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庸庸碌碌半生,求车求房求事业,低头猛跑求高配;回头看,方觉最大的幸福是,生活简单合适,内心安闲宁静。

有句话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人生不是拥有越多越好,而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人至中年,不高攀不低就,适合的才好。

1. 饮食适配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实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

药能治病,饭能补身,饮食有节,才能健康强身。你的饮食习惯里,藏着美容养生的秘密。

作家夏萌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中,讲过两个案例。

一个四川女孩,自从到北京工作后,脸上的红疙瘩就层出不穷。原来,女孩每天都会吃很多的辣椒。

夏萌告诉她,四川地区潮湿,吃辣椒可去湿气,但是北京干燥,就不适合吃辣椒。于是女孩开始改变自己吃辣椒的习惯,半年后就恢复了干净清秀的容貌。

很多时候,正是你吃的东西,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按需进食,才是对身体的负责。

还有一位74岁的老人,平时住在内蒙古,一年前去青岛度假,住了一个月,吃了一个月的海鲜。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暴饮暴食,使老人患上了甲亢。夏萌建议老人回内蒙古,按原来的饮食习惯吃,老人很快就停了药,并恢复健康。

朱丹溪曾说:“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饮食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胡吃海喝不能改变生活的质量,唯有吃对吃合适,才是幸福的真谛。

做人有分寸,用到饮食上也一样。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不吃什么。好吃不过食,亦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就藏在平凡的一日三餐里。

吃不在多,合适就行。内心丰盈,一箪食,一瓢饮,亦是快乐。

人到中年怎么去度过(最好的生活是适配)(1)

2. 圈子适配

《和秋胡行》中讲:“清浊必异源,凫凤不并翔。”

意思是,水有清有浊,因为它的源头不一样,野鸭和凤凰不会在一起飞翔。

人亦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在一起相处。

许多人称赞俞伯牙高超的技艺,但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寥寥无几。

直到他遇见钟子期,才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那一天,伯牙想象自己在登山,弹奏出来的琴声峨峨汤汤。

子期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赞叹:“听到此曲,犹如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面前。”

伯牙又想到流水之境,弹奏出来的琴声宛转悠扬。

子期听到时便脱口而出:“听此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

伯牙终于遇到了懂自己的人,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在子期墓前弹完最后一曲,便摔琴绝弦,不复弹奏,因为世上再无真正懂他心声的人。

人生之旅,总有人跟我们或背道而驰,或相向而行。渐行渐远的,不追;擦肩而过的,不悔;同频共振的,珍惜。

歌德比席勒年长且先成名。但席勒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又凭《阴谋与爱情》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作家。

歌德钦佩年轻的席勒,开始深交。 歌德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此后, 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挚友。

圈子虽小,真心最好。朋友易找,知己难求,人生能有二三知心朋友足以。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朋友的可贵,就在于和懂你、欣赏你的人在一起,守望相助,共赴美好。

余生不长,要和值得人在一起。

人到中年怎么去度过(最好的生活是适配)(2)

3. 欲望适配

叔本华说:“人欲望愈加强烈、愈是贪求自我欲望的实现,其所遭受的苦恼和焦虑愈多。”

适可而止的欲望是动力,过分贪婪就成了万恶之源。

德国作家黑塞写的《悉达多》一书中,青年沙门悉达多在求道路上,遇见了令他心动的女人迦摩罗。

得知迦摩罗的妓女身份后,悉达多竟要向迦摩罗学习情爱艺术。当时,悉达多一无所有,迦摩罗向他推荐了商人迦摩施瓦弥,让他学会做生意,有钱了再来找自己。

悉达多跟随迦摩施瓦弥,很快成为一名富有的商人,过上了饱食丰衣的日子,有了自己的宅邸,仆从,还学会了发号施令,赌博,寻欢作乐。

年复一年,悉达多俊朗的脸庞也显现出富人常见的面貌:焦躁、无情、贪而不足。

他逐渐成为了情欲、惰性、利益的俘虏,不再是那个会思考、会等待、会斋戒的悉达多。

少欲则身轻,知足才是天然的财富。

一个人对于膨胀的欲望,应该有“放下”的智慧。

美国一家雪山探险队准备公开选拔一批探险队员,消息传出去,好多雪山爱好者蜂拥而至。

选拔中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假如在你面前的是珠穆朗玛峰,可是在你前面不远处还有一个队员,这意味他将比你先登上珠穆朗玛峰,而你只能是队员中的第二个,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其他人都说要争做第一。只有一个年轻人回答道:“我不想争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我只想登上雪山。不管我是第几名,我只要能把我的双脚踏上雪山就可以了,这就是我的目标。”

结果这个年轻人顺利通过了考核。

歌德说:“贪婪过度,总要受害。如果没有一颗知足的心,定会受许多损失。”

能力有限,却欲望无边,是人性的悲哀。有节制的欲望,才是人的力量来源。

所谓知足常乐,该努力时努力,该打拼时就全力以赴,懂得满足,才会常常快乐。

人到中年怎么去度过(最好的生活是适配)(3)

4.心态适配

狄更斯说:“拥有好心态,比拥有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心态好,一切才会慢慢变好。

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人正在埋葬自己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愁云散去,心境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所看到的不只是你看到的,还取决于你怎么想。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后,叹了口气说:“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却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则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心理学上有一种“漏掉的瓦片效应”,一栋房子顶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瓦片,有的人看到的是整齐的瓦片,有的人则只看到几块铺的不好的瓦片。

同样的境遇,换个角度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生活快不快乐,在于自己的心态。

不过分悲观,也不盲目乐观,随和坦然即好。

人到中年怎么去度过(最好的生活是适配)(4)

写在最后

杨绛曾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上苍不会把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生活,难求十全十美。

少一点欲望,多一份知足,少一点贪嗔痴,多一份真善美,留点余地,用空白容纳幸福。

人生如茶,经过多次冲泡浮沉,才能释放出内在的醇厚甘甜,余生不苛求圆满,适合就好。

作者: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