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刘瑜老师的演讲,谈《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她将当前的教育,形容成一场军备竞赛,你的孩子上两个补习班,我的孩子就要上四个,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疲惫不堪,没有赢家。

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之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长为空心人,习得了十八般武艺,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她表示,在这场竞赛中,自己很懒,是那种不战而降的妈妈,而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作为家长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独特性,帮她找到她所欢喜的事。

这段演讲公开之后,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赞同的声音很好理解,我们都承担着巨大的“军备竞赛”的压力,有些家长认为,成绩不是唯一优秀的标准,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新鲜空气、喘息空间

反对的声音反对什么?

反对刘瑜老师口中的,“普通人”。

01不普通的普通人

“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这样的语境下,普通人是需要成为的。

刘瑜是谁?清华大学副教授,学者作家诗人,在美国哈佛大学待过,在英国剑桥待过。

她的丈夫周濂,北大哲学系本科,北大哲学系硕士,港中大哲学系博士,现任人大哲学院教授。

所以刘瑜在演讲里调侃,可以另辟蹊径,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与北京300多万学钢琴的孩子区分开来。他们有这个实力。

她女儿就读的学校是清华附小

读过清华附小的网友分享,班上1/3的人都上了清华,或常春藤。这不是他们“父母就职于清华”的家庭背景直接决定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使得他们学习从小就好,一路学习领先直到考上或保送清华。

班上的人1/3属于清华二代子弟(父母是清华教师),1/3属于三代子弟(祖父母是清华教师),1/3属于职工子弟(父母是清华职工)。考上清华或常春藤的那1/3,基本上就是那1/3的二代子弟

另外的2/3比较类似,不是去了其它一本学校,就是出国。

特别差的,比如刘瑜说,干脆让女儿去开个奶茶店,煎饼店。

她即便退而求其次,也只想到了开店

但你要知道,这是在北京。

刘瑜这样的家庭,她女儿一辈子不奋斗,都可以安稳地活在这里。

他们开奶茶店和煎饼店是爱好,是兴趣甚至是事业,不是把奶茶店和煎饼店当生计。

真的在奶茶店打工的人,才懂那份工作的辛苦。

所谓的普通,是别人一辈子都换不来的特殊。

没有谁对谁错,这个问题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刘长瑜演讲完整版(刘瑜演讲争议大)(1)

02父母分阶层

父母也分阶层,很现实。

第一种是权贵阶层。权贵家庭出生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成为普通人。

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人脉,财富,以及伴随而来的优质教育,眼界,试错的勇气……让他们想要成为普通人都困难重重。

乔布斯的小女儿喜欢马术,她的妈妈耗资1500万美元,买下了一座农场,专为她竞技和训练马技。

三星长公主李富真刚刚接手新罗酒店的时候,父亲亲自在酒店坐镇两个月,指导和督促女儿的业务,还给了她一个“副会长”称号。

只要资质不是太差,稍微争点气,都还是人上人。

第二种是精英阶层的孩子。

他们成为普通人的意思是,不升阶,待在原地。

不去争当那1%的人,但依旧是10%的不普通的人

刘瑜讲: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他们的孩子追求的成功,是成为最最最顶尖的,刘瑜举了例子,马云,郎朗,姚明。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孩子不成功,不成为人上人,无非就是待在父母给孩子的起点。而这一起点,本来就是精英起点

他们的意思是,我的孩子不用再往上跨越阶层了。

再往下是真正意义的普通阶层,他们选择自在,是要冒风险的。

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探索自我的教育,都很好很棒,谁都知道孩子这样会更幸福。

但是参不参加军备竞赛,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如果你不参加这个竞赛,普通阶层还是可能滑落到贫困阶层的。

贫困阶层的孩子更没有选择权,上五流大学,找五流工作,年老失业,一生窘迫,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过这样的生活。

你真的在普通阶层挣扎过,才会懂得自己除了向上,别无选择

而对于那些连普通阶层都不如的阶层来说,他们其实正在努力挣扎成为所谓的普通人,一个生活体面、经济自主的普通人。

所以别人的话听听就算了,在听之前,先看看他/她的脚踩在哪里,而我们踩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