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祺
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笑笑,拿出一沓初中的摘抄本,纯蓝墨水写下的宋词元曲上,用铅笔标了拼音,划记了不少喜欢的句子,其中一本因为被翻阅太多遍,甚至有些破损,“seven colors,还记得吗?那时买的本子都是这个牌子”。由于父亲喜欢文学,笑笑从小就有做摘抄的习惯,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变。
如今生活节奏飞快,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取代纸笔,大家还做摘抄吗?我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聊聊现在有哪些新形式的摘抄,摘抄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以及与摘抄和生活相关的变化。
摘抄形式:除了手抄本、电子标记,还有“视频摘抄”
作为文学爱好者,笑笑仍使用纸笔做摘抄,“从小做摘抄,写字就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开会无聊的时候,就会用手机找一段喜欢的文章在本上摘抄,出差在酒店,也会拿它们的信纸抄抄,消磨时间,还会让心境变好”。笑笑摘完喜欢的内容后,会拍照储存在手机中,偶尔发在朋友圈分享。虽然工作后时间精力变少,频率有所降低,但反而会更认真对待每一次做手抄的机会,余光中去世时,笑笑抄了整整3页《听听那冷雨》,“以最爱的这篇散文,祭奠余光中先生”。
笑笑手抄片段,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与笑笑同龄的咪哆哩,社科专业,过去也做了很多手抄本,但现在几乎只做电子标记。咪哆哩说:“我们专业要求很大的阅读量,所以我非常依赖电子书和电子标记,之前也用笔记本,但效率比较低,上课带一堆本子也挺沉的。现在手机上读书平台很多,Kindle、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这些,都会用,能够在屏幕上划记,非常节省时间,也让抄笔记的压力小了很多,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的划记必须能导出,这样我才能整理为自己的读书笔记。”
阿铛在航空业工作,已经工作十余年的她,深感业余时间宝贵,希望可以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在读书时提高专注力,在她看来,“电子划记称不上读书笔记”。
阿铛说:“电子书做摘录非常方便,我看的时候也会顺手划记,纸质书上反而舍不得划线。但电子设备的记录很零散,日后几乎不会翻看。所以很重要的电子书我都会重新做笔记,誊到纸质本子上,列纲要也好,画思维导图也好,总之要形成一个系统。如果这本电子书整理笔记不方便,我很大概率会买实体书回来重看。”
除了看书做摘录,阿铛看视频时也会做标记。“刷剧时,我会把一些有感触的片段截出来重接,配合最近读的书、实际案例和自己的想法整合到一起,一边看一边截就行了,每次看完剧会生成一个‘视频笔记’,大概也能说服自己刷剧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吧。”
阿铛看日剧《非正常死亡》时做的“视频摘抄”
与阿铛不同,计算机爱好者JC则认为“纸上的划记是靠不住的”。
JC说:“我平时看书是一定会做划记和摘录的,但更喜欢电子化的东西,其实,应该说我是非常不相信实体世界的任何东西的,包括纸质书、写在纸上的笔记,相对写字,我对计算机的使用技能要更娴熟些,所以我会将笔记数字化,更便于自己管理及回顾。”
自认为“不太读书”的暗黑大公则说:“有了电子设备以后我才开始有做摘抄的习惯,过去正常读纸质书的时候其实我不太会去做划记,现在手机里已经有700多条摘录了,是很多年积累下来的,随时都会看,我还有些社交媒体的小号,专门用来存喜欢的摘编。”
暗黑大公的电子摘抄本 Evernote
摘抄目的:为了感受,为了消化,也为了创造
关于做摘抄的内容和目的,大家则有不同的侧重点。
有人更在意对内容的记录和感受。
暗黑大公讲道:“我做摘抄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这些话说得特别好,可能有一些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但自己没能系统性地把它总结出来。我想记录的大概是一种共鸣吧,是我从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表达里得到的共鸣。看摘抄时就像海绵吸水,这些内容也逐渐组成了我自己的三观。”
笑笑认为,用钢笔进行手抄有别样的意义,更能感受到文字之美。“写字是个很虔诚的事情,遇到喜欢的文字就要虔诚地表达敬意。我平时摘抄的内容,诗词古文比较多,看到小说之类特别喜欢的句子也会抄一下,文学性强的那种。目的大概是为了加深自己对这段文字的印象、理解,因为读出来和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写完好像更加能感受到文学作品本身的优美了。”
笑笑偏爱用钢笔抄写诗词
有人则更在意对知识的消化及思考。
对阿铛来说,重要的书一定要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比起摘抄原文,整理出内容的关联和逻辑更为关键。“书上的标记对看第二遍是有用的,电子书操作更方便,但通常很大可能我们不会看第二遍的,所以这种标记对我来说就像发弹幕一样,‘太美了’,‘这里厉害了’,一时‘说爽’而已。我觉得记录,这里为何触动我?什么样的机缘使我和作者有了共鸣?诸如此类的思考,比停留在原句本身更重要。而重要的书是可以学到重要的东西的,必须把整个构架重新理清,搞清楚每个章节的内在关联和作者的逻辑,提炼自己思考的过程。”
阿铛做的《八正道》读书笔记
然而,同样为了反复消化,咪哆哩的笔记更重视“摘抄”。“我的笔记主要是把很多重点段落摘录出来,因为很多书太厚了!而且大多数学术理论第一遍根本看不懂,一定要反复去看,所以摘录原文非常重要,是我看过第一遍、第二遍的记录,也是我看第三遍、第四遍的基础。其实很多时候会发现前几次读的时候自己的理解完全错了……”
咪哆哩喜欢直接在Kindle上划记重点,再导出笔记
还有人更注重利用摘抄指导实践,完成新的输出。
JC分享说:“我做摘抄和笔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创造新的东西。比如初高中的时候,看到《电脑报》上有用的内容,通常会立马去电脑上把它鼓捣出来,这样就掌握了它,不断利用这个技能再做些新的东西。但随着看的书越来越抽象,很多内容不能马上被实践,就得靠摘抄去记录,用笔记去重构,记录为的是慢慢理解作者的意思,重构指的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就可以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添上新的内容。”
摘抄习惯:摘抄在变化,生活也在更新
摘抄的有趣之处,就是每个人做摘抄的方式、内容、目的,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我们所有人都深切地感受到,近十年来,做摘抄的习惯在迅速变化,对此大家分享了不同的体会。
JC提到,电子标记并不是动动手指那样轻松的事情,自己的电子摘抄,也经历了漫长的升级过程。
“小时候我看实体书,下意识地会在觉得有用的地方划线,但下一次想看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所以我希望自己的摘抄可以被检索,于是把维基百科的开源代码下载下来,在自己的小服务器上搭过一个自己的维基百科,虽然它解决了检索问题,但不轻便,需要大量时间来编辑,也不能快速放入新信息。
后来有了很多云笔记的软件,我几乎都尝试了一遍,最后选择了Evernote,但Evernote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可以快速记录、索引,但不能整理、排版,所以我一直还在尝试各种新的笔记软件,现在我是用MarginNote和Notion,整理的需求也能处理得比较满意了。
JC使用的MarginNote和Notion
电子的东西也需要学习成本,为了管理电子书库,我去查了世界图书管理分类法,做了自己的图书分类,现在我的电子书库使用起来很方便,摘抄也可以更自由地排版和归类。”JC强调,整个摘抄习惯的变化过程,并不是被迫在适应新工具,而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找解决方法、发现新工具”的过程。
暗黑大公觉得在电子设备上做摘抄很方便,摘抄扩展了自己的生活。“其实以前我不太喜欢做摘抄,做了也不会翻看,能用电子设备做摘录后,我会经常看,很多都能背下来了。我觉得这些摘抄给了我一种精神上的指导,带来日常生活之上的一些思考,让人变得更细腻了。如果不记录,可能我的人生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现在我会有一些专门的时间,留给这一小块,沉淀下来,去想些吃喝以外的东西,通过记录别人思想的闪光,我自己好像也成长和进步了。”
暗黑大公摘录的“精神指导”
阿铛的变化,是对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学生时代我还会在便贴纸上抄写座右铭,放在自己天天能看到的地方,加深印象,现在更注重整理摘抄时思考的过程,将脑子里思考的内容具象化,这样书中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才会直观地出现在脑海中。工作后更觉得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和书本,能洞察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才更重要,做笔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阿铛的学习笔记
而对笑笑来说,即使做手抄的人越来越少,自己依然喜欢这个习惯。“电子划记是很方便,但我用纸笔抄写句子和段落,主要是为了欣赏其文学性,在我的固有观念里,实体书纸笔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应该被取代……你想一首诗词在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和你用钢笔在好看的信纸上写出来的感觉那绝对是不一样的!有些手抄段落,即使你不知道上下文,看了就能被情绪感染,这就是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笑笑做手抄的写字台
对于自己的手抄习惯,笑笑坦言:“手抄让我额外买了很多本子和钢笔,多了很多金钱支出……虽然我很喜欢写字,但手抄笔记对我的生活和活着本身这件事情其实全无建树。可它就像你喜欢诗词历史但没从事相关职业,喜欢唱歌弹吉他但不是专业歌手之类的事情一样,你说不清楚有这种习惯对你有什么好处,因为这种事情无关利益不能去具体衡量,但你可能会比没有这种习惯的人多一点让自己快乐放松舒服的理由,这也成为了我生活中一直以来独特的地方吧。”
笑笑摘抄的网络小说选段
咪哆哩也感慨道:“我的生活中现在很少做纸质摘抄了,只是把那些电子标记当作资料在整理,以前写信的时候,还会去抄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分享,抄出来后感觉确实不一样,这么一想,如今生活中仿佛失去了感受文字美的这个重要项目,或许人也不必时刻追求效率和便利吧。”
责任编辑:方晓燕
校对: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