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最近老师跟我探讨很多次关于孩子状态的问题,给我提出了一个他们作为孩子老师的感受和建议,觉得我和孩子爸爸的教养标准不是有统一的标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求同存异与一边倒区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求同存异与一边倒区别(求同存异目标一致)

求同存异与一边倒区别

最近老师跟我探讨很多次关于孩子状态的问题,给我提出了一个他们作为孩子老师的感受和建议,觉得我和孩子爸爸的教养标准不是有统一的标准。

一方面,可能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标准不是一贯的,有时候对孩子很严格,有时候很放手。

另一方面,我和爸爸的标准也不一样。

这点给我的提醒真的很重要,我突然发现找到问题的关键了。

我跟孩子爸爸没有沟通过我们彼此的教育理念,但从默契上讲,我们似乎彼此没有冲突。

无论哪一方在管教孩子,另一方不会插手干涉,但也不表示一致赞同。

我的考虑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不干涉是尊重;再者我不举旗赞同的意思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在统一战线一致对他有所排外,让他感到被孤立。

然而,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我个人认知的基础上,也即是我所能判断为对的行为上。

老师的话让我又了很多的反思,老师也说出了她的担忧,毕竟我是做家庭教育的,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内心成长和发育,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有些差别的,她很怕因为彼此的沟通因为这个不同而产生分歧。

然而,我又何尝不想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呢?

所以,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我想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教养方式上有不同的方法而已。

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跟孩子爸爸的教养观念。

虽然爸爸从来没有进过我的课堂,但是作为他本来就有的得天独厚天赋,他很自然的有他一套让我接受他也顺手的管教方式。(感觉我的求生欲好强。)

一个家庭因为两个人相爱而产生,三观一致固然好,但这都是马后炮,谈恋爱的死后很多人压根儿没想那么多,更不会关注彼此原生家庭的情况,可以说我们只看到当下的彼此,对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往往只是个称谓而已。早餐喝粥吃馒头还是米饭炒菜,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千差万别,更何况教育理念这样一个涉及思维定式的问题,所以家庭成员的不一致才是常态。

我们自己没有三头六臂,在养孩子这件事上,总要借助外援帮忙,同一个屋檐下,空间距离拉近会带来睫线上的无距离甚至负距离。亲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好像是指可以随意干涉和指点彼此的生活。

很多家长在我的课堂上听完课,觉得受益匪浅,立马就想让家里人也来听,或者马上回家要求家里人照做。我都会提前提醒,千万不要!一定要先学好自己,修为好自己,让别人看到这种课程对你的帮助和改变是有益的。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学完了以后,真的做到了很多好的改变,然后家人也自愿走进课堂,整个家庭氛围就变的很好,孩子的改变也就很明显,问题冲突挑战也不再是困扰。

我就是这样修为自己,我家先生悟性好,看到我的改变,就无师自通。(求生欲啊,哈哈)

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但他也仅仅是我们经营家庭生活过程中的一件事而已,不是全部。当我们重心在家庭而不是在孩子这个个体,其实就不会为是否一致而苦恼。孩子看到的是真实的父母和家人,他也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如何求同存异,这样的能力,不也正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吗?

昨晚我跟孩子爸爸因为老师的反馈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

我的表达主旨是,我并不是想干涉他的教养方式,我只是想讨论一下我们有没有一致的观点,在是否能对孩子保持长期统一的标准上达成一致,也即是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孩子的增加或减少关注。

让孩子知道我们所坚持的目标是不能随便放弃的,共同的目标就是一致的。

大事要坚持,小事可让步。我们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保持共同的家庭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