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向我们提出疑问,为什么矿泉水煮沸后,在加热器具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白色沉淀物。其实应该有很多人对这个现象都会有所了解,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最使人疑惑的,更令大家纠结的问题是:为什么以前喝的没有或者很少有沉淀物,而近期的水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而且还非常明显?是因为工艺或者水源质量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矿泉水加热后出现“水垢”的那件事。

首先,大家要了解为什么矿泉水加热后会出现白色沉淀物,或冷冻后出现絮状结晶物的原因,用下面的图片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

矿泉水会有水垢吗(矿泉水加热后出现)(1)

天然泉水经过千年历史的缓慢过滤,泉水中的矿物质盐,如钙和镁已达到饱和状态。当煮沸或冷冻时,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有些矿物质盐,如碳酸钙、碳酸镁就会以微小的白色结晶析出,这些结晶的矿物质就是所谓的“白色沉淀物”。

它并不会改变产品质量的,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但有碍观感。

我们都知道天然水源如果得不到补给的话,一味索取很快就会被消耗一空,因此优质的天然矿泉水水源必定会有一套完善的自然补给系统。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矿泉水源是多么的宝贵,它的补给完全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也正因如此,所以它也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春夏雨量充足,雪水融化,水源补给丰沛,因此地下水源中的矿物质含量水平趋于稳定状态,矿物质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时,加热后沉淀物自然也比较少见。而冬季的枯水期,水源得不到补给,水量减少加上地下深岩层矿物质持续蕴化,就会令水中矿物质成分相对而言略微偏高,矿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加热后就比较容易出现白色沉淀物,这也是纯天然矿泉水的特征之一。

而依据《GB8537-2008饮用天然泉水国家标准》中对感官要求“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但不得有其他异物”的规定,这也是符合国家健康安全标准的。

另外,可以在水里滴几滴醋,等待至少20分钟,看醋滴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如果能溶解就说明只是碳酸钙沉淀而已,水并没有大问题。

如果实在感觉不美观,建议将天然泉水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宜冷藏不冷冻,加热时不要超过70摄氏度。

无论是自然矿泉水还是经灭菌处理后的瓶装矿泉水,之所以叫矿泉水,是因为水中保留了一些矿物质,甚至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譬如,钾、钙、镁、锌、碳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经加热后会形成固体,也就是白色的沉淀物状的水垢。

如果是纯净水,就不会出现上述“白色沉淀物”,因为纯净水不含矿物质,只是水(H₂O)。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国标"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总固体。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国标" 还规定了某些元素和化学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限量指标和卫生学指标,以保证饮用者的安全。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线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于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以中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

加热后完全不会产生沉淀物的矿泉水必定是经过人工干预手段进行处理过的,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所谓的“水垢”问题,但也会因此而破坏了真正的意义上的纯天然矿泉水。除了必要的高规格杀菌抑菌工艺外,绝不使用任何人工干预水质的工业化手段,良心作品质,只做真正的天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