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为何康有为晚年将梁启超喻为枭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于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小时候梁启超是远近闻名的神童,17岁就中举。中举后的梁启超不满足已有成绩,继续在广东的学海堂读书。他有一个同学叫陈千秋,经常向梁启超介绍康有为的事迹。

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乡试,曾经写了五千多字的《上清帝书》,向光绪皇帝提出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强邻四逼于外,奸民蓄乱于内,一旦有变,其何以支? ”他还对光绪说,如果还是因循守旧,不想法变革图强,外国列强一定会进一步侵入中国国土,中国内部像太平天国那样的动乱就会再次发生。这次乡试本来康有为成绩不错,可结果却被顽固派大臣徐桐抽去了他的卷子。徐桐认为像康有为这样轻狂的家伙,如果让他考中,今后必然会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次乡试康有为虽然落榜了,但他这次上书却轰动整个晚清政坛,产生了极大社会效应。因为这次上书,康有为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声望。

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什么分道扬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1)

梁启超

1890年,在同学陈千秋的介绍下,18岁的举人梁启超拜访了33岁的秀才康有为。初次见面,二人相见恨晚,竟然从早上八点聊到晚上7点。后来梁启超回忆这一次相见的感受,他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给了他当头棒喝,他觉得以前所学的东西根本不是学问,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罢了。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博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拜康有为为师。陈千秋、梁启超还请求康有为自己开学馆授学,于是康有为接受了二人的建议,在广州长兴里开办了万木草堂。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授学,梁启超也从学海堂转到万木草堂学习。康有为当时虽然只是个秀才,但因为多次赴京,游历过香港、上海、天津等洋人聚集的码头,见识很广。

在学习期间,梁启超却从不附和康有为的一些观点,他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有一次康有为问梁启超是不是对他这个老师不服气,梁启超谦虚地说,你现在是我的老师,永远都是我的老师。

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什么分道扬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2)

后来康梁联手策动了轰动全国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先后八次上书光绪皇帝,最终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二人聊了四个小时,因为这次聊天,康有为才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一生都忠君不已。梁启超一直追随康有为,与康有为同心协力为戊戌变法建言献策,但后来为何二人就分道扬镳了呢?

戊戌变法历时三个月,因不符合慈禧心思遭到阻挠而结束。光绪被软禁起来,维新骨干遭到通缉。康梁被迫逃亡海外。梁启超虽然是康有为的学生,但思想观念比康有为开放,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同样是流亡海外,康有为的思想却相对保守。师徒二人的政治主张也慢慢地渐行渐远。

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什么分道扬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3)

武昌起义爆发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分歧越来越大。梁启超给康有为的信中说:''数月来,和您议论起时事,总是出现矛盾,很难领会您的意思,最后只能在表面上答应,回到家后,头痛目眩。您从来不让别人发表意见,自己的观点又不能让弟子心悦诚服,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康有为对民国成立看不惯,加快了让让溥仪复辟的步伐。1917年7月1日,北京街头到处挂起了龙旗,原来安徽督军张勋,带领辫子军拥立12岁溥仪复辟了。梁启超没有想到,张勋复辟的导演者竟是自己的恩师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武力讨伐张勋。他不仅代段祺瑞起草了讨逆宣言,还以个人名义发表反对通电,斥责康有为是''大言不惭的书生,对政局丝毫不清楚''。有人看过电文,担心会破坏师生友谊,梁启超说:''师弟自师弟,政治主张则不妨各异,我不能与老师共为国家罪人!''

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什么分道扬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4)

康有为与梁启超

因政见不一,康梁矛盾越来越深,分歧越来越大。张勋复辟失败,康有为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在梁启超身上,咒骂梁启超为“梁贼启超”,并将梁启超比喻为专食父母的枭獍,康有为做诗斥责梁启超:“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自此以后,二人关系完全破裂。

虽然康有为和梁启超关系破裂,但鉴于二人都是名人,争吵对国家没有好处,刘海粟等人极力从中斡旋,康梁彼此心知肚明,他们不是一路人,已经没有沟通和合作的可能性,但彼此关系有了一些缓和。康有为70岁寿辰时,梁启超还托人献上寿联和寿文,以缓解彼此的紧张关系。

1927年,康有为去世。梁启超联合康门弟子办理康有为后事,在北京设灵公祭,梁启超声情并茂地宣读悼文,一方面肯定了康有为早年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也婉转提出康有为晚年关于复辟的错误言行。

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什么分道扬镳(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5)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一生,当时及后世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改革者,有人说他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康有为主张一夫一妻制,自己却娶了好几房妻子。他还拿着为民国办事的钱,在北冰洋上买了个小岛潇洒。

梁启超是公认的优秀学者,退出政坛后仍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才。他的后人也是能人辈出,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