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丈夫的称谓

1、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但

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

后来根据《说文解字》,为“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变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3、郎君

单音节词太甜腻了,于是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二、对妻子称呼

1、妻

夫妻之妻,同夫一样,是古今一直使用的称谓。在妻的基础上,丈夫对自己的妻子可

谦称为“拙妻”、“荆妻”、“寡妻”、“山妻”,互称可称为“贤妻”、“良妻”、

“仁妻”,称人之妻可称“令妻”、“娇妻”、“妻房”等。

2、妇

已婚女子的通称,故也用为妻子之代称,早在殷墟卜辞中就已是如此。由妇而派生的

表示妻子的称谓还有“妇人”、“主妇”、“新妇”等。

“室”,由于在礼记中称妻为室,由此而派生,故而妻又称为“室人”。对人家之妻尊称

为“令室”、“贤室”。

3、君

在古代是用的很广的敬称,男女通用。妻称夫或夫称妻都可称“君”。如果在君之前

加小、细等修饰词,就成为妻的代称。

4、夫人

在周代,本来是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秦汉以来,夫人既是王侯之妻

妾之称、高级官员之妻的封号,也逐渐成为普通官绅人家对妻子的称呼,使用十分普遍。

5、娘子

可以是对妇女的泛称,也可用作妻子的代称。

6、浑家

这是唐宋以来出现的对妻子的称呼。

7、内

古时夫妻一主外,一主内,故以“外内喻男女,喻夫妻。称夫为“外子”妻为“内子”、“内人”、“贱内”。

8、老婆、婆娘

是近代民间对女子颇为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却很少用。“老婆”,本意是老年妇女,用作妻子之称,目前所见材料最早在宋代。婆娘在古代一般都作为已婚妇女的泛称。

9、床头人

是清代始见的对妻子的俗称。

10、堂客

这也是近代南方很多地方对妻子的称呼,这种称呼在明清时已经出现。

称谓都有哪些(这样的称谓你知道多少)(1)

三、古代各年龄段称谓

1、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

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

亦作“孩抱”,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

者也。”

4、龆龀(tiắo chẻn)

儿童换齿。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5、垂髫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

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

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

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

三十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

四十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

五十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

十岁的代称。

16、耳顺

六十岁。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

“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

七十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

七十至八十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

无下拜。”

19、耄

八十至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

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

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称谓都有哪些(这样的称谓你知道多少)(2)

四、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母,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称谓都有哪些(这样的称谓你知道多少)(3)

五、关于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

(一)升职

1、拜

授予官职。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李密《陈情表》)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例:于是辞相印不拜。(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除

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北齐书·苏琼传》)

3、任

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4、用

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梁启超《谭嗣同》)

5、擢

选拔、提升官职。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晋书· 左思传》)

6、封

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例: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邵长蘅《阎典史传》

(二)用于调职

1、迁

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例:迁左丞,行凉州事。也指升官。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徙

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调

调动、迁调之意。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有时也指升官。例:婿以不调。(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有时还指降职。例: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班固《汉书·爰盎传》)

4、出

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例: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有时也指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5、放

被委派的意思,多指京官外调。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有时也指罢官放逐。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史记·屈

原列传》)

(三)用于贬职

1、谪

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并远调。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

淹《岳阳楼记》)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洵阳城。(白居易《琵琶行》)有时“迁谪”

并用,与“谪”同义。例: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

2、迁

因罪而被贬职并远调或放逐。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有时指罢官放逐。例:顷襄王怒而迁之。(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有时“左迁”并用,

古代把升官叫做“右迁”,把降职叫做“左迁”。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

易《琵琶行》)

3、黜

废黜、贬退之意。例:①屈平既绌(通“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纵亲。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②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

者事》)

4、罢

本义为放逐有罪之人,引申为罢免、撤职之意。例: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方苞《狱中杂记》)②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琯王藏等。(司马迁《史

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5、免

罢免官职。例:①免官削爵。(班固《汉书·贡禹传》)②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

罪止免官。

称谓都有哪些(这样的称谓你知道多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