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教材要求可以看出,二年级学生讲故事的训练方式不仅多样,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借助多幅插图→借助单幅插图→借助示意图→借助相关词句→演一演。插图、示意图、相关词句等都是学生练习“复述故事”的支撑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支撑点,让学生有条理的复述故事呢?

一、以课文插图为凭借,突破复述故事重难点

插图往往和课文的重点内容相关,学习这样的段落时,教师可以先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借助插图把关键词句串联起来,联系生活实际完整地复述。这样复述起来就不会颠倒顺序了。

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的插图是邓小平与孩子们一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照片。在完成教学目标:借助图片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这是哪个自然段的描写,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画邓爷爷植树的动作 :“挖”、“挑选”、“移入”、“挥”、“填”、“站”、“看”、“走”、“扶”。再结合插图、借助这些动词,练习复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学生抓住邓爷爷的动作,也就掌握了这段话复述的主要部分。可仅仅讲清楚还不够,还需要讲生动。这就需要再次观察插图,看看邓爷爷当时的神态,体会他虽已头发斑白但兴致勃勃、做事认真的态度。随后在板书动词前加入关键词:“精心地”“小心地”“精仔细”……这样学生复述起来就更加生动形象丰满了。

又如《小毛虫》一文配有三幅色彩艳丽的插图。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生长的三个阶段:小毛虫→茧→蝴蝶。在教学时,我利用这三幅插图,让学生们练习概括复述,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插图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在练习具体复述时,这三幅插图也能抓住要领,引领学生把小毛虫成长的过程说清楚,让学生“复述故事”有了明确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二、以主要情节为支架,为复述故事梳理顺序

有些童话故事采用反复性结构,不仅凸显了童话故事语言表达的节奏感,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复述故事时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找出雷同与不同之处,就会让学生复述的更清晰有条理。

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的第七到十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描写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家时采用的句式雷同:“一大片……的……”“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真)美啊”。这一发现方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细细比较,又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同样描写鲜花颜色美,刺猬太太家门前用“绚丽多彩”,狐狸太太家门前用“五颜六色”,再读,又发现“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随后通过比较、朗读积累词语,并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复述故事中。使讲故事成为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途径。

又如神话故事《羿射九日》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描写的。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描写羿射九日的过程,还运用一些数字形象地表现了后羿的神力和勇敢神武。练习课文复述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后表格提示整体感知情节:

起因

经过

结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同时让学生抓住后羿一系列的动作,“把你认为后羿英勇的地方说具体。”有了故事的主体结构作支撑,学生复述起来更加有信心,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以关键词语为点,让复述故事具体生动

复述故事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关键词语,不仅让学生理清角色关系,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蜘蛛开店》一文中角色繁多,我出示课后由关键词组成的网状示意图,这样学生就能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了了解,人物关系也一下子理清了。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童话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1)

学生复述时,我再出示蜘蛛的表情图让学生把握蜘蛛的心情变化。这样学生有了示意图,又能抓住蜘蛛的心情变化,复述的时候就能绘声绘色了。

关键词语的呈现方式多样,可以是几组词语可以是一些图片。如教学《青蛙卖泥塘》一文时,我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童话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2)

板书后学生会发现因为老牛喜欢吃草,所以它不满意这个泥塘,它提出建议“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有了关键词语的帮助,学生就理清了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的发展, 复述的时候就能抓住动物各自的特点,展现故事内容。

四、以想象拓展延伸,创编故事情节

学生根据插图、示意图、相关词句等练习复述,有据可依,而“想象补充”故事情节,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给学生语言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青蛙卖泥塘》一文中,作者详写了老牛、野鸭买泥塘的过程,略写了小鸟、蝴蝶、小兔等动物买泥塘的过程,我利用这一处留白点,对学生说:“老牛吃草,它看到泥塘周围没有草,它说要是周围有草就更好了。鸭子在水里游,它看了泥塘说水太少。他们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给青蛙提的建议。你觉得还会有谁来买泥塘?它会说什么?”有的说:小猫跑来了,它说这个地方好是好,要是水里有鱼就更好了。”有的说:“乌龟爬来了,说这的水真清澈啊,要是河边有鹅卵石能让我趴着晒太阳就更好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作者编写故事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蜘蛛开店》一文的作者鲁冰抓住动物的特点,巧妙地编写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大嘴河马来了,他织了一整天。他卖围巾,长颈鹿来了,他足足忙了一星期。他卖袜子,四十二只脚的蜈蚣来了,吓得他跑回网上。这样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我让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有的说:“过了几天,蜘蛛又开店了,它总结前几次开店的经验,这次它的招牌换成了帽子编织店,每位顾客一天只副一元。熊猫来买帽子,它织啊织,足足织了两个星期。虽然很辛苦,可熊猫来拿帽子时付了十四元。它高兴极了!”……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学习了作者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发展了语言,锻炼了思维。

总之,复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好课文插图;把握教材特点,抓住关键语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语言能力。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 马学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