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 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 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 m以上;皮带宽度在15 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 m/min以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数据安全发展预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数据安全发展预测
1. 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
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 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 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 m以上;皮带宽度在15 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 m/min以上。
2. 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3. 防护人体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通过的防护网,其网眼开口宽度小于等于20mm 手指尖;6.5;手指:12.5上肢:47;足尖:76
4. 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l m。
5. 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 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6. 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 m,中型≥l m,小型≥0.7 m。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单位mm)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部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汁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械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包括: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
2)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3)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限值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2、限制机械应力。
3、提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1)材料的力学特性
2)材料应能适应预定的环境条件
3)材料应具有均匀性
4)应避免采用有毒的材料或物质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地处理。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7、预防电气危害。还应考虑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1)降低操作人员查找故障和检修设备的频率
2)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有危险的场所;应考虑到整、维修的安全
3)减少操作者进人危险区的需要
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相关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预设制动装置、设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紧急开关等。
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
机器布置
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
1、空间。
2、照明。
3、管、线布置。
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是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的安全装置。
2、联锁安全装置
只有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机器的危险部位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在设计联锁装置时,必须使其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不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
3、控制安全装置
只有控制装置完全闭合时,机器才能开动。当操作人员接通控制装置后,机器的运行程序才开始工作;如果控制装置断开,机器的运动就会迅速停止或者反转。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时,不会锁定在闭合的状态。
4、自动安全装置
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从危险区域中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动的机器上采用。
5、隔离安全装置
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例如固定的栅栏等。
6、可调安全装置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
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
8、跳闸安全装置
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
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迫使操纵者应用两只手来操纵控制器,它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1、采光
厂房跨度大于12 m 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
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2、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的宽度〉3 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无台阶、坑、沟和凸出路面的管线。
3、设备布局
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 者为大型设备,6~12m 者为中型设备,〈6m者为小型设备。
1)设备间距。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 m。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低于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4、物料堆放
1)生产场所应划分毛坯区
2)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应放在指定部位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 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 2.5 倍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 1:2 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 2 m,砂箱堆垛不超过 3.5 m。
5、地面状态
深〉0.2 m、宽〉0.1 m 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
1、静止部件
2、旋转部件
3、内旋转咬合
4、往复运动或滑动
5、飞出物
机床运转异常状态
1、温升异常。
2、转速异常。
3、振动和噪声过大。
4、出现撞击声。
5、输入输出参数异常。
6、机床内部缺陷。
砂轮机安装
1、安装位置
如果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
2、砂轮的平衡
直径大于或等于200 mm 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平衡调试。
3、砂轮与卡盘的匹配
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10 mm 时应更换新砂轮。
4、砂轮机的防护罩
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º,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º时必须设挡屑屏板,砂轮机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 mm。
5、砂轮机的工件托架
砂轮直径在 150 mm 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
6、砂轮机的接地保护砂轮机的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砂轮机的使用
1、禁止侧面磨削。
2、不准正面操作。
3、不准共同操作。
第三节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
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
冲压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循环,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的下冲程,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
2、动作失控。
3、开关失灵。
4、模具的危险。
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有缺陷的模具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
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使用安全工具。
弹性夹钳、专用夹钳(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动夹盘5 类。
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
1)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
2)改进模具减少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
3)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根本措施是采用复合模、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或者在模具
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3、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1)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推手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拉手安全装置3 种。
2)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一种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
3)光电式保护装置。是由一套光电开关与机械装置组合而成的。
4)感应式保护装置。
剪板机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前应认真检查。
2、不应独自1 人操作剪板机,应由2—3 人协调进行送料。
3、应根据规定的剪板厚度,调整剪刀间隙。
4、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
5、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应最少保持200mm,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木工机械危险有害因素
1、机械伤害
2、火灾和爆炸
3、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
4、木粉尘危害
5、噪声和振动危害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1、在设计上,使木工机械具有完善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和安全报警信号装置等。
2、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切有挡
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
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及爆炸
2、灼烫
3、机械伤害
4、高处坠落
5、尘毒危害
6、噪声振动
7、高温和热辐射
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工艺要求浇注作业一般包括烘包、浇注和冷却三个工序。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
2、建筑要求
1)铸造车间应安排在高温车间、动力车间的建筑群内,建在厂区其他不释放有害物质的生产建筑的下风侧。
2)厂房主要朝向宜南北向。
3)铸造车间除设计有局部通风装置外,还应利用天窗排风或设置屋顶通风器。
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
锻造的危险因素
1、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可分为3 种:
1)机械伤害
2)火灾爆炸
3)灼烫
2、职业危害
1)噪声和振动
2)尘毒危害
3)热辐射
锻造的安全技术措施
1、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2、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
3、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
第七节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
安全人机工程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包括4 个方面:
1、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机系统主要分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另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
1、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
2、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
3、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
1、以机为主体,
2、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
3、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机械设计本质安全的定义
机械设计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包括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工作,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等。
第八节 人的特性
人体测量百分位数
最常用第 5、第 50、第 95 三种百分数位。
第5百分位数是指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群身材大于此值;
第50百分位数是指大于或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为 50%;
第95百分位数是指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5%的人群身材大于此值。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
1、最大最小准则。
2、可调性准则。(5%~95%可调)
3、平均准则。
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
5、地域性准则。
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人的几种常见的视觉现象
1、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
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人黑暗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
时间很短,约需1min。
2、眩光。
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敫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严生摸糊感觉等。
3、视错觉。
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
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昔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
色彩影错觉又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
等。
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
1、视觉损伤。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如超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
2、视觉疲劳。长时间看近物或细小物体,睫状肌持续地收缩以增加晶体状的白度。这将引起视觉疲劳,甚至导致睫状肌状萎缩。
视觉的运动规律
1、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最容易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对垂直方向的东西感受慢。
2、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3、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5、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
6、对于运动的目标,只有当角速度大于1′/s—2′/s时,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时,才能鉴别出其运动状态。
7、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0.07—0.3s,这与照明的亮度有关。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听觉
听觉的功能主要在于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还可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
听觉特性
1、听觉绝对阈限。听觉的绝对阈限是指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的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强度值,且与频率和声压有关。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20 —50ms。
2、听觉的辨别阈限。辨别阈限是指听觉系统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差异。
辨别阈限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关系。
3、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的能力。声源与两耳间的距离每相差l ㎝,传播时间就相差0.029 ms。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将减少6 dB(A)。
听觉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人的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使人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掩蔽。被掩蔽声音阈值强度提高的现象即掩蔽效应。
人的感觉与反应
1、反应时间
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0.5s。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3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5s。
2、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1)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听觉反应时间最短,约0.1—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
2)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
3)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人体特性参数
归纳起来有4类
1、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位长度尺寸。
2、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
3、生理学参数。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和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
4、生物力学参数。是指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1、人体的能量代谢。
2、耗氧量(单位L/min)。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 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
3、心率F(单位min-1)
4、人的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指数I
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
体力劳动强度按I大小分为4 级
Ⅰ级(I≤15)为轻劳动;
Ⅱ级(I=15—20)为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I=20—25)为重强度劳动;
Ⅳ级(I>25)为“很重”体力劳动。
疲劳的定义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
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
精神疲劳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的懒惰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
疲劳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
疲劳的测定
1、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2、分析脑电图
3、测定频闪值(CFF)
4、智能测验
5、精神测验
6、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
单调作业的分类
1、Z型作业。常见于一些自动化大工厂控制室人员的作业。
2、Y型作业。常见于用机器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
3、X型作业。常见于各种部件组装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作。
人的心理特性
1、能力
1) 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2) 注意
3) 记忆
4) 思维
5) 操作能力
2、性格。
3、气质。
4、需要与动机。
5、情绪与情感。
6、意志。
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
光的度量
1、光通量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是用标准人眼视觉特性(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评价的辐射通量,单位为流明(lm)
2、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单位为 cd
3、亮度
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
4、照度
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司(lx)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1、照明与疲劳
当照明不良时,易使视觉疲劳,视觉疲劳可通过闪光融合频率和反应时间等方法来测定。
2、照明与事故
改善了照明条件后事故率减少了16.5%
颜色的特性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彩度三个基本特性。
色彩对人的影响
1、色彩对生理的影响
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2、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1)色彩的冷暖感。人对红、橙、黄系列的颜色感觉温暖,称它们为暖色;对蓝、绿、紫系列的颜色感觉寒冷,称它们为冷色。
2)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颜色的明度,明度高的色(浅色)显得轻,而明度低的色(深色)则感觉重。
3)色彩的尺度感。
4)色彩的距离感。
5)色彩的软硬感。
6)色彩的情绪感。
构成微气候的要素
1、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评价热环境的主要指标,它分为舒适温度和允许温度。
2、空气湿度。湿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相对湿度在30%—70%时感到舒适。
3、气流速度。一般气流速度为0. 15 m/s 时,人即可感到空气新鲜。
4、热辐射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S=M—(W H)
S——人体单位时间储热量
M——人体单位时间能量代谢量
W——人体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H——人体单位时间向体外散发的热量
当M〉W H 时,人感到热;当M <W H 时,人感到冷;当M=W H 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人体皮肤温度在36.5℃左右,人感到舒适。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
1、舒适的温度
2、舒适的湿度。舒适的湿度一般为 40% —60%
3、舒适的风速。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 m/s;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 0.4 m/s。室内温度和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是1—2m/s。
第十一节人机系统
人在人机系统中的3种主要功能
1、传感功能。
2、信息处理功能。
3、操纵功能。
人机特性的比较
归纳为 4 个方面进行比较:信息感受、信息处理与决策、操作反应、工作能力。
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主要有: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创造性等.
机器优于人的能力主要有:反应和操作速度快,精确性高,输出功率大,耐久力强,重复性好,短期记忆,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进行演绎推理以及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
人机功能分配原则
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应该是: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适合于机器来做;而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等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
1、人的基本可靠度 r = a1a2a3
a1——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及其意义时有失误;
a2——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
a3——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
2、人的作业可靠度
RH = 1—b1* b2* b3* b4* b5 (1—r)
b1——作业时间系数;
b2——作业操作频率系数;
b3——作业危险度系数;
b4——作业生理和心理条件系数;
b5——作业环境条件系数;
(1—r)——作业的基本失效概率或基本不可靠度。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人机系统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可表达为:
Rs = RH *RM
Rs——人机系统可靠度;
RH——人的操作可靠度;
RM——机器设备可靠度。
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相当于两人并联
R Hb = 1—(1—R1)(1—R2)
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
1、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
机器的可靠性高于人的可靠性,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就可将人从机器的危险点和危险环境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机系统可靠性。
2、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
系统要采用经过检验的、高可靠性单元要素来进行设计。
3、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
4、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设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
1)系统“自动保险”装置
2)系统“故障安全”结构
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以下几种:
①消极被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
①积极主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运转。
①运行操作式。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的定期检查。
通常在产业系统中,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
5、标准化原则
6、高维修度原则
7、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的原则
8、预测和预防的原则
9、人机工程学原则
10、技术经济性原则
11、审查原则
12、整理准备资料和交流信息原则
13、信息反馈原则
14、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十二节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
本节无考点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大纲要求:运用电气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解决防触电、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气防火防爆等电气安全技术问题。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触电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
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1、电流值
1)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平均值为1mA,男性约为1.1 mA,女性约为0.7 mA。
2) 摆脱电流。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平均值男性约为16 mA,女性约为10.5 mA;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5%),男性约为9 mA; 女性约为6 mA。
3)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2、电流持续时间
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颧动,危险性就愈大。
3、电流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
4、电流种类直流电流、高频交流电流、冲击电流以及特殊波形电流。
5、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健康情况、性别、年龄等。
人体阻抗
1、组成和待征
1)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
2)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
2、数值及变动范围
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 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 500—800Ω。
3、影响因素接触电压的增大、电流强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频率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阻抗下降。
电击类型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1)直接接触电击。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1)单相电击
2)两相电击
3)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经接地线流人埋于土壤中的接地体,又通过接地体向周围大地流散肘,在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上产生的电压梯度形成的。离接地体20m处的对地电压接近于零。人体两脚所处两点之间出现的电压UN 即跨步电压。
电伤的类型
包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1、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后果最严重。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1)电流灼伤。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
2)电弧烧伤。指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2、电烙印。指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如同烙印。
3、皮肤金属化。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内部所造成的。
4、机械损伤。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5、电光性眼炎。孤光放电时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会损伤眼睛。
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
1)短路
2)过载
3)漏电
4)接触不良
5)铁心过热
6)散热不良
7)机械故障
8)电压异常
9)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
10)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
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高达 6000—7000℃,甚至 10000℃以上。电火花和电弧分为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
1、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变压器油的闪点在 130—140℃之间。
2、电动机着火。
3、电缆火灾爆炸。
电缆火灾的常见起因:
1)电缆绝缘损坏。
2)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
3)电缆接头存在隐患。
4)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
5)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
6)电缆起火形成蔓延。
雷电的种类
1、直击雷。
2、闪电感应。
3、球雷。
雷电的危害形式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使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
1、火灾和爆炸。
2、触电。
3、设备和设施毁坏。
4、大规模停电。
雷电参数
主要有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等。
1、雷暴日。只要一天之内能听到雷声的就算一个雷暴日。年雷暴日通常指一年内的平均雷暴日数,即年平均雷暴日,单位d/ a。
2、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
3、雷电流陡度。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雷电流冲击波波头陡度可达50 kA/s,平均陡度约为 30 kA/s。
4、雷电冲击过电压。直击雷冲击过电压很高,可达数千千伏。
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1、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放。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
3、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静电的起电方式
1、接触——分离起电。
2、破断起电。
3、感应起电。
4、电荷迁移。
静电的类型
1、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
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2、人体静电
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分离,人体静电可达 10000V以上。
3、粉体静电
粉体实质是处在微小颗粒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当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或因粉体破断等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4、液体静电
5、蒸气和气体静电
静电的消散
1、静电中和。
2、静电泄漏。
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2、工艺议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射频电磁场危害
1、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
电气装置故障危害
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断路、短路、异常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控制系统硬件或软件的偶然失效等都属于电气装置故障。
1、引起火灾和爆炸
2、异常带电
3、异常停电
4、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绝缘
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 107Ω﹒m。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
a) 气体绝缘材料。
b) 液体绝缘材料。
c) 固体绝缘材料。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a) 绝缘电阻试验
b) 绝缘电阻的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c) 绝缘电阻指标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 1000Ω。
2、屏护和间距
1)屏护。
屏护装置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a)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b)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遮栏高度不应低于 1.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 0.1 m。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应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俱,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 5 m。
c)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d)必要时应配合采用声光报警信号和联锁装置。
2)间距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a)线路间距
b)用电设备间距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 kV 及 I kV 以下者不应小于1.5 m, 10 kV 者不应小于 2m。
c)检修间距
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高压作业时,线路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10KV不得小于 1.0m,35KV 不得小于 2.5m。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IT系统(保护接地)。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IT 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 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在380 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 kV﹒A 时,要求RE≤10Ω。
2、TT系统(工作接地)。中性点的接地RN 叫做工作接地。
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单凭RE的作用一般不能将触电危险性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故障流不会很大,可能不足以使保护电器动作。
TT 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3、TN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直接连接。
采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
TN系统分为 TN—S,TN—C—S,TN—C三种类型。
TN—S系统是P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的场所可采用TN—C系统。
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 三相四线配电网。
应用保护接零的安全要求
1、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一般不允许部分或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
2、重复接地合格。
重复接地的安全作用是:
1)减轻 PE 线和 PEN 线断开或接触不良的危险性;
2)进一步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
3)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
4)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10Ω;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 10Ω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30Ω,但不得少于3 处。
3、发生对 PE 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不超过 0.4 s。
4、工作接地合格。
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4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至不超过10Ω。
5、PE 线和PEN 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有机械防护的PE 线不得小于2.5mm2,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mm2。
铜质PEN 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mm2,铝质的不得小于16mm2
7、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是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
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联结,
以提高TN 系统的可靠性。
等电位联结实现的手段分为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
1)主等电位联结(即总等电位联结)
2)辅助等电位联结。
电气设备的防触电防护分类
1、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
2、0I类设备和Ⅰ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
0I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有接地端子。
Ⅰ类设备的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引出带有保护端子的电源插头。
3、Ⅱ类设备。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类型的附加安全措施。
4、Ⅲ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措施
1、工作绝缘。又称基本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
2、保护绝缘。又称附加绝缘。
3、双重绝缘。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4、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的改进。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条件
由于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Ⅱ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接零等守全措施。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其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安全条件:
1、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Ω;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
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标志。“回”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标在设备明显位置上。
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在潮湿场所及金属构架上工作时,除选用特低电压工具外,也应尽量选用Ⅱ类设备。
安全电压
1、特低电压的限值和额定值
1)安全电压额定值
其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
2)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
持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 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 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 特低电压。
特低电压的安全电源要求
安全特低电压必须由油安全电源供电。可以作为安全啥电吨源的主要有
1、安全隔离变压器或与其等效的具有多个隔离绕组的电动发电机组,其绕组的绝缘至少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2、,电化电源或与高于特低电压回路无关的电源,如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等。
3、即使在故障时仍能够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值的电子装置电源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而额定漏电动
作电流不大于 30 mA。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中间环节(色括放大元件和比较元件)、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及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构成。
剩余电流动作保装、要技术参数
1、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
我国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为:0.006、0.01、0.03、0.05、0.1、0.3、0.5、l、3、5、10、20、30A共13个等级。其中,0.03A及其以下者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0.03 A 以上至 l A 者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A 以上者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
2、对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用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应正确地与电网的系统接地型式相配合。在TN系统中,必须将TN—C 系统改造为TN—C—S、TN—S系统或局部TT系统后,才可安装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TN—C—S系统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允许用在 N 线与 PE 线分开部分。
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
1、末端保护
1)属于 I 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
2)生产用的电气设备;
3)施工工地的电气机械设备;
4)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
5)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
6)机关、学校、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和住宅等除壁挂式空调电源插座外的其他电源插座或插座回路;
7)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电气设备;
8)医院中可能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9)其他需要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场所。
2、线路保护低压配电线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二级或三级保护时,在总电源端、分支线首端或线路末端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使用年限
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工作年限一般为6 年。超过规定年限应进行全面检测。
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危险物质分类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3类:
Ⅰ类:矿井甲烷(CH4);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Ⅱ类、Ⅲ类爆炸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类
1、对于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引燃电流比,进一步划分为ⅡA、ⅡB、ⅡC 三类。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指两个容器由长度 25 mm 的间隙连通。
2、对于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进一步划分为ⅢA、ⅢB、ⅢC 三类
1)ⅢA:可燃性飞絮。指正常规格大于 500um 的固体颗粒包括纤维。
2)ⅢB:非导电粉尘。指电阻系数大于 103Ω﹒m 的可燃性粉尘。
3)ⅢC:导电粉尘。指电阻系数等于或小于 103Ω﹒m 的可燃性粉尘。
Ⅱ类、Ⅲ类爆炸性物质的分组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和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按引燃温度(自燃点)分为 6 组: TI、T2、T3、T4、T5、T6。
T1 组的引燃温度为 450<T;
T6 组的引燃温度为 85<T≤100。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场所分区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O区、1区、2区。
1、0 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
2、1 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
3、2 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外3 m内。
释放源的等级
1、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
2、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
3、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只能短时间释放;
4、多级释放源。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特征。
通风的等级
IEC和我国有关标准将通风分为高、中、三个等级。
1、高级通风(VH)——能够在释放源处瞬间降低其浓度,使其低于爆炸下限(LEL), 区域范围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2、中级通风(VM)——能够控制浓度,使得区域界限外部的浓度稳定地低于爆炸下限,虽然释放源正在释放中,并且释放停止后,爆炸性环境持续存在时间不会过长。
3、低级通风(VL)——在释放源释放过程中,不能控制其浓度,并且在释放源停止释放后,也不能阻止爆炸性环境持续存在。
爆炸性气体场所危险区域的划分(按释放源级别划分区域)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 区;
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 区;
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 区。
爆炸性粉尘环境
1、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3、22区。在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1区。
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 21 区、22 区和 23 区。
1、火灾危险 21 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火灾危险 22 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3、火灾危险 23 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相对应,被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Ⅰ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瓦斯气体环境。
2、Ⅱ类电气设备。用于煤矿甲烷以外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3、Ⅲ类电气设备。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
设备保护等级(EPL)
引入设备保护等级(EPL)目的在于指出设备的固有点燃风险,区别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和煤矿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的差别。
1、用于煤矿有甲烷的爆炸性环境中的Ⅰ类设备 EPL 分为 Ma、 Mb 两级。
2、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Ⅱ类设备的 EPL 分为 Ga、Gb、Gc 三级。
3、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Ⅲ类设备的 EPL 分为 Da、Db、Dc 三级。
防爆型电气设备防爆结构型式
1、爆炸性气体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型式及符号。
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型式及符号分别是:隔爆型 (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 ia、ib、ic)、浇封型(m,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 ma、mb、mc)、无火花型(nA)、火花保护(nC)、限制呼吸型(nR)、限能型(nL)、油浸型(o)、正压型(p,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 px、py、Pz)、充砂型(q)等设备。
2、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型式及符号。
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型式及符号分别是:隔爆型(t,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ta、tb、tc)、本质安全型(i,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ia、ib、ic)、浇封型(m,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 EPL 分为 ma、mb、mc)、正压型(p)等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
表示 Ex 标志、防爆结构型式符号、类别符号、温度组别或最高表面温度、保护等级、防护等级。
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选用一般原则
1、应根据电气设备使用环境的区域、电气设备的种类、防护级别和使用条件等选择电气设备。
2、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危险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别和组别。
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凡指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 区或20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 区或2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 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汁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 次/a 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 次/a 且小于或等于 0.25 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 的地区,高度在 15m 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 15 d/a 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防雷技术分类
防雷主要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
1、外部防雷。针对直击雷的防护。
2、内部防雷。防雷电感应、防反击、防雷击电涌侵人、防生命危险。
3、防雷击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
防雷装置
1、外部防雷装置。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确定。滚球的半径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为30 m、二类为45 m、三类为60 m。
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不应小于3 m。
2、内部防雷装置。由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对于变配电设备,常采用避雷器作为防止雷电波侵人的装置。
直击雷防护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是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闪电感应防护
闪电感应的防护主要有静电感应防护和电磁感应防护两方面。
1、静电感应防护。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电磁感应防护。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 m。
闪电电涌侵入防护
闪电电涌侵入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
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2、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3、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装设电涌保护器。
人身防雷
1、应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
2、为了防止二次放电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接闪杆及其接地引下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3、雷雨天气情况下,室内人身防雷应注意的要点:
1)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1.5m 以上,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
2)下要靠近室内的金属管线,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等,以防止这些导体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3)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人室内造成危害。
静电防护
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1)取代易燃介质。
2)降低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浓度。
3)减少氧化剂含量。
2、工艺控制
1)材料的选用
2)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
液体石油产品,初始流速不应大于l m/s,当注入口浸没200 mm 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烃类液体在鹤管内的容许流速按公式VD≤0.8m 计算。
3)加大静电消散过程
3、静电接地汽车槽车、铁路槽车在装油之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净电泄漏电流很小,其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得超过l MΩ即可;规程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4、增湿
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
5、抗静电添加剂
6、静电中和器
7、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袜,佩戴防静电手套。禁止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帽子及类似物。
第五节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电力变压器的安装
1、居住建筑物内安装的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得超过 400 kV﹒A。
2、10kV 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 l m,距墙不应小于 0.8 m。
3、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器室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 1. 1 m。
4、室外变压器容量不超过 315 kV﹒A 者可柱上安装,315 kV﹒A 以上者应在台上安装。
5、变压器室的门和围栏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的明显标志。
变压器的运行
上层油温一般不应超过85℃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场所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
高压开关
1、高压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是高压开关设备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开关设备。高压断路器有强力灭弧装置,既能在正常情况下接通和分断负荷电流,又能借助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情况下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
高压断路器必须与高压隔离开关或隔离插头串联使用,由断路器接通和分断电流,由隔离开关或隔离插头隔断电源。
切断电路时必须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接通电路时必须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断路器。
2、高压隔离开关
高压隔离开关简称刀闸,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分断负荷电流,更不能用来切断短路电流。主要用来隔断电源,以保证检修和倒闸操作的安全。
3、高压负荷开关
高压负荷开关有比较简单的灭弧装置,用来接通和断开负荷电流。必须与有高分断能力的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由熔断器切断短路电流。
高压负荷开关分断负荷电流时有强电弧产生,因此,其前方不得有可燃物。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
1、Ⅱ类、Ⅲ类设备没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要求;;Ⅰ类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设备的保护线应接保护干线。
2、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Ⅱ类设备;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则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3、使用Ⅰ类设备应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
电焊设备
1、弧焊机的电源线上应装设隔离电器、主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
2、电焊机外露导电部分应采取保护接零(或接地)措施。
3、弧焊机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l MΩ,二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0.5 MΩ。
4、移动焊机时必须停电。
低压保护电器
1、熔断器
对于单台笼型电动机,熔体额定电流按IFU=(1.5—2.5)IN选取。对于没有冲击负荷的线路,熔体额定电流可按IFU=(0.85—1)IW选取。
2、热继电器
可按负荷电流的 0. 85 —1 倍选取。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大纲要求: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技术和称准,辨识和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问题。
第一节 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依据其主要工作特点,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
1、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或管状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1)锅炉。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 (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 mm 的管道。
2、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必须由电力牵引或驱动的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 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2)起重机械。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l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于2m 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3)客运索道。
4)大型游乐设施。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 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5)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压力容器工作特性
1、压力
1)最高工作压力。多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2)设计压力。系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壳体厚度及其元件尺寸的压力,即标注在容器铭牌上的设计压力。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2、温度
1)工作温度。是指容器内部工作介质在正常操作过程中的温度,即介质温度。
2)金属温度。系指容器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3)设计温度。壳壁或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当壳壁或元件金属的温度低于-20℃,按最低温度确定设计温度;除此之外,设计温度一律按最高温度选取。
3、介质
按物质状态分类,有气体、液体、液化气体、单质和混合物等;
按化学特性分类,有可燃、易燃、惰性和助燃4 种;
按对人类毒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Ⅰ)、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4 级。
按它们对容器材料的腐蚀性可分为强腐蚀性、弱腐蚀性和非腐蚀性。
压力容器的分类
1、按压力等级划分,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容器,0.1MPa≤P〈1.6 MPa;
2)中压容器,1.6 MPa≤P〈10.0 MPa;
3)高压容器,10.0 MPa≤P〈100.0 MPa;
4)超高压容器,P≥100.0 MPa.
2、按制造许可划分。以制造难度、结构特点、设备能力、工艺水平、人员条件等为基础,将压力容器划分为A、B、C、D 共4 个许可级别。
1)制造许可A 级: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A1),第三类低、中压容器(A2),球形储罐现场组焊或球壳板制造(A3),非金属压力容器(A4),医用氧舱(A5)。
2)制造许可 B 级:无缝气瓶(B1), 焊接气瓶(B2),特种气瓶(B3)。
3)制造许可 C 级:铁路罐车(C1),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C2),罐式集装箱(C3)。
4)制造许可 D 级:第一类压力容器(D1),第二类低、中压容器(D2)。
3、为便于安全监察、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划分为3类(Ⅰ、Ⅱ、Ⅲ类)
1)将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两组。
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
第二组介质:由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组成,如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以下的化学介质。
2)按照介质特性分组后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 p (单位 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容器类别。
起重机械分类
1、轻小型起重设备。
2、升降机。
3、起重机。
分为桥架类型起重机和臂架类型起重机两大类别。
1)桥架类型起重机。a) 桥式起重机。b) 门式起重机。c) 绳索起重机。
2)臂架类型起重机。a)流动式起重机。b)塔式起重机。c)门座式起重机。
起重机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
1、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
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
3、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在特定区域内作业和行驶、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超过5 km/h 的;或者具有起升、回转、翻转、搬运等功能的专用作业车辆。受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管理的车辆除外。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正常工作条件
1、车辆的技术性能、动力性能、制动性能、承载能力、运行方向的控制能力和产品标识符合要求。
2、满载作业时的纵向、横向稳定性,满载运行时的纵向稳定性,空载运行时的横向稳定性满足要求。
3、车辆的动力输出能力、工种装置的控制和标识符合要求。
4、车辆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
5、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车辆。
锅炉事故发生原因
1、超压运行。
2、超温运行。
3、锅炉水位过低会引起严重缺水事故;锅炉水位过高会引起满水事故。
4、水质管理不善。
5、水循环被破坏。
6、违章操作。
典型锅炉事故
1、锅炉爆炸事故
2、缺水事故
3、满水事故
4、汽水共腾
5、锅炉爆管
6、省煤器损坏
7、过热器损坏
8、水击事故
9、炉膛爆炸事故
10、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11、锅炉结渣
锅炉爆炸事故
1、水蒸气爆炸。
2、超压爆炸。
3、缺陷导致爆炸。
4、严重缺水导致爆炸。
锅炉缺水事故
1、常见的锅炉缺水原因
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者操作人员擅离职守,放弃了对水位及其他仪表的监视。
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
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又未及时发现。
4)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
5)操作人员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或者排污阀泄漏。
6)水冷壁、对流管束或省煤器管子爆破漏水。
2、锅炉缺水的处理
通常判断缺水程度的方法是“叫水”。
“叫水”的操作方法是:打开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及水连管,关闭水位表的气连接管旋塞,关闭放水旋塞。如果此时水位表中有水位出现,则为轻微缺水。如果通过“叫水”水位表内仍无水位出现,说明水位已降到水连管以下甚至更严重,属于严重缺水。
“叫水”操作一般只适用于相对容水量较大的小型锅炉,不适用于相对容水量很小的电站锅炉或其他锅炉。
锅炉水击事故的后果
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的现象,叫水击。发生水击时管道承受的压力骤然升高,发生猛烈振动并发出巨大声响,常常造成管道、法兰、阀门等的损坏。
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炉膛烟气侧压力突然升高,超过了设计允许值而造成水冷壁、刚性梁及炉顶、炉墙破坏的现象,即正压爆炸。此外还有负压爆炸,即在送风机突然停转时,引风机继续运转,烟气侧压力急降,造成炉膛、刚性梁及炉墙破坏的现象。
炉膛爆炸(外爆)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燃料必须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炉膛中;
2、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燃的浓度;
3、有足够的点火能源。
渴炉结渣
1、锅炉结渣结果。
结渣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局部水冷壁管结渣会影响和破坏水循环,甚至造成水循环故障;结渣会造成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化,使过热器金属超温;;严重的结渣会妨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被迫停炉。
2、锅炉结渣原因。
主要是:煤的灰渣熔点低,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运行操作不当等。
压力容器事故发生原因
1、结构不合理、材质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不够以及其他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
2、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安全附件规格不对、质量不好,以及其他安装、改造或修理方面的原因。
3、在运行中超压、超负荷、超温,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超过检验期限没有进行定期检验、操作人员不懂技术,以及其他运行管理不善方面的原因。
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
1、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
2、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
3、介质伤害。
4、二次爆炸及燃烧危害。
5、压力容器快开门事故危害。
压力容器泄漏的危害。
1、有毒介质伤害。
2、爆炸及燃烧危害。
3、高温灼烫伤。
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
为防止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几何突变。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量计算符合标准。
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用错钢材、焊接材料。
3、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
4、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
5、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的运行。
起重机械事故发生原因
1、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
3、金属结构的破坏。
4、挤压。
5、高处跌落。
6、触电。
7、其他伤害。
典型起重机械事故(5种)
1、重物失落事故。
2、挤伤事故。
3、坠落事故。
4、触电事故。
5、机体毁坏事故。
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
常见的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的类型:
1)脱绳事故。造成脱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吊装重心选择不当;吊载遭到碰撞、冲击。
2)脱钩事故。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吊钩缺少护钩装置;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吊装方法不当;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
3)断绳事故。造成起升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超载起吊;起升限位开关失灵;斜吊、斜拉;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吊装绳夹角太大(〉120°);拉力超过极限值;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无垫片等保护措施。
4)吊钩断裂事故。造成吊钩断裂事故的原因有:吊钩材质有缺陷;吊钩因长期磨损,使断面减小;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
起重机械挤伤事故
挤伤事故的类型:
1、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
2、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
3、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
4、机体回转挤伤事故。
5、翻转作业中的挤伤事故。
起重机械坠落事故
1、从机体上滑落摔伤事故。
2、机体撞击坠落事故。
3、轿厢坠落摔伤事故。
4、维修工具零部件坠落砸伤事故。
5、振动坠落事故。
6、制动下滑坠落事故。
起重机械触电事故
1、事故种类
按作业场所分为2 大类型:
1)室内作业的触电事故。
2)室外作业的触电事故。
2、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 保证安全电压。(50V 以下,常用36V 或42V)
2) 保证绝缘的可靠性。
3) 加强屏护防护。
4) 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全净距。
5) 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
6) 加强漏电触电保护。
起重机械机体损坏事故
事故类型:
1、断臂事故。
2、倾翻事故。
3、机体摔伤事故。
4、相互撞毁事故。
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十不吊”原则
1) 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2) 物体质量不清或超负荷不吊。
3) 斜拉物体不吊。
4) 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置物不吊。
5) 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及指挥信号不吊。
6) 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
7) 工件捆绑、吊挂不牢不吊。
8) 重物棱角处与吊绳之间未加衬垫不吊。
9) 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10)钢(铁)水装得过满不吊。
典型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
1、超速造成事故。
2、无证驾驶造成事故。
3、违章载人造成事故。
4、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5、设备故障造成事故。
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锅炉安全附件
1、安全阀。应每年对其检验、定压一次并铅封完好;每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每周手动排放试验一次,做好记录并签名。
2、压力表。
1)锅炉必须装有与锅筒(锅壳)蒸汽空间直接相连接的压力表。
2)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1.5 —3倍。
3)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表的刻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
4)压力表装置齐全(压力表、存水弯管、气通旋塞)。应每半年对其校验一次,并铅封完好。
3、水位计。每台锅炉至少应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0.2t/h的锅炉可只装一只。
4、温度测量装置。
5、保护装置。
1)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
2)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3)超压报警装置。
4)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6、排污阀或放水装置。
7、防爆门。
8、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1、安全泄放装置
1)安全阀
2)爆破片
爆破片是一种非重闭式泄压装置,又称为爆破膜或防爆膜,是一种断裂型安全泄放装置。与安全阀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泄压反应快、密封性能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
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安全阀进口和容器之间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安全阀和爆破片装置组合的泄放能力应满足要求;爆破片破裂后的泄放面积应不小于安全阀进口面积,同时应保证爆破片破裂的碎片不影响安全阀的正常动作;爆破片装置与安全阀之间应装设压力表、旋塞、排气孔或报警指示器,以检查爆破片是否破裂或渗漏。
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容器内的介质应是洁净的;安全阀的泄放能力应满足要求;当安全阀与爆破片之间存在背压时,阀仍能在开启压力下准确开启;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之间应设置放空管或排污管,以防止该空间的压力累积。
4)爆破帽。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超高压容器。一般均选用热处理性能稳定,且随温度变化较小的高强度材料其破爆压力与材料强度之比一般为0.2 —0.5。
5)易熔塞。
易熔塞属于“熔化型”(“温度型”)安全泄放装置,它的动作取决于容器壁的温度,主要用于中、低压的小型压力容器,在盛装液化气体的钢瓶中应用更为广泛。
2、紧急切断阀。
通常与截止阀串联安装在紧靠容器的介质出口管道上。其作用是在管道发生大量泄漏时紧急止漏,一般还具有过流闭止及超温阀止的性能。
3、减压阀。
4、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
5、液位计
6、温度计
锅炉启动步骤(顺序不能颠倒)
1、检查准备。
2、上水。
3、烘炉。
4、煮炉。
5、点火升压。
6、暖管与并汽。
锅炉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炉膛爆炸。
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煤粉锅炉等点火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炉膛爆炸。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
1、开动引风机给锅炉通风5 —10min,没有风机机的可自然通风5 —10 min。应先送风,之后投人点燃火炬,最后送人燃料。
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
3、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
4、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
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节
1、锅炉水位的监督调节。
2、锅炉气压的监督调节。
3、气温的调节。
4、燃烧的监督调节。
5、排污和吹灰。
停炉
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次序进行。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减少引风。
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
1、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2、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
3、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
4、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紧急停炉的操作次序是: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
停炉保养
1、压力保养
2、湿法保养
3、干法保养
4、充气保养
锅炉定期检验类别
泻炉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种。
锅炉定期检验周期
锅炉的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除进行正常的定期检验外,还应进行行下述的检验:
1、炉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外部检验:
1)移装锅炉开始投运时;
2)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时;
3)锅炉的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后。
2、锅炉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内部检验:
1)新安装的锅炉在运行一年后;
2)移装锅炉投运前;
3)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前;
4)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一年后;
5)根据上次内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6)根据外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3、锅炉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水压试验:
1)移装锅炉投运前;
2)受压元件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
锅炉定期检验结论
1、内部检验结论
1)允许运行
2)整改后运行
3)限制条件运行
4)停止运行
2、外部检验结论
1)允许运行
2)监督运行
3)停止运行
3、水压试验结论检查结果符合下列情况时判定为合格:
1) 在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没有水珠和水雾。
2) 当降到工作压力后胀口处不滴水珠。
3) 铸铁锅炉锅片的密封处在到额定出水压力后不滴水珠。
4) 水压试验后,没有明显残余变形。
如果出现不符合上述结果的情况,水压试验为不合格。
水压试验不合格的锅炉不得投人运行。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类别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1、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捡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2、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
1、全面检验的检验周期为:
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满 3 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下次的全面检验周期为:
1)安全状况等级为 1、2 级的,一般每 6 年一次。
2)安全状况等级为 3 级的,一般 3 —6 年一次。
3)安全状况等级为 4 级的,应当监控使用,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 年。
2、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周期应当适当缩短:
1)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者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每年大于 0.25 mm,以及设计者所确定的腐蚀数据与实际不符的。
2)材料表面质量差或者内部有缺陷的。
3)使用条件恶劣或者使用中发现应力腐蚀现象的。
4)使用超过20年,经过技术鉴定或者由检验人员确认按正常检验周期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5)停止使用时间超过2年的。
6)改变使用介质并且可能造成腐蚀现象恶化的。
7)设计图样注明无法进行耐压试验的。
8)检验中对其他影响安全的因素有怀疑的。
9)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有应力腐蚀现象的,每年或根据需要进行全面检验。
10)采用“亚铵法”造纸工艺,且无防腐措施的蒸球根据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11)球形储罐(使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大于等于540 MPa材料制造的,投用一年后应当开罐捡验)。
12)搪玻璃设备。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时应当进行耐压试验:
1、用焊接方法更换主要受压元件的。
2、主要受压元件补焊深度大于二分之一厚度的。
3、改变使用条件,超过原设计参数并且经过强度校核合格的。
4、需要更换衬里的(耐压试验在更换衬里前进行)。
5、停止使用2 年后重新复用的。
6、从外单位移装或者本单位移装的。
7、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机构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有怀疑,认为应当进行耐压试验的。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
1、年度检查结论
1)允许运行
2)监督运行
3)暂停运行
4)停止运行
年度检查一般不对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进行评定。
2、全面检验结论结合耐压试验结果,按相关规定评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出具检验报告,给出允许运行的参数及下次全面检验的日期。
3、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划分新压力容器划分为 1、2、3 级三个等级;在用压力容器划分为 2、3、4、5 四个等级。
压力容器检验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通风和监护。
2、注意用电安全。在容器内检验而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不应超过 24 V。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源电压超过 36 V 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容器内严禁采用明火照明。
3、禁止带压拆装连接部件。
4、人孔和检查孔打开后,必须清除所有可能滞留的易燃、有毒、有害气体。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当在 18% —23% (体积比)之间。
宏观检查
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通常称为宏观检查。
1、直观检查
2、量具检查
采用简单的工具和量具对直观检查所发现的缺陷进行测量,以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是直观检查的补充手段。
无损检测
1、射线检测。
1)特点: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类)检出率高,对面积型缺陷(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不适宜较厚的工件;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和锻件等。
2)安全防护:射线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采用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3大技术。如果到射线源的距离增大2 倍,射线的强度会降低3/4。
2、超声波检测。
特点:超声波检测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体积性缺陷检出率较低;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适用于各种试件,包括对接焊缝、角焊缝、板材、管材、棒材、锻件以及复合材料等。
3、磁粉检测。
特点:磁粉检测适宜铁磁材料探伤,不能用于非铁磁材料;可以检出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不能用于检测内部缺陷。检测灵敏度很高,成本很低,速度快。
4、渗透检测。
特点:除了疏松多孔性材料外任何种类的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都可用渗透检测;可以检出表而张口的缺陷,但对埋藏缺陷或闭口型的表面缺陷无法检出;检测程序多,速度慢;较磁粉检测而言,检测灵敏度低,材料较贵,成本高;有些材料易燃、有毒。
5、涡流检测。
特点:检测时与工件不接触,所以检测速度很快,易于实现内动化检测;
涡流检测不仅可以探伤,而且可以揭示尺寸变化和材料特性,例如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变化,利用这个特点可综合评价容器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效果,检测材料的质量以及测量尺寸;受集肤效应的限制,很难发现工件深处的缺陷;缺陷的类型、位置、形状不易估计。不能用于绝缘材料的检测。
6、声发射探伤法。特点:它与射线、超声波等常规检测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它能连续监视容器内部缺陷发展的全过程。
7、磁记忆检测。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技术(15种)
1、宏观检查
1)直观检查
2)量具检查
2、无损检测
1)射线检测
2)超声波检测
3)磁粉检测
4)渗透检测
5)涡流检测
6)声发射探伤法
7)磁记忆检测
3、测厚
4、化学成分分析
5、金相检验
6、硬度测试
7、断口分析
8、耐压试验
9、气密试验
10、爆破试验
11、力学性能试验
12、应力应变测试
13、应力分析
14、合于使用评价(安全评定)
15、基于风险的检验
第三节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制度
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检验周期为2 年。
使用单位对起重机械的检查制度使用单位应进行起重机械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
1、年度检查。
每年对所有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 1 次全面检查。
停用 1 年以上、遇 4 级以上地震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经受 9 级以上的风力后的起重机,使用前都应做全面检查。
2、每月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可靠性和精度;
重要零部件(如吊具、钢丝绳滑轮组、制动器、吊索及辅具等)的状态,有无损伤,是否应报废等。
3、每日检查。
应检查各类安全装置、制动器、操纵控制装置、紧急报警装置,轨道的安全状况,钢丝绳的安全状况。
起重机的安全装置
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包括主副起升机构)均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运行极限位置都应装设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3)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跨度等于或超过40m 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4)缓冲器。桥式、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以及门座起重机或升降机等都要装设缓冲器。
2、防风防爬装置。
露天工作于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均应装设防风防爬装置。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3 类:夹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
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
1)安全钩。单主梁起重机应安装安全钩。
2)防后倾装置。用柔性钢丝绳牵引吊臂进行变幅的起重机,当遇到突然卸载等情况时,会产生使吊臂后倾的力,因此这类起重机应安装防后倾装置。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流动式起重机和动臂式塔衣式起重机上应安装防后倾装置(液压变幅除外)。
3)回转锁定装置。是指臂架起重机处于运输、行驶或非工作作状态时,锁住回转部分,使之不能转动的装置。
4、起重量限制器,也称超载限制器。
按其功能形式可以分为自动停止型、报警型、综合型等三大类型。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机械式、电子式和液压式等。
5、力矩限制器。
常用的起重力矩限御器有机械式和电子式等。臂架式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它的工作幅度可以改变,工作幅度是臂架式
起重机的一个重要参数。起重量与工作幅度的乘积称为起重力矩。起重机械设置力矩限制器后,应根据其性能和精良情况进行调整或标定,当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其综合误差不应大于额定力矩的10%。
6、防坠安全器。
防坠安全器是非电气、气动和手动控制的防止吊笼或对重坠落的机械式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用于施工升降机等起重设备上,其作用是限制吊笼的运行速度,防止吊笼坠落。
7、导电滑线防护措施。
桥式起重机采用裸露导电滑线供电时,应设置导电滑线防护板。
8、防碰装置。
1)反射型
2)直射型
9、登机信号按钮。
10、危险电压报警器。
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技术
1、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置零,关闭总电源。重新工作前,应先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正常,确认安全后方可正常操作。
2、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3、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吊运时,有关负责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应在场指导。
4、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作业;当工作结束时,应锚定住起重机。
司索工安全操作技术
1、准备吊具。对吊物的质量和重心估计要准确,如果是目测估算,应增大20%来选择吊具。
2、挂钩起钩。挂钩要坚持“五不挂”,即起重或吊物质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
起重机械检验类别
检验类别分为首次检验和定期检验。首次检验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是指在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监察的基础上,由检验机构进行的定期检验。
起重机械检验周期
1、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1次;
2、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 年1 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1 次。
性能试验中的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项目,首检和首次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额定载荷试验项目,以后每间隔1个检验周期进行1次。
电气设备检修的安全要求
保证安全距离。在10kV 及其以下电气线路检修时,操作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等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第四节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
2、登记建档
3、安全管理制度
4、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车辆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车辆及人身事故记录;车辆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5、作业人员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考核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
6、定期检验制度在用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定期检验周期为1 年。
7、使用单位还应进行场(厂)内机动车辆的自我捡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
1)年度检查。每年至少进行1 次全面检查。
2)每月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安全装置、制动器、离合器等有无异常,可靠性和精度;重要零部件(如吊具、货叉、制动器、铲、斗及辅具等) 的状态,有无损伤,是否应报废等;电气、液压系统及其部件的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动力系统和控制器等。停用一个月以上的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前也应做上述检查。
3)每日检查。应检查各类安全装置、制动器、操纵控制装置、紧急报警装置的安全状况,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涉及安全的主要部件
1、高压胶管。一旦发生破裂将会危害人身安全。因此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
2、货叉
3、链条
4、转向器
5、制动器。产生阻止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分为行车制动器和停车制动器。
6、轮胎
7、安全阀。用于控制系统最高压力。量常用的是溢流安全阀。
8、护顶架。对于叉车等起升高度超过1.8m 的工业车辆,必须设置护顶架。
9、其他。包括挡货架、货物稳定器、(翻)料斗锁定装置、前倾自锁阀、下降限速阀、稳定支腿等。
蓄电池车辆使用安全技术
1、行驶前要检查蓄电池壳体有否裂纹,极板是否提起,电解质是否渗漏,电解液密度是否合适。
2、叉车的蓄电池一般为铅酸蓄电池,电解质为硫酸和水溶液,其为酸性、有毒物质,在蓄电池周围工作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护镜。
3、不要把蓄电池暴露在火花和明火中,以免起爆炸。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1、检验类别。分为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两种。
1)验收检验:对新增、大修或改造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的检验。
2)定期检验:对在用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的检验。
2、检验周期。每年进行一次。
3、检验内容
1)整车检查。
2)动力系检验。
3)灯光电气检验。蓄电池车辆,蓄电池金属盖板与蓄电池带电部分之间必须有15 mm以上的空间,如盖板和带电部分之间具有绝缘层时,则其间隙至少要有10 mm。
4)工作装置检验
a)叉车门架应设有防止货叉架升到最高位时脱出的限位装置。
b)属具在叉架上固定必须可靠,能防止属具从叉架上脱落和防止属具横向移动。
c)货叉架下降速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600 mm/s。货叉自然下滑量不大于100mm,门架(或货叉)倾角的自然变化量不大于2°。
d) 货叉不得有裂纹,如发现货叉表面有裂纹,应停止使用。货叉两叉尖应该等高,两叉尖高度差不得超过水平段长度的3%。货叉水平段和垂直的厚度不得小于原值的90%及以下。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大纲要求:掌握火灾、爆炸机理,运用防火防爆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火灾、爆炸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放的发生。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燃烧过程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在固体燃烧中,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
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传播。
燃烧形式
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
火灾的分类
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E 类火灾,指带电火灾。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火焰的最低温度。
6、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8、引燃能、最小点火能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
9、着火火延滞期(诱导期)对着火延滞期时间一般有下列2种描述:着火延滞期时间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 ms 表示。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可燃物的热解过程,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
燃烧机理
1、活化能理论:
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首要的条件是相互碰撞。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快,反之,温度越低,气体分子运动也越慢。
2、过氧化物理论
气体分子在各种能量(例如热能、辐射能、电能、化学反应能等)作用下可被活化。首先是氧分子在热能作用下活化。
3、链反应理论
链反应通常分直链反应与支链反应两种。直链反应的基本特点是:每个自由基与其他分子反应后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氯与氢的反应就是典型的直链反应。支链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一个游离基能生成一个以上的新的游离基,如氢和氧的连锁反主属于此类反应。
链式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链的引发,链的发展(含链的传递)及链的终止三个阶段。
1)引发阶段,生成第一批自由基,使链反应开始。
2)发展阶段,自由基很不稳定,易与反应物分子作用生成燃烧产物分子和新的自由基,使链式反应得以持续下去。
3)终止阶段,自由基减少、消失,使链反应终止。
爆炸的分类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3 类。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3 类。
1、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
3、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
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
爆炸破坏作用
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次生事故
可燃气体爆炸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如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燃烧反应过程的三个阶段
1、扩散阶段。
2、感应阶段。
3、化学反应阶段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
爆炸反应历程
1、热反应
2、链式反应
同一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也有所不同
物质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用混合物的质量浓度(g﹒m-3)来表示。
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用爆炸上限、下限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表示其危险度H。
一般情况下,H 值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2、压力的影响。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初始压力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3、惰性介质的影响。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浓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就不能传播下去,这一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目前一般采用直径为50mm 的爆炸管或球形爆炸容器。
5、点火源的影响。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当火花能量达到某一数值时,爆炸极限范围受点火能量的影响较小。
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稳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其爆炸过程比较复杂,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粉尘爆炸的特点:
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粉尘爆炸的条件
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2、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4、相对密闭的空间。
粉尘爆炸的过程
1、粉尘爆炸同样是一种链式连锁反应。
2、粉尘爆炸时粉尘粒子表面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3、粒子表面的分子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而生成气体分布在粒子周围。
4、粉尘爆炸过程与可燃气爆炸相似,但有两点区别:一是粉尘爆炸所需的发火能要大的多;二是在可燃气爆炸中,促使稳定上升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而在粉尘爆炸中,热辐射的作用大。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
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燃烧、爆炸的关系
爆炸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着火(发光、放热);而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与压力无特别关系。
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
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可提式灭火器系统、灭火器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消防器材是指灭火器等移动灭火器材和工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消防系统应包括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等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完成探测和报警功能,控制和联动等功能主要由联动控制系统来完成。
消防系统中有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联动控制、手动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部分组成的通报火灾发生的全套设备,复杂系统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
1、水灭火系统
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3、泡沫灭火系统
发泡倍数在20 倍以下的称低倍数泡沫,发泡倍数21 —200 倍之间的称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1 —1000 倍之间称高倍数泡沫。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火灾探测器等。
1、灭火器
2、火灾探测器
3、消防梯
4、消防水袋
5、消防水枪
6、消防车
灭火剂
1、水和水系灭火剂。
水在受热汽化时,体积增大1700 多倍,当大量的水蒸气笼罩于燃烧物的周围时,可以阻止空气进人燃烧区。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主要包括:
1)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
2)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3)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
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
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2、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镁、钠、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
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具有优良的灭火性能,与大气层的臭氧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
七氟丙烷灭火剂最具推广价值。该灭火剂属于含氢氟烃类灭火剂,国外称FM-200。
混合气体 IG —541 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二氧化碳自然组合的一种混合物。
3、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有两大类型,即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
空气泡沫灭火剂种类繁多,根据发泡倍数不同可分为低倍数泡沫、中倍数泡沫和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着火空间,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并具有灭火速度快的优点;而低倍数泡沫则与此不同,它主要靠泡沫覆盖着火对象表面,将空气隔绝而灭火,且伴有水渍损失。
4、干粉灭火剂。
窒息、冷却、辐射及对有焰燃烧的化学抑制作用是干粉灭火效能的集中体现,其中化学抑制作用是灭火的基本原理,起主要灭火作用。
干粉灭火剂与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相比,在灭火速率、灭火面积、等效单位灭火成本效果三个方面有一定优越性,目前在手提式灭火器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替代哈龙灭火剂的一类理想环保灭火产品。
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推车式和悬挂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清水、泡沫、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7150 等。
1、清水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即A 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脂类、石油产品等B类火灾以及木材等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水溶性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3、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 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也不能用于带电场合火灾的扑救。
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 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网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5、卤代烷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火,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用于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6、干粉灭火器。不仅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但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火灾。
火灾探测器
分为若干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主要包括惑光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等
1、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按检测火灾光源的性质分类,有红外火焰火灾探测器和紫外火焰火灾探测器两种。紫外火焰探测器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场合。
2、感烟式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1)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分为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两种。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这种产品在欧洲现已开始禁止使用,在我国也终将成为淘汰产品。
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是利用烟雾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吸收原理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光电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对黑烟灵敏度很低,对白烟灵敏度较高。
2)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是:红外光束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可分为定温式、差温式和差定温组合式三类。
1)定温火灾探测器。是在火灾现场的环境温度达到预定值及其以上时,即能响应动作,发出火警信号的火灾探测器。
2)差温火灾探测器。是一种环境升温速率超过顶定值,即能响应的感温探测器。
3)差定温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既能响应预定温度报警,又能响应预定温升速率报警的火灾探测器。
4、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5、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基本原则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防爆基本原则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点火源及其控制
1、明火
2、摩擦和撞击
3、电气设备
充油型是指可能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电弧或危险温度的带电部分浸在绝缘油里,从而不会引起油面上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通风充气型是指向设备内通入新鲜空气或惰性气体,并使其保持正压强,能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人内部引起爆炸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是在正常工作或故障情况下产生电火花,其电流值均小于所在场所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爆电流,而不会引起爆炸的电气设备。
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危险的场所,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表面最高温度(极限温度和极限温升)不得超过规定。在有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内,电气设备外壳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25℃。如必须采用超过该温度的电气设备时,则其温度必须比粉尘或纤维混合物的自燃点低,即低于75℃或低于自燃点的2/3,所用防爆型设备外壳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200℃。工厂用爆电气设备的环境温度为40℃,煤矿用的为35℃。
4、静电放电
1)控制流速。易燃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超过4 —5m/s,可燃气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超过6 —8 m/ s。
2)保持良好接地。
3)采用静电消散技术。
4)人体静电防护。
5)其他技术。
增高厂房或设备内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在65%—70%以上。
5、化学能和太阳能
爆炸控制
措施主要有设备密闭、厂房通风、惰性介质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品隔离储存等。
1、惰性气体保护。采取的惰性气体(或阻燃性气体)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烟道气等。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
3、厂房通风。
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5、危险物品的储存。氧化剂与还原剂不能一起储存,过氧化物应单独存放。
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
1)抗爆容器。
2)爆炸卸压。
3)房间泄压。
7、爆炸抑制。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
1、阻火及隔爆技术
1)工业阻火器。
2)主动式隔爆装置。
3)被动式隔爆装置。
4)其他阻火隔爆装置。a)单向阀b)阻火阀门。阻火阀亡c)火星熄灭器
5)化学抑制防爆(简称化学抑爆、抑制防爆)装置。
2、防爆泄压技术
1)安全阀。安全阀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和脉冲式等。按气体排放方式分为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三种。设置安全阀时应注意:
a)新装安全阀,应有产品合格证;安装前应由安装单位继续复校后加铅封,并出具安全阀校验报告。
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开状态并加铅封。
c)压力容器的安全阀最好直接装设在容器本体上。液化气体容器上的安全阀应安装于气相部分。
d)如安全阀用于排泄可燃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则必须引至远离明火或易燃物,而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排放管必须逐段用导线接地以消除静电作用。
e)安全阀用于泄放可燃液体时,宜将排泄管接入事故储槽、污油罐或其他容器。
f)一般安全阀可放空,蒸馏塔、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安全阀、放空口宜引出房顶,并高于房顶2 m 以上。
2)爆破片(又称防爆膜、防爆片)。
3)防爆门(窗)
第四节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烟花爆竹的特性
1、能量特征。
2、燃烧特性。
3、力学特性。
4、安定性。
5、安全性。
烟花爆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感度
1、热感度
烟花爆竹药剂在热(直接加热、高温、热辐射、电火花、火焰等)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变化的能力称为炸药的热感度,在使用上常以炸药的爆发点和火焰感度来表示,静电火花感度则常用引燃能量(焦耳)来表示。
1)爆发点
2)火焰感度
3)最小引燃能量(最小引爆电流)
4)热安定性
.2、机械感度
烟花爆竹药剂在机械力作用下(冲击、摩擦、针刺等)发生爆炸的能力,称为机械感度.
1)冲击感度。
2)摩擦感度。
烟花爆竹药剂感度的影响因素
1、温度
2、物理状态
3、结晶粒子的大小
4、密度
5、杂质
粉碎和筛选原料时应坚持做到:
1、三固定: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2、四不准: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烟花爆竹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措施
1、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
2、装、筑药应在单独工房操作。装、筑不含高感度烟火药时,每间工房定员2 人;装、筑高感度烟火药时,每间工房定员 1 人。
3、钻孔与切割有药半成品时,应在专用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5㎡。
烟花爆竹厂房的安全疏散
1、A、C 级厂房每一危险性工作间大于 18 ㎡时,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予2 个。当面积小于9㎡,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员不超过2人时,可设一个。
当面积小于18㎡,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员不超过3人时,也可设1个,但必须设安全窗。
2、A、C 级厂房外墙上宜设置安全窗。安全窗可作为安全出口,但不得计人安全出口的数目。
3、每一危险工作间内,由最远工作点至外部出口的距离,A 级厂房不应超过5m, C级厂房不应超过8m。
烟花爆竹工厂电气安全要求
1、对于Ⅰ类(F0 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的储存场所,黑火药、烟花药制造加工、储存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
2、对于Ⅱ类(F1 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 B 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
3、对Ⅲ类(F2 区)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第五节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民用爆破器材的分类
1、工业炸药。
2、起爆器材。
3、专用民爆器材。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1、硝酸铵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
2、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3、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
4、危险品的运输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会引起危险品的燃烧或爆炸。
火药燃烧的特性(5个方面)
1、能量特征。
2、燃烧特性。
3、力学特性。
4、安定性。
5、安全性。
炸药爆炸三特征
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3、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电气设备防爆
1、对于Ⅰ类(F0 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的储存场所,黑火药、烟花药制造加工、储存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
2、对于Ⅱ类(F1 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 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 B 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
3、对Ⅲ类(F2 区)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闪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防噪声基本原则和要求
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
防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
1、首先控制振动源。
2、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
3、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防非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
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接触水平以下。
2、在选择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
3、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制定非电离辐射防护规划,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
4、企业在设计劳动定员时应考虑电磁辐射环境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
防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1、辐射剂量的控制。
2、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
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
2、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
3、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4、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3类)
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
3、混合性粉尘。是上述粉尘的混合存在。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粉尘的化学成分。
2、分散度(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大,危害越大)。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
3、溶解度与密度。
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
4、形状与硬度。
5、荷电性。
6、爆炸性。
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流程 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湿式作业
3、密闭、抽风、除尘
4、个体防护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
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气体
2、蒸汽
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4、烟直径小于 0.1um 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5、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um。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可以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1、可燃性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
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
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
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
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替代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 2 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2、局部排气罩
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 3种类型:
1)密闭罩
2)开口罩
3)通风橱
3、排出气体的净化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是
a)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b)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c)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d)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
1)洗涤法
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
2)吸附法
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 黏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
3)袋滤法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
4)静电法
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电粒子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于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在供电设备清灰和粉尘回收等方面应用较多。
5)燃烧法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
4、个体防护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
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
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进入密闭空间的条件(8项)
1、进人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人。
2、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入、被批准进人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3、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4、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5、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人密闭空间。
7、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8、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噪声的种类(3类)
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噪声的控制措施(3项)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
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电磁辐射
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3 个波段)
2、红外线辐射。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物体温度达 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电光性眼炎。
4、激光。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和肤色深浅、组织水分、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
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
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电离辐射的来源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
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防护
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异常气象条件的种类
1、高温作业。
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3、高温高湿作业。车间气温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煤矿深井井下气温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
4、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低温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
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2、隔热
3、通风降温
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
5、个体防护
6、异常气压的预防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大纲要求:运用交通运输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运、航空等主要事故隐患,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一节 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公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
包括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和撞固定物等。按事故严重程度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4类。
公路运输事故预防技术
1、人为因素控制
2、车辆因素控制
3、道路因素控制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5、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使用
铁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
包括行车事故、客运事放、货运事故和路外伤亡事故四大类。
1、行车事故。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
行车事故主要有冲突(包括列车冲突、调车冲突和其他冲突)、脱轨(包括列车脱轨、调车脱轨和机车车辆脱轨)、列车火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以及机车车辆伤害等。
行车事故按其造成的设备损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行车影响的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放、一般事故5 个等级。
2、客运事故
铁路客运事故包括旅客伤亡事故和行李包裹事故两类。
3、货运事故
发生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以及严重的办理差错。
按损失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 类。
4、路外伤亡事故
包括道口事故在内,是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造成的事故。
典型事故主要隐患分析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隐患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隐患
3、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
5、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隐患
典型铁路运输事故预防技术
防止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防止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防止机车车辆伤害事故防止营业线施工事故.
航空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
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和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两类。
1、人为事故。包括:飞机驾驶员操作失误,机械师的维修失误,空中管制员的口误等。
2、机械事故。
3、自然灾害事故。包括由暴雨、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事故。
4、安全管理事故。
航空运输事故预防措施
人为因素控制
飞机因素控制
环境因素控制
机场安全管理
水路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
包括碰撞事故、搁浅事故、触礁事故、触损事故、浪损事故、火灾爆炸事故、风灾事故、自沉事故和其他事故。
搁浅事故停航在24h 以上7d 以内的,确定为“一般事故”;停航在7d 以上30d 以内的、定为“大事故”;停航在30 d 以上的,确定为“重大事故”。
船舶污染事故(非因交通事故引起)、船员工伤、船员或旅客失足落水以及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不作为水运交通。
第二节 公路运输安全技术
道路交通系统基本要素
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指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
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2、特种车辆或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1)特种车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途,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洒水车、清扫车等机动车应当按照安全作业标准作业;可以不受车辆分道行驶的限制,但是不得逆向行驶。
消防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符合规定的大红色,标志灯具为红色回转式;救护车的车身颜色应为白色,标志灯具为蓝色回转式。
2)特殊用途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应在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在车身两侧喷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字样或标记标记;车上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并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车身前部,车辆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座位数大于 9 的客车应装备灭火器。
3、超限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
①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m以上。
①车货总长18m以上。
①车货总宽度2.5m以上。机动车运载超限物品,应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
1、交通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辅助标志等。
2、路面标线。有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
3、护栏。
4、隔离栅。
5、照明设备。
6、视线诱导标。
7、防眩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影晌因素
1、人员因素。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
2、车辆因素。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3、道路因素。
1)路面。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等。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
2)视距。
3)线形。a)平曲线。b)竖曲线。c)坡度。d)线形组合。
4)交叉口特性。
5)安全设施。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气象、管理等的总称。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四大类。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1、道路线形设计
2、路面设计
3、安全设施的设计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1、基于事故的监控与检测技术
1)骂驶警报系统
2)视觉增强系统
3)汽车行驶记录仪
4)车辆导航系统
5)速度控制系统
2、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1)汽车检测
2)道路的养护
3)安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术
包括事故调查和救护救援两部分。
保护事故现场。在来车方向距事故现场100m 处树立警告标志(高速公路为150m)。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拨打电话的人应说清以下4 个重要问题: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受伤人数、伤势。
道路安全审计
道路安全审计是对道路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道路的安全性能。
第三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行车工作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行车基本闭塞法
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
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
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
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行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三项设备)。
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
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 mm 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半径<300m,加宽15mm。
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客货共线的双轨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上部高度至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联锁设备分为集中联锁(继电联锁和计算机联锁)和非集中联锁(臂板电锁器联锁和色灯电锁器联锁)。
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
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工作电压为29 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 kV。
电气化铁路道口限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
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不得少于2000 mm。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影响因素和设备影响因素两大类。
1、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监、客运、货运等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人员。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
2、设备因素分析
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
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
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方法有强化运输设备的安全性、隔离、闭锁等。
2、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1)铁路列车检测
2)铁路列车超速防护
3)铁路车辆探测系统
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
包括事故调查处理与救护救援两部分。
第四节 航空运输安全技术
保障航空安全的基本要素
包括优秀的飞行人员、适航的航空器、安全的交通运行和无暴力干扰的运行环境。
民航安全影晌因素
影响民航安全的因素包括3 大类: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
1、人员因素。包括飞行人员和乘机旅客。
1)飞行人员飞行人员即航空人员,分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空勤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航空保安员;地面人员包括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信员。
2)乘机旅客
2、设备因素。包括航空器和空港。
1)航空器
2)空港
空港由飞行区、候机楼区、地面运输区3部分组成
航空事故的70%发生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生地点都在空港附近。
3、管理因素
民航安全技术措施
1、民航安全设计技术
2、民航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1)空港环境监控与检测系统
2)近地警告系统
3)空中交通警戒与防撞系统
4)飞行数据/话音记录器(黑匣子)
5)航空器维修技术航空器维修可分为航线维护、初级维护和高级维修三类。
3、民航事故救援技术包括事故调查和救护救援两部分。
4、民航安全信息系统
第五节水路运输安全技术
水运交通事故的等级。
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5个等级。
船舶重大事故隐患(4类)
1、严重违章。
2、操作人员过失。
3、机电设备故障。
4、其他因素。
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水运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外界条件、技术(人—机控制)故障、不良的航行条件、导航失误等因素密切相关。
1、外界条件
1)视距降低。
2)气象恶劣给船舶带来不可坑拒的自然灾害。
3)礁石、浅滩及水中障碍物给船舶航行带来影响。
4)航路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密度的影响。
5)灯塔、航路标志出现故障、航行资料失效。
6)外部因素引起船舶导航设备失效。
2、技术故障
1)船舶的动力装置、电力系统技术故障。
2)操舵及螺旋桨遥控装置失控。
3)惰性气体系统故障。
4)导航设备故障。
5)通信设备故障。
3、不良的航行条件
1)船桥人员配备不齐全、组织混乱。
2)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贫乏。
3)航海图、资料失效。
4)船桥指挥部位工作条件的影响。
4、导航的失误。
1)航行计划不符合“安全”和“经济”的原则。
2)船舶避让操纵失误。
3)识别助航标志的失误。
4)导航设备使用失误。
5)他船航行的失误。
船舶航行定位与避碰
1、船舶导航与定位
1)航向。
2)定位。定位方法按照参照目标可分为岸基定位与星基定位。
2、船舶操纵与避碰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亦称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
1、VTS的功能与组成
VTS旨在提高交通安全、交通流效率和保护环境。
VTS的功能包括搜集数据、数据评估、信息服务、助航服务、交通组织服务与支持联合行动。VTS由VTS机构、使用VTS的船舶与通信3部分组成。
VTS在其覆盖的水域中搜集两方数据:
一方面是航路的气象、水文数据及助航标志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是航路的交通形势。
2、VTS设备
1)雷达监测系统。
2)通信系统。
3)计算机系统。
3、VTS对船舶的服务和监管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4项功能)
1、报警
2、通信
3、寻位
4、播发海上安全信息
GMDSS系统采用了两种系统:一是卫星通信系统,二是地面通信系统。
重大件货物的装运管理
按我国规定,远洋运输中,凡单件质量超过5 t或长度超过9m的货物;在沿海运输中,单件质量超过3t或长度超过12m货物,均属重大件货物。按国际标准规定,凡单件质量超过40t或长度超过12m,或高度、宽度超过3m的超高
或超宽货物,均属重大件货物。
危险货物运输与管理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货物的分类与性质、包装与标志以及海上安全运输的要求。《国际危规》根据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和运输要求分9 大类:
①爆炸品
②气体
③易燃液体
④易燃固体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⑥有毒物质和有感染性物质
⑦放射性物质
⑧腐蚀品
⑨杂类危险货物和物品
根据《国际危规》的要求,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国际危规》,标准,附带正确耐久的标志。
危险货物的标志由标记、图案标志和标牌组成。所有标志均须满足经至少3个月的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的要求。
危险货物的包装分为通用包装与专用包装两类。通用包装适于第3、4、5类,第6类中的有毒物质类中的大部分货物和第1、8类中的部分货物;其余由于特殊危险性质,需采用专用包装。
根据危险程度通用包装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包装、适用于高危险性货物;Ⅱ类包装,适用于中度危险货物:Ⅲ类包些,适用于低危险性货物
危险货物的合理配载与隔离,对货物的安全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1、燃烧性
2、爆炸性
3、毒害性
4、腐蚀性
5、放射性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CSDS或MSDS是一份关于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内容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 16 大项近 70 个小项的安全信息内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从制作之日算起,每五年更换一次。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1999)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内容、格式和制作等事项,内容有 13 项:
1、名称。(中英文分别标明、位于标签的正上方)
2、分子式。
3、化学成分及组成。
4、编号。(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编号 UN No.和中国危险货物运输编号CN No.)
5、标志。
6、警示词。(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词表述)
7、危险性概述。
8、安全措施。
9、灭火。
10、批号。
11、提示向生产销售企业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
1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
13、应急咨询电话。
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按其要素构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类型。
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可按爆炸反应物质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3点)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控制灭火和高温表面、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防火防爆分隔)
危险化学品包装安全要求危险货物包装分为3类
1、Ⅰ类包装: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2、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3、Ⅲ类包装:货物具有的危险性小,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1、刺激。
2、过敏。
3、窒息。
4、麻醉和昏迷。
5、中毒
6、致癌
7、致畸
8、致突变
9、尘肺
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练习试题(1)
1.被加工的金属材料处于红热状态(锻造温度范围内),通过锻造设备对金属施加的冲击力或静压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预想的外形尺寸和组织结构的锻件。此种工艺称为( )。
A.热锻
B.温锻
C.冷锻
D.灼锻
2.锻造设备在工作中的作用力是很大的,如我国已制造和使用了12000t的锻造水压机,就是常见的( )的压力,所发出的力量巨大。
A.100~120t
B.100~130t
C.100~140t
D.100~l50t
3.锻压机械的电动起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要标有“起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 )色,其位置比起动按钮高( )。
A.黄,8~10mm
B.红,8~10mm
C.黄,10~12mm
D.红,10~12mm
4.以下机械中能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的机器是( )。
A.剪板机
B.曲柄压力机
C.液压机
D.锻压机
5.下列关于曲柄压力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它由电动机通过皮带轮及齿轮驱动曲轴转动,曲轴的轴心线与其上的曲柄心线偏移一个偏心距,从而便可通过连杆(连接曲柄和滑块的零件)带动滑块做上下往复运动
B.压力机的受力系统:冲压件的变形阻力全部传递到设备的机身上,形成一个封闭的受力系统。压力机运行时,除本身重量对地基产生压力外,还包括传动系统的不平衡对地基的振动造成的压力
C.压力机运动分析:曲柄滑动机构的滑块运动速度随曲柄转角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其加速度也随着做周期性变化
D.对于节点正置的曲柄滑动机构,当曲柄处于上死点(a=00)和下死点(a=1800)位置时,滑块运动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6.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 )。
A.头部
B.眼睛
C.手部
D.腿部
7.冲压作业中( )担负着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个系统能量的集中释放部件。
A.冲压机械设备
B.模具
C.作业方式
D.操作者
8.在桥式、龙门式起重机上采用最多的取物装置是( )。
A.吊环
B.扎具
C.吊钩
D.夹钳
9.一种通过与滑块连动的挡板的摆动将手推离开模口的机械式保护装置是( )。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装置
C.拉手安全装置
D.光电式保护装置
10.当磨损或腐蚀量超过原直径的( )时,应更换新钢丝绳。
A.5%
B.10%
C.15%
D.20%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练习试题(2)
1、常用的剪板机不包括( )。
A.平剪机
B.推剪机
C.滚剪机
D.震动剪机
2、剪板机能剪切各种厚度的钢板材料,其中( )是使用最多的。
A.平剪机
B.滚剪机
C.震动剪机
D.推剪机
3、( )有固定旋转式、门座式、塔式、汽车式、轮胎式、履带式即铁路起重机、浮游式起重机等种类,其特点与桥式起重机相似,但运动机构还有变幅机构、旋转机构。
A.轻小型起重设备
B.板式类型起重机
C.臂架类型起重机
D.升降类型起重机
4、当机构为小载荷率时,接近连续、循环工作,tn>2000h/a的工作类型属于繁忙( )级。
A.轻级
B.中级
C.重级
D.特重级
5、由于( )是先由丝捻成股,然后由股捻成绳,所以挠性较好,起重机主要用这种绳。
A.单绕绳
B.双绕绳
C.三绕绳
D.四绕绳
6、下列关于钢丝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向捻钢丝绳与股的捻向相同
B.交互捻钢丝绳的绳与股的捻向相反
C.根据绳的捻向,钢丝绳分为右捻绳与左捻绳
D.交绕钢丝绳钢丝问为线接触,挠性与耐磨性能好
7、复合型钢丝绳克服了普通型钢丝绳点接触的缺点,使用寿命可提高( )倍。
A.1~2
B.1.5~2
C.2~2.5
D.2.5~3
8、煤气站放散管至少应高出厂房顶( )m以上。
A.1
B.2
C.4
D.8
9、锥形弹簧构成的模具防护罩指在自由状态下弹簧相邻两圈的间隙不大于( ),这样既封闭了危险区,又避免了弹簧压伤手指的危险。
A.6mm
B.7mm
C.8mm
D.9mm
10、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 )。
A.保护接地
B.工作接地
C.保护接零
D.工作接零
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练习试题(3)
1.锅炉必须安装与锅筒蒸汽直接相连的压力表,量程范围应在工作压力的( )。
A.1~1.5倍
B.1.5~2.5倍
C.1.5~3倍
D.2~3倍
2.人体接触异常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
3.直接流过心脏的电流达到( )就可使心脏形成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
A.几十毫安
B.几毫安
C.几十微安
D.几微安
4.绝缘、屏护和保持安全间距是防止( )的防止触电事故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静电电击
C.直接接触电击
D.间接接触电击
5.安全电压、漏电保护以及电气隔离是防止( )的措施。
A.直接接触电击
B.爆炸火灾危险
C.间接接触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6.IT系统用于( )。
A.接地电网
B.不接地电网
C.三相四线制
D.三相五线制
7.TT系统用于( )。
A.接地配电网
B.不接地电网
C.三相四线制
D.三相五线制
8.实现机械安全的优先顺序是(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使人难于接近机器危险部位③提供保护装置或保护服;④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需求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9.在TN系统中,中性线通常用( )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线,通常用( )表示;若保护线和中性线是合一的,则此线用( )表示。
A.N/PEN/PE
B.PE/N/PEN
C.N/PE/PEN
D.PEN/N/PE
10.机械制造过程中振动造成的伤害属于( )。
A.机械伤害
B.物体打击
C.其他伤害
D.非机械伤害
2011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练习试题(4)
1.电气设备防雷使用( )。
A.避雷器
B.避雷针
C.避雷带
D.避雷网
2.避雷针各部分可靠焊接,接地电阻应不超过( )。
A.106
B.1000
C.100
D.10
3.当雷云降临建筑物时,它所感应的静电荷可以经过导雷线引向避雷针尖端放电,与雷电中和避免雷击,当遇到( )时,避雷针能够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A.雷电侵入波
B.直接雷击
C.感应雷
D.二次放电
4.静电电压特点是( )。
A.电压很高,电流大
B.电压很高,电流小
C.电压很低,电流大
D.电压很低,电流小
5.所有容积大于50m3,直径大于2.5m的贮罐,接地点应不少于( )个。
A.1
B.2
C.3
D.4
6.所有容积大于50m3的贮罐,接地点不少于2处并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 )m.
A.60
B.50
C.40
D.30
7.下述关于金属切削机床不安全操作方式的是( )。
A.清除铁屑应戴护目镜
B.操作旋转机床应戴手套
C.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
D.加工细长杆轴料时尾部应有防弯装置或托架
8.以下属于机械企业生产用主要机械的是( )。
A.铁道机械
B.建筑机械
C.起重机械
D.轻工机械
9.保护接零系统是( )。
A.IT系统
B.TN系统
C.TT系统
D.三相四线制
10.低压配电装置2个出口间距离超过( )m时应增加出口。
A.6
B.9
C.15
D.20
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练习试题(5)
1.大型机床是指重量在( )之间。
A.10~20t
B.10~30t
C.20~30t
D.30~100t
2.下述关于煤气站安全技术管理错误的描述是( )。
A.发生炉进口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
B.煤气排送机间和煤斗间电器都应满足防爆要求
C.应具有两路电源供电
D.电除尘器人口、出口应设可靠的隔断装置
3.制氧站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屋檐( )m以上,且离地面高度大于10m以上。
A.1
B.2
C.4
D.6
4.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的材质含铜量应为不低于( )的铜合金。
A.50%
B.60%
C.70%
D.80%
5.变配电站应设置( )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或排油设施。
A.80%
B.100%
C.150%
D.200%
6.变电配电间门的开向应该是( )。
A.变配电所门向外开;高低压配电室之间门向高压侧开;相邻配电室门双向开
B.变配电所门向外开;高低压配电室之间门向低压侧开;相邻配电室门双向开
C.变配电所门向内开;高低压配电室之间门向高压侧开;相邻配电室门双向开
D.变配电所门向内开;高低压配电室之间门向低压侧开;相邻配电室门双向开
7.变压器运行温度应低于( )。
A.75℃
B.80℃
C.85℃
D.90℃
8.防护手指通过的网眼开口宽度要求小于12.5mm,安全距离至少为( )。
A.35mm
B.50mm
C.75mm
D.92mm
9.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开关柜,顶部有裸露带电导体时,两者间距不应小于( )m.
A.1
B.1.5
C.2
D.3
10.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氧量达到( )时必须停炉。
A.0.5%
B.1%
C.2%
D.5%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
1、机械加工企业的煤气站、天然气和煤气储配站的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氧量达到( )时必须停炉。
A.0.2%
B.1%
C.1.5%
D.2%
答案:B
2、只有当机器的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当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的是( )安全装置。
A.固定
B.连锁
C.控制
D.自动
答案:B
3、机械设备的动力柜(箱)落地安装时,箱、柜底面应高出地面( )mm.
A.150~200
B.100~150
C.50~100
D.30~50
答案:C
4、机械生产场所高于( )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或防护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
A.2m
B.1.8m
C.1.05m
D.0.8m
答案:A
5、砂轮机的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 )。
A.1/5
B.1/4
C.1/3
D.1/2
答案:C
6、冲压设备保护装置的形式较多,其中通过与滑轮、杠杆、绳索将操作者的手动作与滑块运动联动的机械式保护装置为( )。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保护装置
C.拉手安全装置
D.拨手保护装置
答案:C
7、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国家标准对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的规定。其中,网眼开口宽度为6.5mm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mm.
A.6.5
B.12.5
C.35
D.92
答案:C
8、机床上的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的防护装置,防护罩内壁应涂成( )色。
A.黄
B.红
C.白
D.灰
答案:B
9、保护接零系统的安全原理是( )。
A.限制短路电流
B.迅速切断电源
C.限制故障电压
D.提高绝缘水平
答案:B
10、IT系统中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是( )。
A.工作接地
B.保护接地
C.重复接地
D.防雷接地
答案:B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2)
1、TT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外壳与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之间经( )相连接。
A.接地电阻
B.开关设备
C.继电保护元件
D.金属导体
答案:A
2、有静电危险的场所不能留有( )。
A.接地导体
B.孤立导体
C.工作人员
D.绝缘体
答案:B
3、电动机漏电时,直接触及电动机金属外壳属于( )电击。
A.直接接触
B.间接接触
C.跨步电压
D.双线
答案:B
4、从受力情况来看,( )形断面的吊钩钩身最合理。
A.圆B.矩
C.梯D.T字
答案:D
5、下列( )处所不容易遭受雷击。
A.大树下
B.建筑物高墙外侧
C.电杆下
D.汽车内
答案:D
6、阻燃剂应( )
A.清洁、环保、综合性能好
B.是无极材料
C.是有机材料
D.含镁化合物
答案:A
7、图像式探测器是利用( )原理发现火灾的
A.发光
B.发声
C.辐射
D.摄像
答案:D
8、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本身( )火灾的自然发展进程
A.能控制
B.不能影响
C.能停止
D.不能探测
答案:B
9、火灾发展包括( )
A.初期
B.发展期
C.回燃期
D.熄灭期
E.最盛期
答案:ABDE
10、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
A.灭火速度低,特别适合于大空间灭火
B.灭火速度高,不适合于大空间灭火
C.灭火速度高,特别适合于大空间灭火
D.灭火速度低,特别适合于小空间灭火
答案: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3)
1、含氢氟烃类气体灭火剂的主要优点是( )
A.无污染
B.价格低
C.使用方便
D.灭火浓度高
答案:A
2、应使用( )扑救电石着火。
A.水
B.泡沫灭火机
C.四氯化碳灭火机
D.二氧化碳灭火机
答案:D
3、火炸药的安全性与其感度有关,火炸药在( )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度。
A.自身作用
B.外界作用
C.快速分解作用
D.缓慢分解作用
答案:B
4、烟花爆竹生产人员应( )
A.穿符合要求的不会产生静电工作服
B.穿化纤工作服
C.穿一般工作服
D.塑料底或橡胶底工作鞋
答案:A
5、民用爆破器材是广泛用于矿山爆破、开山辟路、水利工程和地质探矿等许多工业领域的重要消耗材料,民爆器材包括( )和起爆器材。
A.单质炸药
B.工业炸药
C.混合炸药
D.固体炸药
答案:B
6、反应放热、高速和产生( )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A.高温固体颗粒
B.冲击波
C.大量气体
D.强光
答案:C
7、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厂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平方米
A.4.5
B.2.5
C.5.5
D.3.5
答案:D
8、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厂房主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
A.1.2米
B.2米
C.1米
D.1.5米
答案:A
9、手工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每人每次限量领药( )公斤
A.0.5
B.1.5
C.2
D.1
答案:D
10、烟火药的车间,生产用具应采用木质、铜质或( )材料
A.搪瓷
B.铁质
C.石制
D.铝质
答案:D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4)
1、民用爆破器材包括( )
A.各种战斗部
B.工业炸药
C.起爆器材
D.传爆器材
E.专用民爆器材
答案:BCDE
2、起爆药的特点是( )
A.感度低,并能迅速形成爆轰
B.感度低,并不易形成爆轰
C.感度高,并不易形成爆轰
D.感度高,并能迅速形成爆轰
答案:D
3、烟花药压药时,药物温升不得超过( )oC
A.20
B.10
C.30
D.40
答案:A
4、锅炉爆炸的能量来源于高温高压情况下,锅筒发生开裂时.放出的能量。
A.饱和蒸汽立即膨胀;
B.过饱和水瞬时汽化膨胀;
C.饱和热汽和饱和水共同膨胀
D.水膨胀
答案:B
5、液化气体充装,充气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填写气瓶充装记录,并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答案:B
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跨度等于或超过米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A.10
B.20
C.30
D.40
答案:D
7、用柔性钢丝绳牵引吊臂进行变幅的起重机,当遇到突然卸载等情况时,会产生使吊臂后倾的力,从而造成吊臂超过最小幅度,发生吊臂后倾的事故。因此,为了防这一事故,这类起重机应安装.
A.安全钩
B.防后倾装置
C.起重量限制器
D.缓冲器
答案:B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
A.厂内机动车辆
B.客运索道
C.防爆电气
D.体育设施
答案:B
9、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受压元件必须设置( )
A.安全阀
B.截止阀
C.止间阀
D.球阀
答案:A
10、下列情况,必须选用爆破片装置作为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
A.容器内介质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
B.容器内压力增长迅速
C.容器对密封要求很高
D.设计压力高于10MPa的压力容器
E.设计压力高于100MPa的压力容器
答案:B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5)
2011-8-22 13:46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1、锅炉水冷壁管内结垢后可造成( )
A.传热增强,管壁温度升高;
B.传热减弱,管壁温度降低;
C.传热增强,管壁温度降低;
D.传热减弱,管壁温度升高:
答案:D
2、不仅可以探伤,而且可以揭示尺寸变化和材料特性。
A.涡流检测
B.磁粉检测
C.渗透检测
D.磁记忆检测
答案:A
3、在锅筒和潮湿的烟道内工作而使用电灯照明时,照明电压不得超过( )V
A.12
B.24
C.32
D.220
答案:B
4、乙炔瓶充装时,其充装压力和充装流速应满足( )。
A.充装压力不得大于2.5MPa,充装的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015m3/(h·L)
B.充装压力不得大于2MPa,充装的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015m3/(h·L)
C.充装压力不得大于2.5MPa,充装的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15m3/(h·L)
D.充装压力不得大于2MPa,充装的气体体积流量应小于0.15m3/(h·L)
答案:A
5、是电梯的防超速和断绳的保护装置的重要机械装置,主要作用是使轿厢(或对重)停止向下运动。
A.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B.缓冲装置
C.安全钩
D.安全钳
答案:D
6、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 )t/h的锅炉,应装设高低水位报警器(高、低水位警报信号须能区分)、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A.1
B.2
C.4
D.5
答案:B
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划分压力容器类别的压力条件指的是( )。
A.最高工作压力
B.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C.设计压力
D.安全开启压力
答案:C
8、锅炉发生了“汽水共腾”事故之后,过热蒸汽温度(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9、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过高的加载速度会降低材料的,可能使存在微小缺陷的容器在压力的快速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
A.断裂韧性
B.屈服强度
C.硬度
D.比例极限
答案:A
10、超声波检测对于下列缺陷检测率较高
A.气孔
B.裂纹
C.未熔合
D.夹渣
E.凹坑缺陷
答案:B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6)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 )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A.锅炉和压力容
B.电梯和起重机械
C.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
D.压力管道元件
E.电焊机
答案:ABCD
2、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 )MPa
A.0.1
B.0.05
C.0.5
D.0.01
答案:B
3、锅炉水位表内往往看不到水位,但表内发暗,这种现象是由于( )产生。
A.锅炉满水
B.锅炉缺水
C.锅炉爆管
D.省煤器损坏
答案:A
4、气瓶使用时,一般应立放(乙炔瓶严禁卧放使用),小心靠近热源。与明火、可燃与助燃气体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米。
A.5
B.8
C.10
D.12
答案:C
5、露天作业的轨道起重机,当风力大于( )级时,应停止作业。
A.4
B.5
C.6
D.7
答案:C
6、过热器损坏是一种典型锅炉事故,过热器损坏可能产生下列( )现象
A.蒸汽流量明显下降,且不正常地小于给水流量
B.过热蒸汽温度上升压力下降
C.炉膛负压增大,过热器后的烟气温度降低
D.炉膛负压减小,过热器后的烟气温度降低
E.蒸汽流量明显上升,且不正常地大于给水流量
答案:ABD
7、在每天作业前,使用单位应进行起重机的每日检查,下列项检查不属每日必检项目。
A.各类安全装置和制动器
B.操纵控制装置和紧急报警装置
C.轨道和钢丝绳的安全状况
D.液压系统和辅具的安全状况
答案:D
8、引起炉膛爆炸的因素较多,其中下列因素是引起炉膛爆炸的最主要原因,该因素引起的炉膛爆炸占炉膛爆炸事故总数的90%以上。
A.“爆燃法”点火
B.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误判断、误操作
C.缺乏可靠的点火装置
D.炉膛及刚性梁结构抗爆能力差
答案:B
9、下列介质情况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试验。
A.高温的介质
B.毒性为Ⅲ的介质
C.毒性为Ⅱ的介质
D.高压的介质
答案:C
10、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A.2
B.3
C.1
D.4
答案:A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7)
1、机械设计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的一种机械方法。下列安全技术方法不属于此类的是( )。
A.失效安全
B.个体防护
C.机械作业管、线的合理布置
D.定位安全
答案:B
2、下列不符合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尽量采用手工作业
B.采用可靠性高的零部件
C.安全系数
D.采用自动保险装置
答案:A
3、人机界面设计是人与机器交换信息的环节,如果人机界面设计不当,人与机器接触造成能量逸出,将直接发生事故,在人机界面设计时,应做到( )。
A.考虑人的心理因素
B.操纵机构的合理用力
C.控制器相对分散
D.工作节奏的变化
E.人机隔离
答案:AB
4、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其中反映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是( )
A.生理参数
B.生物力学参数
C.静态参数
D.动态参数
答案:B
5、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已知劳动强度指数为15-20之间的劳动强度为:
A.轻劳动
B.中等劳动
C.重强度劳动
D.很重强度劳动
答案:B
6、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下列关于故障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故障率是反映系统或产品可靠性大小的指标
B.故障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
C.磨损故障期随时间的增加故障率增加
D.产品故障率在寿命期内各个时期随时间的变化通常是不同的
答案:B
7、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预计目的是为可靠性设计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提供依据,下列关于可靠性预计说法正确的有( )
A.串联系统中单元越多,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B.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总是小于系统中可靠性最低单元的可靠性
C.并联系统可靠性表示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能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D.若干个单元组成的并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小于相同单元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答案:BCD
8、下列符合人机分配原则的措施是( )
A.故障处理尽量安排机器来执行
B.重体力劳动由机器来完成
C.采用人机并行的冗余系统
D.有毒作业场所采取机械密闭作业
答案:BD
9、下列不属于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是( )
A.合理确定人机功能分配
B.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C.采用标准化结构和元件
D.采取个体防护
答案:D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8)
1、下列关于粉尘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无关
B.化学毒物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危害作用增强
C.防治粉尘危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生产的自动化和密闭化
D.佩带个体防护用品也是防尘措施之一
答案:A
2、下列作业属于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的是( )
A.工作地点气温在28℃的作业
B.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的作业,有强热辐射
C.相对湿度超过90%的作业
D.炉前作业
答案:B
3、生产性粉尘按成分可分为三类,它们是:
A.矿物粉尘、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和放射性粉尘
C.有机粉尘、无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D.金属粉尘、非金属粉尘和有机粉尘
答案:C
4、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是根据( )制定的。
A.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B.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C.车间温度
D.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答案:ABD
5、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
A.分散度
B.熔点
C.比重
D.溶解度
答案:ACD
6、防止和控制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措施包括:
A.改革工艺过程
B.湿式作业
C.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D.加强排风
答案:ABC
7、( )会导致接触生产性毒物
A.生产过程
B.去工作地点的途中
C.发生生产性意外事故
D.检修与抢修
答案:ACD
8、作业场所的噪声有: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磁性噪声
D.裂解性噪声
答案:AB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9)
1、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数的( )。
A.6%
B.8%
C.10%
D.12%
答案:A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
A.机车车辆配件脱落
B.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
C.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
D.线路断轨胀轨
E.未按规定行车
答案:ABCD
3、铁路事故判定的基本原则有( )。
A.事故责任依次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B.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报铁道部审查批复
C.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D.险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E.一般事故由发生事故的铁路分局或单位调查判定
答案:ABCE
5、铁路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凡使用年限超过( )年的配件全部报废。
A.20
B.25
C.28
D.32
答案:B
6、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 )m.
A.3.5
B.4.0
C.4.2
D.4.5
答案:D
7、铁路列车应按( )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
A.《站细》
B.《行规》
C.《技规》
D.《事规》
答案:C
9、公路运输货物装载量必须在公路、桥涵载重量和车辆标记核载质量范围之内,超载的货物运输车辆必须( )。
A.就地卸货
B.返回卸货
C.罚款放行
D.罚款返回卸货
答案:A
10、道路运输中,因旅客的过错,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车辆、设施等损坏的,应当承担( )责任。
A.民事
B.刑事
C.民事和刑事
D.赔偿
答案:D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0)
1、运送易燃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应在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应在车身两侧喷有“禁止烟火”字样或标志。车上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并具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车身( )。
A.前部
B.中部
C.尾部
D.下部
答案:A
2、洒水车、清扫车、道路维修车作业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的( )限制。
A.速度
B.方向
C.路线
D.指挥灯信号
答案:C
3、从事道路运输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经过职业培训,取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 )。
A.驾驶执照
B.考试合格证书
C.培训合格证书
D.营运驾驶从业资格证书
答案:D
4、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 )罚款。
A.100元以上,200元以下
B.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C.300元以上,500元以下
D.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答案:B
5、交通设施的设计以(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
A.《道路交通安全法》
B.《公路法》
C.《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D.《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答案:D
6、座位数大于( )的客车及运送易爆物品的汽车应装备灭火器,其在车上应安装牢固并便于取用。
A.7
B.9
C.12
D.15
答案:B
7、公路运输中,车货总宽度( )m以上,为超限运输车辆。
A.2.0
B.2.5
C.3.0
D.3.5
答案:B
8、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 )等。
A.交通标志
B.安全护栏
C.防眩设施
D.隔离设施
E.电子警察
答案:ABCD
9、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 )
A.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
B.充分发挥车辆效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C.避免发生机械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D.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E.对未达到要求的驾驶员给予处罚
答案:ABCD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1)
1、在充填采矿法中,以下哪项不是充填采空区的目的( )。
A.利用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
B.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
C.预防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
D.减少地面尾矿堆积占地
答案:D
2、下列哪项引起的火灾是内因火灾。
A.电气着火
B.瓦斯爆炸
C.煤炭自燃
D.煤尘爆炸
答案:C
3、判断自燃发火熄灭程度时,建议采用( )作为标志气体。
A.硫化物、甲烷
B.CO2、乙烯、乙炔
C.CO、乙烯、乙炔
D.甲烷、乙烯、乙炔
答案:C
4、从安全和卫生角度出发,日常的粉尘检测项目主要是( )。
A.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安息角
B.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密度
C.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D.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比表面积
5、隔绝煤尘爆炸传播技术(隔爆技术)不适用于控制以下哪类爆炸( )。
A.煤尘爆炸
B.瓦斯爆炸
C.电气爆炸
D.瓦斯煤尘爆炸
答案:C
6、粉尘粒子可以带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过程中因磨擦而带电或因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粉尘粒子的荷电量与下列( )因素无关。
A.尘粒的大小
B.环境温度
C.环境湿度
D.尘粒组分
答案:D
7、反映瓦斯抽放难易程度的指标不包括( )。
A.煤层透气系数
B.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C.百米钻孔瓦斯涌出量
D.瓦斯抽放量
答案:D
8、矿井在采掘产过程中只要发生( )煤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确定为突出矿井。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五次
答案:A
9、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CO2涌出量的鉴定工作必须( )举行一次。
A.三个月
B.每年
C.每2年
D.每3年
答案:B
10、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形式主要有( )。
A.游离状态和溶解状态
B.吸附状态和电离状态
C.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
D.溶解状态和吸附状态
答案: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2)
1、下列哪项不属于煤矿井下电气网络的三大保护
A.漏电保护
B.接地保护
C.接零保护
D.过流保护
答案:C
2、矿井通风机,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 )三种。
A.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
B.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离心通风机
C.主要通风机、鼓风机、引风机
D.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轴流风机
答案:A
3、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明显处都标有特殊标志( )。
A.Ex
B.Bx
C.Ax
D.Cx
答案:A
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体积浓度应控制在( )以下。
A.12×10-6
B.24×10-6
C.50×10-6
D.100×10-6
答案:B
5、《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各级配电网络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其高压不能超过( )。
A.1000v
B.10000V
C.2000V
D.20000V
答案:B
6、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的同一侧时,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
A.20mm
B.50mm
C.80mm
D.100mm
答案:B
7、煤矿火灾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煤炭自燃发火一般要经过( )时期。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8、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所引起的尘肺病。
A.细微粉尘
B.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含的岩尘
C.煤尘
D.煤尘和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含的岩尘
答案:B
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反风后主要风机供风量不少于正常供风量的( )。
A.30%
B.40%
C.45%
D.60%
答案:B
10、矿井通风系统有包括( )类型。
A.分区中央式
B.中央式
C.两翼对角式
D.分区对角式
E.长抽短压式
答案:BCD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3)
1、当中密砂土的基坑深度在5m以内,且底面高于地下水位,其边坡坡度在坡顶有静荷载时,高宽比应为( )
A.1:1
B.1:1.25
C.1:1.5
D.1:0.75
答案:B
2、现浇混凝土梁、板,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上下层支柱应( )。
A.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B.中心偏差小于10cm
C.可有20%的偏移
D.不考虑支柱的位置
答案:A
3、在拆模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应停止拆模,经妥善处理,待( )后,方可继续拆除。
A.留下部分模板
B.实际强度达到
C.设专人监护
D.检查无异常
答案:B
7、圆盘锯和电平刨都应装设开关箱,开关箱与设备间距离不大于( )。
A.3M
B.5m
C.6m
D.任意长
答案:A
8、两台同样高度的塔吊,同时吊物时,被吊物的间距应不小于( )。
A.1m
B.2m
C.1.2m
D.1.5m
答案:B
9、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时的荷载分为:荷载分类、荷载取值及( )。
A.水平荷载
B.荷载组合
C.垂直荷载
D.施工荷载
答案:B
10、脚手架的设计内容包括:立杆的间距、纵向水平杆的间距及( )等。
A.连墙件位置
B.扣件的位置
C.踏脚板
D.剪刀撑
答案:A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4)
1、基坑边坡土内含水愈多,湿化程度越高,边坡越容易失去稳定,是因为土的( )造成的。
A.抗剪强度降低
B.受压强度降低
C.内摩擦阻力增大
D.内聚力增大
答案:A
2、当拆除建筑物的一部分时,与之相关边连的其他部位,应采用( )措施,防止坍塌。
A.加固稳定
B.警示牌
C.围栏
D.专人监护
答案:A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 ),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A.5台及以上
B.10台
C.12台
D.8台及以上
答案:A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使用的是TN-S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三相四线的基础上增设了一条( )。
A.保护零线
B.中性线
C.接零接地线
D.火线
答案:A
5、临时用电的配电箱、开关箱中,应设置有( )的隔离开关。
A.明显可见分断点
B.封闭式
C.半封闭式
D.密闭式
答案:A
6、用多个千斤顶联合使用时,除应设置( )外,每个千斤顶的起重量不能小于设计荷载的1.2倍。
A.同步升降装置
B.水平装置
C.顶升装置
D.拉结装置
答案:A
7、转移工作地点,需搬动电焊机时,必须( )。
A.切断电源
B.带电搬运
C.与开关箱一起搬动
D.戴绝缘手套
答案:A
8、气焊和气割在设备或安全装置有故障或违章作业时,容易造成( )事故。
A.触电
B.中毒
C.失火、爆炸
D.割手
答案:C
9、当龙门架物料提升机无条件设置附墙架时,应采用缆风绳固定架体,第一道缆风绳可设置在距离地面20米处,以后每增高( )m,应增加一组缆风绳。
A.15m
B.10m
C.20m
D.18m
答案:B
10、每台电焊机都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箱内装有( )的漏电开关。
A.电源侧
B.把线侧
C.电源侧及把线侧
D.触漏分开
答案: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5)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
A.易燃液体
B.易燃固体
C.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答案:ABCD
2.对于氯酸钾等易燃、易爆品的运输应采用那种安全措施进行运输。
A.安装通风装置
B.静电接地
C.使用木底蓬车
D.使用电瓶车
答案:C
3.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用电瓶车运送爆炸物品
B.叉车只能用来搬运易燃易爆物品
C.易燃易爆品运输车辆应安装阻火器
D.小型机翻船不准用来运送遇湿易燃物品
答案:B
4.下列危险物品可以露天堆放的是( )。
A.氯酸钾
B.氰化钾
C.塑料
D.电石
答案:C
5.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不得有以下行为( )。
A.经营剧毒危险化学品
B.采购危险化学品
C.经营用剧毒品生产的灭鼠药和日常化学品
D.销售无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危险化学品
答案:CD
6、经营化学品零售业务的店面经营面积(不含库房)应不少于( )。
A.30㎡
B.60㎡
C.100㎡
D.150㎡
答案:B
7、关于化学品火灾扑救措施正确的是( )。
A.扑救液化气体火灾时,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应保持其稳定燃烧
B.尽量用沙土扑救爆炸物品火灾
C.易燃固体火灾一般可用泡沫灭火剂扑救
D.扑救有毒物品火灾时应站在下风口
答案:AC
8、处理急性中毒时应该( )。
A.迅速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
B.将中毒者抬至别处呼吸新鲜空气
C.切断毒性化学品来源
D.对中毒者进行洗胃
答案:ABC
9、对氰化钠污染可采用以下那种药剂进行处理( )。
A.硫代硫酸钠
B.硫磺
C.3%的硼酸溶液
D.氨水
答案:A
10、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 )报告。
A.人民政府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C
2011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练习题(16)
1.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凭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颁发的购买证销售给经常使用( )的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
A.剧毒化学品
B.易燃易爆化学品
C.一般化学品
D.腐蚀性化学品
答案:A
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除必须具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的条件,还应具备( )条件
A.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B.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D.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答案:ABCD
3.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预防措施选择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
A.惰性气体保护
B.消除点火源
C.安装防爆泄压装置
D.安装火灾报警装置
答案:D
4.为控制氧化过程的危险性,在生产过程应采用的措施是( )
A.控制氧化剂的投料比
B.防止杂质混入
C.安装阻火器
D.设置氮气灭火器
答案:ABCD
5.在石油化工停车操作时,应严格按停车方案确定停车的时间、程序和各项安全措施有秩序地进行停车。( )是一项停车操作注意事项
A.将高压缓慢降低为零
B.尽快降低设备温度于60℃以下
C.排净设备和管道内的物料
D.将残留物放空或排入下水道
答案:C
6、物料输送过程有火灾爆炸危险,为此,生产过程采取以下措施( )。
A.用压缩空气压送
B.惰性气体保护
C.静电接地
D.控制流速
答案:BCD
7、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 )。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答案:B
9、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件的发生,国家标准中规定硫化氢在空气中的允许含量上限是( )。
A.2.0mg/m3
B.4.0mg/m3
C.5.0mg/m3
D.10.0mg/m3
答案:D
10、对环境空气中的可燃气体的监测,常常可以得出燃气环境危险度,即该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与其爆炸( )的百分比。
A.下限
B.上限
C.上限与下限平均值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