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中国众多作家中找出一位影响力最广、与普通群众更有共情力的作家,非路遥莫属!
1982年,18岁的马云刚刚经历高考失败,曾一度灰心丧气去车站蹬三轮车,但是在车站偶然看到的一本书却改变他的命运,这本书就是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很多年后马云说道:“如果当年没有看到这本《人生》,也许我还是小车站里一名普通的三轮车夫!是这本《人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而将路遥推上文学创作巅峰的则是另一篇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路遥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正因为家里穷,于是父亲就将路遥过继到了伯父家里。伯父家里因为没有孩子,所以生活条件比自己家还是好一些,但伯父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只能勉强供路遥读书。
在路遥上学的那段日子里,因为家里穷经常没有饭带到学校吃,于是同学们就一人给他分一点,凑成一大碗给路遥;没有钱买文具,路遥就在下课的间隙去帮别人干活,赚取一点点钱来买铅笔。虽然那段日子很艰苦,但是能继续读书上课,就是对路遥最大的慰藉。
路遥对于自己的童年一直停留在贫瘠的印象之中,以至于多年后,他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出自于那片黄土地上的农民家庭,从高加林到孙少安、孙少平都是如此,在这些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体现了路遥当年的影子。
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路遥创作时的情形一点也不为过,在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经历。经历过《人生》的短暂成功后,路遥原本可以高枕名利、就此搁笔,但是他内心的文学创作热情却不允许他停止,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要在40岁之前完成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路遥的这篇随笔之所以取名为《早晨从中午开始》,是因为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路遥创作的黄金时间一般在晚上,每当思路不清晰、或者犯困的时候,路遥就用咖啡和茶来提神,然后一直写作到天亮。天明之时,当别人都刚刚起床迎接新的一天,路遥就开始入睡,直到中午的时候才起床。
路遥的中餐也是胡乱打发,经常是馒头就着咸菜,晚餐也是一点面或者粥,几下飞快地吃完后又投入写作当中。长期不规律的生活、繁重的写作压力一直在透支着路遥的健康,也为他以后的疾病埋下了隐患。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路遥的身体已经透支;第二部写完后,路遥差点病死;第三部写完后,路遥面容憔悴得像一位老人。《平凡的世界》一经出版后广受好评,接着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可是路遥享受这份荣誉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因病去世,年仅42岁。
路遥亲弟王天乐曾回忆路遥获奖时的感受:“茅盾文学奖奖金是5000元,但是从家里去北京领奖的路费路遥都凑不到!”
在陕西三大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中,三位作家差不多都是同一时期出生、也都生长在同一片黄土高原,路遥却是最早去世的一位。他也没有运气像好友贾平凹一样,名利双收、荣登富豪榜、靠文字过上了体面的生活,穷困潦倒成了困扰路遥一生的阴影。
《平凡的世界》从构思到完成一共跨过了6年光阴,在这6年的时间里,路遥几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写。写完第二部时,他不仅大病了一场,自己更是感觉到了死亡的存在,但是小说还没有写完,他不能倒下去。于是他放弃进院治疗的机会,又开始在家中写作。
1991年路遥荣膺茅盾文学奖,他终于迎来了文学创作上巅峰,但由于长期熬夜地写作,他的肝已经严重病变,获奖的第二年,路遥就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很多人说路遥的小说缺乏文采,并没有读出像诗词一样的文学魅力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依然畅销了30多年。路遥之所以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传世之作,靠的并不是各种华丽的辞藻,而是小说中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人说路遥的作品只适合普通群众来读,而关关则认为,路遥的作品适合每一个人去读。路遥的小说中有着强大的共情力量,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一样,他们身上那种勇于拼搏、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拥有。
《平凡的世界》不仅是路遥的一部作品,更是路遥用生命和心血换来的一份精神力量。路遥的一生无疑是穷困潦倒的,他死前的愿望之一都是能借到5000元钱,可以让他买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字,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上帝过早地将这位视文学为生命的作家召了回去。
如果你眼前的生活充满困顿、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无尽彷徨,不妨看看路遥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写出的这本《平凡的世界》。不仅可以享受一场精神盛宴,也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思想启迪!#品书团X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