息。
反观我国修青藏铁路只花了50亿美元,一条2.4公里的隧道够修4条青藏铁路了。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条。
四、失败案例,吸取其中教训首先是美国本身的行政效率问题,我们都知道美国至今只有一条高铁,并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是很难统一各州意见和计划,甚至同市内不同区域的人也难以整合意见,因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政治资源,造成项目屡屡延期。
其次是该项目中监管问题,工程中首先应当建立施工方、投资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制约,而疏于监管,即使没有吉姆以“独特的管理方法”瞒报支出,也会有其他人用各种方式来掩人耳目。最重要的是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对以后投入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波士顿中心隧道工程也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做好规划,不能朝令夕改,就像Z方案和之前的25个方案,从一开始就拖延了工程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