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篇文章,汉武帝托孤重臣霍光的人生传奇系列文章之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汉宣帝为什么会灭霍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宣帝为什么会灭霍光(汉宣帝的反噬霍光家族被灭)

汉宣帝为什么会灭霍光

承接上篇文章,汉武帝托孤重臣霍光的人生传奇系列文章之四

有了刘贺的前车之鉴,作为后来者的刘病已知道要想在皇位上坐得更稳更长久,就要老老实实做个傀儡,克制自己的欲望,否则结局可能比昌邑王刘贺还要惨。

他一上位就把安定天下的有功之臣上上下下奖励了一遍。霍光作为群臣之首,受到的奖励自然最为丰厚,霍光的食邑一下子从原来的3000户增加到了20000户。

丰厚的奖励砸下去让霍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大殿里,霍光以头触地,试探性地提出把政权归还汉宣帝。权力犹如蜜糖也如砒霜。汉宣帝深知其意,都以资历尚浅为由断然拒绝。

霍光的势力遍布西汉王朝的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今天收了霍光的权力,那可能自己都活不过明天。

如果当时就有百花奖,那年霍光一定可以获取最佳导演奖,而最佳男演员当然非汉宣帝莫属。聪明的人向来不会在局势不稳时就表现出贪婪,虽然贪恋权力是人的本性。但汉宣帝战胜了自己。

面对霍光,汉宣帝表现出极度的谦让,甚至有些礼遇过分。看似畸形的君臣关系,却让名不正言不顺的“落难儿刘病已”的帝位越来越稳。正所谓暂时的蹲下,是为了以后跳得更高。

汉宣帝的退让,再加上昌邑王刘贺被废黜,西汉王朝的权力愈向霍光家族集中。

霍光的儿子霍禹和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被任命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被任命为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由胡人、越人组成的军队;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卫尉;霍光的兄弟、女婿、外孙全都参加朝会,担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重要职位。

霍氏一家的亲戚骨肉结成一体,在朝廷盘根错节,势力强大。

霍光虽然把持朝政,但行事儿儿还算规范,即便自己的亲信犯错,也毫不庇护,公正无私,奖罚分明。

大司农田延年是霍光的一个得力干将,尤其在废黜刘贺这件事上,立了大功,深得霍光宠信。但是在埋葬汉昭帝的时候,由他负责雇佣车辆,但是这次他以费用增加为由,贪污了三千万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在田延年身上灵验了。贪污一事被人告发,霍光起初感念旧情,也想为田延年开脱。但田延年虽不清高但想装清高,拒不承认自己贪污。

霍光提出既然没有此事,那就深入追究,查查看是栽赃还是事实。

田延年为官多年,不乏朝廷上有支持和袒护他的官员。有大臣给田延年说情,按照《春秋》大义,功劳可以掩盖过失。当初在废黜昌邑王刘贺时,田延年立了大功。如今就当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赐给他三千万钱,又能怎样?

霍光想起废黜刘贺时的那个情景,感慨万千,当初正是田延年义愤填膺罗列出刘贺多条罪状,然后才有了给刘贺定罪的理由。可是犯错也是事实。霍光虽有愧意,但还是决定根据当时法律让田延年坐牢。

田延年觉得没有脸面去面对同僚和狱卒,于是自刎而死。

霍光执法严格,大臣们对他更加忌惮。而对家人的管教则成了“灯下黑”,霍氏子弟依仗霍光的权势肆无忌惮,霍光夫人霍显甚至毒杀了许皇后。

汉宣帝在潦倒时娶了普通人家的女儿许平君,当上皇帝没多久,汉宣帝就把昔日的患难妻子封为皇后。不成想这一举动居然动了霍光夫人霍显的奶酪,她有意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

为了达成目的,霍光夫人收买了御医淳于衍,在许皇后生产那天,喂她吃下毒药,服药没多久许皇后就死了。

汉宣帝觉得许皇后死得蹊跷,下命将所有为皇后诊治的御医,一律以大逆不道罪逮捕,囚禁到监狱。霍夫人大为惊恐,害怕淳于衍禁不住审讯,把自己供出去。便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全部告诉了霍光。

霍光极为震惊,先是把霍显臭骂了一顿。冷静下来还得考虑后续怎么处理,想揭发此事,但又害怕带来大祸,最终还是极力压了下去。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霍光死后,给许皇后投毒成为霍氏家族垮台的导火索,以至于全家百十口人被灭。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重。汉宣帝前去看望,看到霍光憔悴的模样,汉宣帝伤心得落泪(不愧为最佳男演员获奖者)。

霍光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向汉宣帝请求从自己的封地里分出三千户,封兄长霍去病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好伺奉哥哥的香火。

汉宣帝也是明白人,知道霍光想让加封儿子,只是不好意思明说。汉宣帝当即任命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

霍光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汉宣帝提出加封家人,其实别有深意。

第一:给家人最后的庇护,家人官位高,地位自然越牢固,安全系数也会更高。

第二:加封的除了官职以外,还代表了汉宣帝的一个态度——对霍光家人的认可。如果以后想秋后算账,汉宣帝就会有所顾忌,既然追责为何当初还要封赏,莫非是忌惮霍光?其实是变相给家族的安全加装了“防护网”。

只是再安全的“防护网”,也非牢不可破。

霍光死后,汉宣帝与皇太后亲自前往霍光灵堂进行祭悼,同时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加以厚葬。

汉宣帝还下诏免除霍光后代子孙的赋税、徭役,让他们世代继承霍光的封爵、食邑,享受富贵。还加封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

这到底是封赏还是麻痹霍氏家族的糖衣炮弹呢?其实从细节上就能看出端倪了。

聪明智慧的汉宣帝给自己留了一手。那时,主管尚书事务的大臣是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权力大,地位高。

依照惯例,凡上书朝廷,都是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注明为副本,由主管尚书事务的人先打开副本审视,如果尚书觉得奏的事情不妥,就不予上奏。但是现在只改为一份,主管尚书事务的霍山无需审视直接呈递给皇上。

也就是说以前的尚书有审批和呈递双重权利,而霍山只能直接呈递给朝廷,为的就是言路阻塞而蒙蔽皇上。其实也就是汉宣帝对霍山的不信任。

但霍氏后代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们靠近,沉浸在封赏的幻觉中,更加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霍光夫人霍显甚至想让女儿霍皇后毒死太子。霍家还大规模兴建府第,用的拉辇车和皇帝的一个规格,车身上甚至还涂上黄金。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霍家子孙个个耀武扬威,不知收敛,就连家奴也是骄横霸道。

一次霍家与御史大夫魏相两家的奴仆因争夺道路引起冲突,霍家奴仆闯入御史府,要踢魏家大门,御史为此叩头道歉,方才离去。一个家奴都如此嚣张跋扈,可见霍氏当时是多么骄横放纵。

霍氏家族成员的做法越来越不得人心,距离汉宣帝收网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汉宣帝不断亲近霍家政敌魏相、许广汉等大臣,远离霍氏成员并回收他们手中的权利。

魏相在汉宣帝闲暇时多次受到召见,报告国事,平恩侯许广汉和侍中金安上也可以径自出入宫廷。对主管尚书事务的霍山,汉宣帝却下令,允许官吏百姓直接向皇帝呈递秘密奏章,不必经过尚书,群臣也可直接晋见皇帝。

霍山的尚书一职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成为了空壳子。此时,霍家人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汉宣帝已经开始对霍家展开清算。

先是将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后又将印信和绶带收回,只让他担任光禄勋一职。将霍光的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师,任安定太守。

接着又将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塑调出京师,任蜀郡太守,将霍光的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从中央调到地方。稍后,又将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

任命霍禹为大司马,只享有和霍光一样的官名,却不让他戴照例应戴的大官帽,而戴小官帽,且不颁给印信、绶带,撤销他以前统领的屯戍部队和官属。

霍光的另一个女婿赵平本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统领屯戍部队,如今也将赵平的骑都尉印信和绶带收回。

所有统领胡人和越人骑兵、羽林军以及未央、长乐两宫卫所属警卫部队的将领,都改由汉宣帝所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担任,没收霍家兵权。

霍氏家族的权力近乎被掏空,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一贯骄横的霍氏子弟甚是恼怒,同时民间关于霍氏毒死许皇后的传闻越来越多。

霍山也听到了这些传言,问霍显到底怎么回事。霍显才将实情告诉霍禹、霍山、霍云,此时霍家人方才醒悟,原来这是汉宣帝早已经下好的一盘大棋,霍家人正是棋局中的棋子,命运的结局早已被汉宣帝捏在了手里。霍家女婿都贬斥放逐,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霍氏子弟此后天天都惊恐不安,生怕哪一天汉宣帝再追究起来。有人给霍家人提议:“可以让霍显向上官太后进言,先将魏相和许广汉杀死,然后废掉汉宣帝,改立新君。”

提议还没实施,就被人揭发了去。汉宣帝为了不冒犯上官太后,并没有深究此事。但霍兄弟此时像极了受到惊吓的鸟儿,汉宣帝虽然现在不追究,但迟早会爆发,一旦爆发,那就是灭门的大事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

霍家子孙再次密谋废掉汉宣帝,立霍禹为皇帝。尚未发动,霍氏的政变阴谋又被发觉。霍氏没有像上次那样躲过一劫,整个霍氏及与霍家有关联的几十家全被诛杀。

至于霍氏为什么被灭族,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人说霍家的灾祸早在霍光陪乘汉宣帝去汉高祖庙祭拜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

霍光同车陪乘,汉宣帝心中十分畏惧,犹如芒刺在背。后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同车陪乘,汉宣帝这才觉得轻松从容。

一个让皇帝畏惧的人,皇帝对他的态度怎会是爱呢?随着他的离世,他的家族怎可能平安着陆呢?

司马光说至高无上的权柄,只有君王才能享有,如果由臣下享有,长期不归还君王,则很少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而霍家子弟之所以发动叛乱,其实是汉宣帝步步为营,早已酝酿好的。

奢侈无度的臣子,必然会养成傲慢不逊的性格;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这是人的本性。

如果汉宣帝真想报答霍光的恩德,应该用专用官阶和俸禄赏赐霍光的子孙,使他们富有。而汉宣帝明知霍氏子孙骄横奢侈,却仍然让他们主持朝政,授以兵权,等到事态严重,才对他们加以裁夺,以至他们恐惧怨恨,生出反叛朝廷的阴谋。

看似霍氏家族灭门是因为子孙,其实霍光把持朝政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汉宣帝对霍光的独裁做法早有怨言。

后来,四方狄戎臣服汉朝,汉宣帝感念辅佐大臣的功劳,命人在麒麟阁上为有功之臣的画像,并注明官爵和姓名。霍光虽在其中,但只写“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不注名字。

可见汉宣帝对霍光的矛盾态度,感恩于霍光把他扶上帝位,但又对其长期把持朝政大权心怀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