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我国的地名,总蕴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广东佛山便是其中之一。“佛山”二字的由来,在民间有一个颇为庄严神秘的传说。
佛山,古称“季华乡”。据传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携三尊铜佛在塔坡岗上建佛寺,弘传佛教。
后僧人西还,沧海桑田,寺庙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消逝不见。直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附近居民在塔坡岗上挖掘土地,竟掘出铜佛三尊和圆顶石碑一块。
石碑上镌刻着一副对联:“胜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莲花极顶,五百载后,说法起何人”,横额“塔坡寺佛”。
铜佛移开后,一股清泉汩汩涌出。乡民于是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以供奉三尊铜佛,并立“佛山”石榜,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塔坡也成了佛山人心中的“佛山初地”。
历史悠久的佛山,地处广东中部、珠三角腹地,物阜民盛人杰地灵。不仅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还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的美誉。
因一手好字备受赏识,成为佛山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郎佛山风气开阔,文化发达,民间极为重视教育。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广东历代出过14位状元郎,而佛山就占了7位之多。
在这些金榜题名的状元之中,有一位梁姓状元,还获得过“金玉君子”之称,在历史上传为一段佳话。
这位学子,姓梁名耀枢,字冠祺,号斗南,广东顺德杏坛光华村人士。当年殿试时,因其卷面整洁无暇、行文流畅通达,且字体端庄秀雅古朴厚润,深得恭亲王奕訢赏识,要力荐其为榜首。
时任阅卷官的延熙,也乐得顺水推舟,玉成此事。于是,梁耀枢大魁于天下,成为了广东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郎。
以状元入仕后,梁耀枢先后在北方多个地方做过主考官,后又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接着又改任翰林院侍读。
做科举考官期间,因目睹科场舞弊,他愤恨忧心,对整肃科举考试制度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都被清政府一一采纳。
梁耀枢为官17载,处事谨敏、人品端方,克己敬业、刚正清廉,真可谓“字如其人”。 只可惜从政期间积劳成疾,只得中断仕途告老还乡。回到佛山后,于光绪十四年病逝,享年56岁。自此,这位状元郎魂归故里,叶落归根。
颜值高人品佳,“金玉君子”实至名归
有记载说,梁耀枢中状元后,并不甘心居于文学侍从、宫廷弄臣之列,而主张“近臣”应该负起谏言之责。
中法战争中,他大力保举冯子材、张曜等率兵作战。张之洞督粤时,西江北江泛滥,朝臣大都对这位封疆大吏隐忍缄默,唯有梁耀枢敢撕破情面,不顾个人安危,犯颜启奏。
一副铮铮铁骨,又加之生得眉清目秀气宇非凡,梁耀枢在京城为官时,颇受两宫皇太后关注。据《顺德县志》载:“钦孝皇太后(慈禧)尝谓:‘南书房翰林梁耀枢,金玉君子也!’” 自此,京城人士开始尊称其为“梁金玉”,赞其外表如玉、人品如金。
梁耀枢不仅在官场赢得了清白刚正的美名,在梁氏家族里,也是备受族人尊崇。
少年时,梁耀枢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其间,多亏堂兄梁介眉多方周济,才得以安稳度日、专心攻读。对此恩德,梁耀枢始终铭刻在心。
金榜题名入仕为官后,有一回他听闻堂兄梁介眉身体不适,便马上将一根长白山人参送去堂兄家中,并衣不解带亲奉汤药,在病榻前殷殷服侍。
梁耀枢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举动,令堂兄十分感动。这种深醇的道义,也赢得乡里众亲的交口称颂。
以此,民间多有传闻美谈。其一,相传梁耀枢出生时,所居陋屋突然芬芳扑鼻,楼房上空还有乐声交错,十分悦耳。众人好奇去看,发现新生婴儿仪表堂堂,一脸端庄富贵相云云。
佛山状元村
凡此种种,还有很多。可见梁耀枢人品气度折服众人,亦可见佛山人心向善,民风忠厚。
佛山宝地,未来可期“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早在秦汉时期,还只是一个靠近珠江的海边渔村。在历史的变迁中,勤奋淳朴的佛山人励精图治,把这个昔日河道纵横的小渔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繁华都市。
佛山是一个传奇宝地,历代来人才辈出。
清末民初的著名武术家黄飞鸿,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早期的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都是广东佛山人士。
佛山的手工业、制造业和商业,也都十分发达,历来工匠辈出、商贾云集。
如今的佛山,更是以强劲的势头,发展成了民营经济极其活跃的富庶之地。既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又十分宜居。
有底蕴,却不保守;很现代,又人情味十足;生活便利、美食遍地,成本却不是很高。佛山人的幸福感,那是实打实能让人竖起大拇指的。
美丽的佛山,正以令世人瞩目的璀璨姿态,成为珠三角上熠熠发光的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风云之中,不舍昼夜笃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