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个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地位的万能和弦走向,它就是4536251。

随着近几年各档音乐节目的播出,以及网络上各位乐评人的活跃,4536251这组数字的真实含义,和它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在现今市场上的使用频率,也慢慢地为大众所了解。其中,更是不乏有诸如中国风教父李袁杰大师上演的自杀式科普,贡献出了如下名场面: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交流一下,4536251这串数字在音乐中究竟是什么;在这组和弦内写出的旋律,具备什么样的特点;都有哪些音乐人用这组和弦套路写过歌,这些作品的质量如何;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理解套路。

一、4536251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有了解过一定的乐理知识,应该会对下面这张图并不陌生: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2)

对,这个东西呢,就是很多人常说的五度圈。顾名思义,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为纯五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后回到起始音,最终形成了这么一个圆圈。

我们以大调来说。以F为起点,逆时针推数7个音,就得到了这么一组音:

F-B♭-E♭-A♭-D♭-G♭-B

用级数把它标记出来,就是:

4-7♭-3♭-6♭-2♭-5♭-7

这是一组以纯五度圈逆循环之后得到的音,但是这样音的升降号太多了,如果直接这么拿来用,听感上不和谐,会很怪异。所以我们给它“四舍五入”一下,就变成了这么一组音:

4-7-3-6-2-5-1。

然后,我们以这些音为根音,给它们叠加上三音和五音,变成简单的三和弦进行。

但是由于这里的7级和弦(组成音7、2、4)的根音7与三音2、三音2与五音4之间都是小三度的音程关系,构成的和弦是相对特殊的减三和弦,听着比较不和谐。

不过这个很好解决,7级和5级一样都是属功能组的和弦,所以我们可以把7级的五音4换成5,和弦组成音就变成了7、2、5,正好变成了5级和弦的第一转位。

或者我们保留4,但要给在7下方再加一个音5,就变成了5级的七和弦。

而无论是哪种思路,最后都是以同为属功能的5级代替了原本的7级。这样就得到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组和弦,也是流行音乐中出场频率极高的:4536251。

二、在4536251和弦框架内写出的旋律,具备哪些特点

和弦走向从来不是单摆浮搁的,它对应的实际上是旋律的走向。好比说和弦框架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旋律就是在这副骨架内填充的血肉。在不同的和弦走向里,它的旋律也是具备一定特点的。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去年有个事吵得沸沸扬扬的,就是刘佳作曲的《舒克贝塔》抄袭了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但是有很多“音乐评论家”企图祸水东引,说《明天你好》副歌也是抄袭了中岛美雪的《with》。

实际上,这点程度的相似根本构不成抄袭。而且这种相似也是非常常见且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首歌中都用到了一个相似的56711这个动机。这也是15634325这个和弦走向中非常常见的一个动机。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3)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4)

类似的处理手法,在《人鱼的眼泪》、《幸福的瞬间》、《深呼吸》等作品中皆有出现: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5)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6)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7)

这就是在15634325这个和弦内非常常用的一个套路式动机。从听感上来说,持续上行级进或跳进,然后持续在1音上反复,也是比较容易形成起伏和张力的创作手法,这就是这组和弦内的旋律特点之一。

同理,4536251这组和弦内的旋律,也是具备一些特点的:

我们把45(7)36251拆分出来看一下。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8)

大家发现什么规律没有?对,它有一点像数学中的等差数列。也是因为这个规律,在这组和弦内构建出的旋律,往往具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整体的旋律走向是在下行的,后一句听着比前一句低了一点。

但是,问题也在这里。虽然理论上你可以这么去理解这组和弦走向,但是真正到写歌的时候,如果也是按照这种“等差数列”式的创作手法,把每一句旋律线下行平移,除非你的旋律写得足够优秀、有新意,否则就会显得很没灵气,特别机械。

唱完了上一句,把下一句往低了唱,这是很多人都具备的一个听觉习惯,也是一般听众听歌时的一个心理预期。很多人所谓“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怎么唱”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乐评人对4536251这个和弦套路嗤之以鼻。

但是总会有一些特别出色的音乐人,他们在写歌的时候,会投入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想法,打破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特点,把作品写得好听又有新意。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些例子,看看优秀的音乐人是怎么用常见的套路写出出色作品的。

三、用4536251写歌的音乐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质量

说到4536251用得非常出色的例子,在面向大众的主流音乐人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俊杰。JJ是一位非常擅长写抒情歌的创作者,他在作曲方面大致有以下的亮点:

1、擅长在常见的和弦框架内,写出悦耳又不落俗套的旋律。

作曲的三个要素中,JJ最突出的无疑是绝佳的旋律创作能力。我身边有非常非常多的JJ粉丝,他们可能并不那么懂音乐,但是提起JJ的作品,他们的评价很一致:他的歌很好听,特别优美。

但是如果你有弹过JJ的曲子,你会发现,JJ很多曲子,特别是副歌部分,和弦走向其实经常就是那几套万能和弦。但他却可以用这些经典的和弦套路,创作出一首又一首不落俗套的乐曲。

从业内的认可度而言,与林俊杰合作过的歌手非常多,其中不乏张惠妹、蔡依林、王心凌、S.H.E.、潘玮柏、陈奕迅等等这些乐坛的一线艺人。JJ为他们输送过很多的经典之作,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代表作。

无论是普通听众的反应,还是业内的认可度,都足以说明,JJ写出的旋律,是可以征服绝大多数听众的。

2、级进与跳进结合得恰到好处,曲子整体的层次感、起伏动态、张力拿捏得很好。

听JJ作曲的歌,很少会有特别平、层次感弱的感觉。相反,JJ写的曲子,每一个段落你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变化。一方面,是JJ在不同的段落善用不同的动机、节奏型进行谱写;另一方面,JJ会通过级进与跳进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段落发展。

3、善于利用同样的动机,通过分解、模进、改变节奏位置、更换和弦等方式丰富内容。

JJ的很多作品,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动机。但之所以你听他的作品不会有乏味的感觉,就是因为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一个简单的动机,丰富出很多的花样。

4、极少自我重复,很少有“听他写的歌都是一个调”这种感觉。

作品雷同程度高,无疑在作曲中是大忌。那些作曲水平不佳的音乐人就不多说了,即使是一些出类拔萃的音乐人,有时候也避免不了这种问题。像金玟岐、吴克群、郑钧、许巍,包括早期的李荣浩,中期的周传雄,都或多或少地在创作的曲子中有一些自我重复。

但林俊杰比较良好地规避开了这个问题。如果你扒过他的曲谱,可以发现JJ很多旋律的发展,音的使用,是不同的思路。这应该是经过思考和总结的,才可以有意识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同时,这也说明,JJ确实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作曲良才,即使跳出自己惯有的作曲思维和旋律感觉,他依然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下面也会举例说明。

5、续航能力极强,旋律输出能力长期地处于一个优秀的水准。

很多的作曲者都会有一个通病,即特别出色的作品多集中在前期,到了中后期开始乏力,呈现出了颓势,再难呈现曾经的辉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飞儿乐团。他们的第一张专辑自然是十分惊艳,可是一专过后便立刻呈现出了颓势,每专只有寥寥一两首佳作,七专的《I Remember》是他们最后一首旋律质量较高的作品。

其他的这种案例还有很多。早期惊艳,后期有所下降,甚至归于平淡,这也是绝大多数音乐人的创作通病。

但是有两位音乐人,他们就好像是拥有“唱反调”特性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式压榨创作,作曲能力非但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还长期地维持在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水准,某些时候甚至不降反升,做到了比早期更加优秀,说实话这非常难得。

这两位音乐人,一位是戴佩妮,另一位就是林俊杰。

从出道至今,JJ几乎每年都会有不止一首质量与市场双赢的作品。能在流行和艺术质感之间做好平衡,并且将这种对很多音乐人来说撞大运的事情转化成能力,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结合着我们今天的主题4536251,具体来看一些作品,看看JJ林俊杰是如何在这么套路的和弦框架内,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的。

《修炼爱情》这首歌,是JJ非常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歌我认为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JJ的作曲特点。

主歌先以级进(红色)为主,结合小跨度的跳进(蓝色),然后在第三句开始使用六度跳进,拉大音的跨度,把旋律往更高的音区推动;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9)

到了副歌部分,用到了这套4536251的万能和弦模板。旋律上来讲,比起主歌更侧重跳进。主歌和副歌的衔接部分,直接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一下子把音区划分出来。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是有一定的风险。以前讲过一些作曲失败的案例,很多人是直接八度大跳后,把副歌的音区强行拔高一个八度来形成层次变化,但其实副歌的跨度和主歌是相近的,而两个段落间又缺少必要的过渡,这样就会很突兀。

但是JJ的处理方式比较聪明。他使用了一种级进和跳进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旋律的细腻,又使得副歌部分起伏很明显,和主歌部分形成了良好的层次感。

在副歌的开头,使用了2321这个级进的动机,比较舒缓,起到了缓冲的感觉,听感上就细腻了很多,同时,这个动机也在后面的乐曲部分反复利用,也使得整体的旋律比较流畅、统一(红色)。

然后再接跳进的旋律,其中,不乏五度、六度、八度的大跨度起伏(蓝色),更加注重情绪的宣泄。同时,旋律的流畅度也保持得很好。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0)

从曲子的整体来讲,《修理爱情》从主歌到副歌的情绪爆发,是有一个完整的推动过程的,整个曲子的发展合乎逻辑,同时主、副歌都有重复利用的动机,既可以快速地形成、强化记忆点,又使得曲子很完整,风格鲜明。

然后再来说一首,相对可能冷门一点的作品,这首歌是《关键词》。

这首歌我认为可以称作“极简的艺术”。这个简是简约,不是简陋。因为这首歌的作曲思路非常简单,就是重复利用同一动机来发展乐曲。

主歌部分,核心动机是23236,然后不断重复、或者稍加变化来构建旋律,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切分来让听感更丰富。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1)

到了副歌部分,4536251的走向。旋律层面依然使用的是这种“同一动机重复”的思路,核心动机是23563,但是旋律谱写更多地用到了八分音符,听感上更加侧重抒情;同时,整体的音区也进一步扩大,旋律起伏更明显。在这张专辑里,这首歌的主、副歌层次感是比较明显的。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2)

为什么要刻意提一下主、副歌的层次问题呢?因为《关键词》出自林俊杰2015年的专辑《和自己对话》,这张专辑里有很多首作品,无论是乐曲发展,还是整体编配,都是在刻意模糊主、副歌的界线,比如《弹唱》、《独舞》、《现在的我和她》、《Too Bad》这几首作品。这应该是JJ的一种新尝试。

但是《关键词》还是比较规矩地让主、副歌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但又和另一首主、副歌层次感鲜明的《不为谁而作的歌》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当然不仅是指乐曲的旋律层面,更多的是谱写技法。像《关键词》这么大段落的重复利用同一动机的创作手法,以往的作品中应该不常见。这也使得《关键词》这首作品,和同专辑中的其他作品,乃至JJ自己以往的作品,区分度更加明显。

这也是我上文中说的,JJ在尝试不同的作曲思路,而且他可以在每种思路里都玩出东西来。

JJ还有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叫《她说》。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感觉是“不太像是林俊杰写的”。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于编曲,仅靠钢琴 大提琴营造出的冷清、寂寥的感觉;另一方面是曲调,那时候我也不懂作曲,但是就是感觉这首歌太好听了,而且是那种以前没听过的,和林俊杰以往作品感觉都不一样的,非常新颖的好听。

后来我学了作曲,分析了一下《她说》的旋律,心里大致有了一些答案。

首先,《她说》和JJ以往的作品,甚至于可说是和市面上大多数流行音乐作品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使用了反差的思路来让主、副歌之间形成对比。

什么叫反差?大部分流行歌曲,特别是抒情风格的作品,大都是主歌比较平缓,到了副歌开始加大跨度,让旋律起伏更明显。因为这类作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创作思维,主歌重叙事,所以旋律比较平缓,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到副歌重抒情,开始通过强烈的起伏,层层推进,宣泄情绪。

但是《她说》正好反过来,它恰好是主歌部分跨度较大,达到了十三度;副歌部分反而更加舒缓一些。

我们把主歌16小节分成两部分来看。前8小节,核心动机是1177(红色),四句旋律线围绕着1177这个动机填充其他的音。然后由于这是一个下行的动机,旋律也在有意识地走低(蓝色),以下行五度跳进的方式回到1,再上行跳进到6/5;再之后的乐句则围绕着1177这个动机,以级进的方式展开。这部分是JJ擅长的级进与跳进结合的手法。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3)

后8小节,核心动机变成上行的1122(红色),旋律也开始上行往高音区延伸(蓝色)。第一句就直接跳进到高音6;第二句又落回5,然后接321,相当于进行了一个短暂的中止;然后围绕1122,上行级进拓展旋律线。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4)

副歌部分,4536251的走向。旋律线依然遵循的是级进(红色)与跳进(蓝色)的结合。先是以模进手法,把旋律线向下二度平移(橙色),听感上来说是低下去了,这也是我们一开始说的,4536251和弦内的一个旋律特点。最后“不再怕天明”,22344,尾音落回4(绿色)这是一个JJ惯用的标志性动机,然后再度利用1177这个一开始用到的动机,也算是一种首尾呼应,结束。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5)

技法上大致是这些内容。然后再提一些旋律上的内容。

其实我一直主张:旋律创作是没有章法可循的。至于说很多旋律好听不好听,是不是落俗,这只有靠多听、多总结才能判断。但是具体到《她说》这首歌,我觉得有些旋律层面的内容也可以拿出来说一说。

前面说过了,《她说》曾经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和很多作品都不一样的好听,很新鲜。这种新鲜,一方面就是上文讲过的主、副歌的处理,另一方面来自于它新颖但又抓耳的核心动机。就是一开始用到的1177。

17组合的下行动机,往往是176、175这种。写抖音神曲为什么俗的那篇文章里,举例过几首常用到这些动机的乐曲。事实上这个动机使用率真的非常之高,这就是套路。用它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也往往容易落俗。

但是JJ用这两个音,组合出1177来开头并用它发展动机,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特别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能想出新颖又好听的动机,并把它发展成整首乐曲,老实讲这个能力是非常稀缺的。我们都在说作品要去创造,不能去照着模板量产。那什么叫创造?小到一个有新意的动机,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造。

再来说一首JJ写给S.H.E.的经典作品——《一眼万年》。

这首歌的副歌部分也是4536251的走向,亮耳之处在于乐句中几个变化音的使用。

像“恋恋不灭”的“灭”,把原本的1升半音变为#1,对应的和弦也由6m变为6大(红色);还有“该比永远”的“该”也是将5升半音变为了#5,对应和弦3m变为3大(蓝色)。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6)

如果不把音加以变化,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会使曲子的意境更开阔一些,但是就和这首歌的主题不太吻合了。于是将这些音升半音,让色彩更阴郁、迷离一些,原本的小和弦变为大和弦也使得曲子整体的感觉更立体。

JJ还有很多用4536251写出来的经典作品,比如《心墙》、《手心的蔷薇》、《第几个一百天》等等。

其他也有一些歌手,经常会用到4536251。比如今年《乐队的夏天2》,开播那一期的第二首歌,马赛克乐队的《霓虹甜心》,也是4536251的走向。

这首歌也是比较不错的作品。主、副歌音程相近,但是音区是在逐渐上移的,而且副歌部分也有叠一些和声,所以层次感也很不错。

其他还有很多4536251的经典作品,几乎每个歌手都会有几首这个和弦走向的作品,大家可以自行到B站搜索,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优秀在哪。

至于把4536251用得特别糟糕的创作者,以往的文章里该说的也都说过了。大家也可以自己翻一翻,这里就不过多重复了。

简单来说,套用4536251的创作者,其作品特点往往离不开如下几个特点:

1、动机俗套。现在市面上很多作品的作曲,都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随便唱几个音然后接32/12,下一句低下去接21/71。这种作曲真的是毫无技术和灵性可言,这种旋律也是人人都可以哼出来,体现不了任何的素养和功底。

2、段落间的断层明显。这种作者往往不会完整地写一首歌的主、副歌。他的创作方式是在同样的律动下,写出几段不一样的旋律,然后塞在一起。但是这样往往又可能导致副歌没有起伏,或者层次感不强,但他又不会写和声来体现段落变化,然后只能强行拔高音区来形成对比。

3、在和弦框架内,音用得很死板

这就是前面提过的做数学题式的创作。比如说在2级和弦内,用4这个音虽然理论上可以用,但是听感上可能并不好听。

这些缺点,其实在以往的文章里都有写过。今天本来想贴一些反面教材的,比如中国风教父李袁杰大师的旷世奇作《离人愁》,还有《往后余生》等等。但是后来发现,这些问题大家参照以往的文章都能分析出来,也就没必要为了这种作品多占用篇幅和笔墨了。

这也应了那句话:平庸的作品千篇一律,优秀的作品各有不同。

四、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审视套路

随着这几年一些不思进取的音乐人的流水线式创作,4536251这个和弦套路也真是快被黑出翔了。

这不,还真的有人提出了下面这种问题。可惜,评论区的高赞回复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说一句:错的不是套路本身,而是滥用它的人。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7)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8)

套路本身不是过错。上面举了四首JJ的作品,也分析出了那么多的亮点,其实大家自己心里应该也有了一杆秤。

如果还有人唯“4536251皆次品”论,那我也只能认为:《北京欢迎你》、《青花瓷》、《她说》和《离人愁》、《往后余生》、《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在你眼里是一个级别的作品。这话说出去自己信吗?

上次写1645那篇文章的时候,评论区有位网友,说了一句非常到位的话,他是这么说的:

流行歌曲常用和弦走向汇总(关于流行歌曲万能和弦走向4536251)(19)

总结得特别准确,向这位网友致谢。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用4536251写出大多数人认可的经典,而有些人只能糊弄糊弄粉丝,出圈全是吐槽的原因。

林俊杰、周杰伦这种级别的作曲者,他会从旋律本身出发,不会说把自己框死在4536251这个和声感觉内。前面也提到过,林俊杰他们可以把旋律细化到每个动机,用新颖的动机来发展作品。

而那些水平糟糕的创作者,就只能跟着感觉走,和弦什么感觉,就在这个和声里哼旋律,哼完了一句,下一句往低处唱就是了。

这种人会遭到听众的抵制也是情理之中的。特别是那些顶着“创作才女”、“音乐才子”名头的名不副实的包装明星,他们名头越大,厌恶的人也越多。

用4536251不叫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个炙手可热的“创作才子”只会用4536251来写歌,而且连这一个都还用不好,最后批量生产出一堆无聊的次品,这种人遭到网友炮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