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阿Q,我们也都曾是阿Q,我们看到阿Q就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少时难解其中意,读懂已是书中人,这是中年人的凄凉无助在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无奈凸显。以致如今再读鲁迅经典《阿Q正传》,更加触动泪点与激荡魂灵。
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不仅贯穿主人公阿Q的一生,也影响着继阿Q之后各个时代背景下的"阿Q们"。我认为这种"精神胜利法"在当下社会,似乎也无处不在。鲁迅对人性和国民性的洞察力是史无前例的,越读越意味深长。
众多学者评价鲁迅先生的小说:“嘻笑之怒,甚于裂毗”,以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我们可在《阿Q正传》里酌见真章。他的语言风格辛辣讽刺、诙谐幽默,且善于创造“冷幽默'的气氛,更在讽辣的同时描述沉重的现实,给人当头棒喝。
一、阿Q性格弱点而生发的“精神胜利法”
1)阿Q其人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背景之下,一个一贫如洗、无家无业,甚至连名姓都没有的流浪雇农。他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靠给人做短工获取工钱度日。虽然干起活来"很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基本的名姓都被人遗忘。但他只要填饱肚子,有几文钱,便会神气活现的喝酒赌钱,嬉笑打闹,生活极为满足。一个可怜悲情的小人物。
2)自尊自大
阿Q本是个社会底层非常卑微贫贱的小人物,但他却时常不把人放在眼里,甚至是权势熏天的赵太爷。他骨子里是想成为人上人的大人物,而且还到处寻找存在感。比如他说自己"比秀才长三辈"、"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将来阔得多"等,他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他看不起乡下人,也鄙薄城里人。他正因为去过城里,便嘲讽未庄人没见过城里人煎鱼和条凳,认为未庄人是不见世面的乡下人。他又认为城里人叫凳子为"条凳"是错的,认为城里人煎鱼用切细的葱丝也是错的。他处处拿他人缺陷与不足来肆意嘲笑、引以为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阿Q性格中的弱点无疑于此,他的炫耀和在意正是他内心严重缺失的外显,幻想从虚无中找寻缺失的平衡。这是相当愚昧无知又可悲可笑的。
3)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于安慰自己的方法,以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比如被人打了,阿Q就可以想象成"儿子打了老子",认为世界太不象话,没有了伦理纲常,于是他就按照自我意愿反败为胜、心满意足了。而且他在因受过赵太爷打而换来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重"而沾沾自喜,这除了有一种可悲的奴相外,还有自欺欺人的虚空心理。他在精神上也胜利了。
其实自欺欺人只是一种虚假飘渺、忽悠自己的快乐。著名女作家安女妮宝贝说过:”我从来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实“;韩愈也说:”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可见,自欺欺人不仅掩盖了真实的客观世界,也蒙蔽了自己的内心,阿Q正是在双重欺骗下放纵了自己的内心。
4)自轻自贱
阿Q能够自己贬低自己,而且认为在轻自贱了之后还能够让自己反败为胜、地位更高。比如被人揪住黄辫子往墙上撞头的时侯,阿Q就说自己是"虫豸",将自己贬低成"虫豸",希望别人同情并放了自己。并且在轻践自己是"虫豸"之后,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他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践的人。所谓的"第一个"是无上的荣耀,于是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
他用此等妙法克敌制胜后,原本常常输钱的他却"不幸的"赢了钱,这让他陷入了痛苦。后来洋钱如他愿不见了,他才真正感到了苦痛,于是猛力抽自己嘴巴,感觉象真正打了对方一样,终于心满意足下来。他的“精神胜利法”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让自己彻底的被麻木得完全没有思想了。
5)欺软怕硬
阿Q本就是卑贱弱小的小人物,体型瘦弱,性格木讷,不论打架或是骂人都不是别人的对手。但他会估量对方的实力,专挑软柿子捏,骂得过就骂,打得过才打,如果打驾都不过的就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欺软怕硬也是没谁了。
对于实力强权的赵太爷,他是等着挨打、忍气吞声;对于实力相当的小D,他是龙精虎猛"龙虎斗";对于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尼姑,他是动手动脚、分外得意;对于同处底层的吴妈,他是"我和你困觉"。
最让人难能容忍的是他对同阶层卑微的小尼姑和吴妈的调戏和欺负。阿Q在受了假洋鬼子的屈辱后,心中正愤愤不平,恰好对面走来的小尼姑成了他泄愤的对象。文中写道:
阿Q走进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店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以致被小尼姑痛骂“断子绝孙的阿Q”,谁知这话倒让阿Q魂牵梦萦,想到了自己终身大事,想到了赵太爷家唯一的女仆“小孤孀”吴妈,他瞅准时机突然向人家下跪:“我和你困觉”,把吴妈吓得不轻。
阿Q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是非常让人可恨又不齿的行为,也是为了平衡内心而做出的损人不利已的行为。
鲁迅把辛亥革命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国民性弱点揭示得淋漓尽致,以小见大的描述了众多国民的劣根性。小人物也有大趋势。他们小,小到如蝼蚁一般;他们大,大到可以涵盖几亿国人。这是阿Q式国人的普遍共性。
二、 阿Q无力改变现状导致的“精神胜利法”1)封建残余势力对弱势群体阿Q无情压榨
赵太爷是书中典型的封建残余势力的代表,他是最能够反衬出阿Q卑微形象的一个人物。他有权有势又有文化,可以有身份和有地位的名正言顺的剥削和压榨象阿Q这样的穷苦底层人民,甚至连阿Q姓"赵"的权利也要剥夺,"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可以说象阿Q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早晚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渣儿都不剩。
赵太爷是现实社会中的胜利者,他与阿Q的"精神胜利"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赵太爷的"现实胜利"是相当可怕,甚至是毁灭性的。他顶着维护封建势力的帽子,干着赚取革命利益的勾当,不惜置阿Q于死地,让阿Q成为革命下的炮灰或牺牲品。如此杀鸡儆猴,实则是维护赵家在未庄的地位。
2)阿Q幻想强大但实际却如蝼蚁般辛酸挣扎
阿Q这个小人物其实一直在矛盾中挣扎的,思想上的挣扎可以用"精神胜利法"来解决,但生活上的挣扎却要靠"实际劳动"才能真正解决。他原本一直靠打短工度日的,但在恋爱谢幕、财产被全部榨光之后,未庄就没人再雇佣他了,生计也就成了问题。
他发现大家都在雇佣小D,他就找人家打架,其实于事无补。他饥饿难耐时,只得去尼姑庵偷萝卜,还被黑肥狗狂追吓破了胆。在未庄再也容不下他时,他只得被迫进城谋生。
半后之后回村,阿Q谎称在城里最富有的人家打工,赚取了不少钱财,事实真相是给小偷打下手而偶然得一些东西罢了,他在城里的谋生境遇竟连小偷也不如。人们又开始嘲笑他。
他开始思考怎样获得别的东西。他想革命,因为可以和革命党人去抢好东西。于是他去尼姑庵"革命",想革些东西走,但无奈象样的东西已被革走。他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赵家的抢劫案,但却被当做当事人抓起来。
他画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象瓜子一样的不圆的圆圈,他觉得那是他人生的耻辱而遗憾得不行。他还真没意识到那个圆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看似奋力挣扎过他的一生,却始终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节奏和关键点。
其实,他如蝼蚁般抗争的人生在画圈的那刻就已经完整的谢幕了。
三、小人物阿Q如何实现自我救赎1)何谓精神胜利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及的"阿Q精神"就是"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性格缺陷中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自我精神救赎。它于现实生活毫无益处,也永远抵不过现实生活中实际拥有的一切,最终只能是飘渺云烟、海市蜃楼。信奉和推崇"精神胜利"的人,实际上都是现实当中空虚无力又懦弱无能的弱势群体。
2)何谓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原指自己的错误和罪孽等需要靠自己努力来改正,以及内心忏悔发善念、行善行等。自我救赎在文学意义和哲学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不过二者有相同性,都是帮助自己摆脱逆境。文中的阿Q一直想自我救赎,但阿Q的救赎途径是靠“精神胜利”法来实现,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3)阿Q如何自救
鲁迅对阿Q的救赎指引
阿Q自我性格内因以及残酷环境外因之下的精神胜利法贯穿并影响他一生,导致一生凄凉悲惨。其实,鲁迅先生在悲叹阿Q"哀其不争、怒其不幸"命运的同时,已向阿Q暗暗指引过有人生自我救赎的模板和方向,这个模板就是小D。
阿Q同小D相似
他们同属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之人,都是没钱没房,没有亲人,甚至也没有姓名,同阿Q一样轻践自己为"虫豸",以换取同情和谅解。这一人物形象出场的次数不多,甚至只是提到而未正式出场,鲁迅先生也未描述其身家背景。
阿Q可以受小D影响
鲁迅先生认为小D是有改造性的,或者认为他可以感染到阿Q,因为阿Q无法自醒。他创造小D这一形象的时候,是希望小D能够成为未来中国希望之人,也希望阿Q能够以小D为学习榜样。书中有一个细节:阿Q四处碰壁,找不到短工打,才发现大家有事都去叫小D了。
阿Q还是无药可救
小D具有认清现实、踏实努力的品质。阿Q原本也可以象他一样踏实谋生的。但他从不反思自己不足,反而全部归于外因,认为是小D谋了他的饭碗,不仅唾沫横飞的痛骂,还与小D来场势均力敌的"龙虎斗"。此时鲁迅先生定会同读者一样,痛骂阿Q"无药可救"了吧。
悲叹阿Q的精神救赎
阿Q最终未能觉醒,不能实现自我救赎,还一步步让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他的自我救赎是他个人意愿中的"精神胜利法",这种想法是意识形态的,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是虚无飘渺的,是不能果腹保暖的,是不能维持任何生计的,是荒诞可笑的,是可悲又可叹的。
四、"阿Q精神"下的我们如何自我救赎
1)抛弃缺点,抛却幻想
"阿Q精神"体现的是大众的人性和国民性,这是鲁迅先生世界级的伟大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席卷了阿Q及之后的各个时代。因此从阿Q开始到目前的我们或多或少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
确实,遇到困难或其他事情时,我们人性中的缺陷可能就显现了:悲天悯人、胆小懦弱、自我麻痹、自欺欺人、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等等,同阿Q如出一辙,或者简真就是"现代版阿Q"。
因此一看到鲁迅笔下的阿Q,就仿佛在看镜中的自己,或者本身我们心里就住着一个阿Q。虽然抑或自黑或自嘲自己是阿Q,但内心深处还是相当排斥的。这就是典型的表面认同而内心却不真切自知。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唯有抛弃缺点、抛却幻想才是良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关键的原则性的缺点,我们是可以避免、抛弃或改正的,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也是能抛却的。
关键就看你自己想不想脱胎换骨的去掉糟粕和涅槃重生了。
2)分析现状,认清现实
当我们意识并抛却掉我们自身的不足后,接下来就要分析自身所处的现状,认清客观现实了,也就是分析自身与自身之外在的客观现实状态。谚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身水平,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反之亦然。
自我认清并评估自身现实并匹配与之相适的现状,这才是真正的客观了解了自己。超过或低于自身能力的评估,都是不科学、不客观的,会影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知,甚至让自己怀疑人生而苦恼万分。
所以,自身现状与客观现实的分析是自我救赎的重要环节之一。
3)改进自身,提升自我
当我们发现自身不足或落后时,改进自身和提升自我便成了突破自身的关键环节。诚然,人生需要突破,更需突破瓶颈。
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观天,它眼中的天空仅井口般大小,远不知和远不如鸟儿翱翔蓝天、鱼儿遨游大海那般开阔宏大、自由自在又酣畅淋漓。
人生,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拖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哪怕全世界都否定我,还有自己相信自己。
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更多的是指生命的壮阔,每个生命都有追求极致绽放的权利,即便我们不美、不富裕、不健全,但是我们的内心是可以丰盈和完整的。
所以,我们要改进自身和提升自我,不断强大自身,丰富内涵,这才是完整和完美的人生。
五、结语回到鲁迅先生《阿Q正传》深厚的文学氛围,我们依然会被大师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所哲服。这些人物形象在大师嬉笑怒骂、极尽嘲讽的笔下,被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因而才能够长久的根植于我们读者内心。
佛曰"嬉笑怒骂皆文章,酸甜苦辣铸人生!"我认为这两句形容大师及其作品甚为合适。我们不但看到了他锋利笔触下满含讽刺谩骂的小人物,虽然他是以小见大反映大时代,我们更看到了他笔下剖析的人性。
古人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认为鲁迅先生对人性弱点的剖析非常深刻,我想他应该是想用他匕首般锋利的笔尖戳醒沉睡中的人或装睡的人吧。以致100年以后我们再读他佳作,就像在解剖自己的内心。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任何时代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包括人生真谛的意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复精读大师作品的原因了。最后,希望我们当代的“阿Q们”警钟长鸣、引以为戒,莫辜负了先生的良苦用心。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