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1)

柑橘因其美味可口,《汉书》记载自西汉起在巴蜀、交趾等地设橘官,主贡御橘。如今重庆云阳县 湖北秭归、江西南丰等地都是著名的柑橘产地,每年都会举办橘子节,盛况空前。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2)

附图 宋 赵令穰 橙黄橘绿图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在保养朋友刘景文(时年58岁)后作了一首诗,以鼓励刘景文。

诗的前半句说荷尽菊残(意指年龄大了),但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诗句犹如一幅白描山水画,从春至秋,写尽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以衬托秋冬之际的美物-橘子和橙子。橙黄橘绿,生机盎然,以此来劝朋友切莫意志消沉,要广阔的胸襟。

苏轼与刘景文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佳句: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3)

附图 北宋 苏轼 字帖

《浣溪沙 咏橘》为诗人于1082年12月品尝柑橘时所作,读来齿有余香:“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次韵僧潜见赠》,附图摘取一部份:“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

《游白水山》:“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枝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稜,细劚黄土栽三桠”

这几首都是诗人后期作品,佛禅之意很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年轻时诗人开始接触佛法。佛教自盛唐以来,盛行于江南地区。自六祖慧能以后,禅宗开始对源传印度佛教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变成纯粹中国化的、拥有老庄底蕴的大众化哲学思想,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接受与广泛传播。而苏轼失意苦闷之时,在黄州、苏杭、惠州为官许久,起起落落,在诗歌上深受禅宗影响。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4)

北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游历大半个中国,与众多僧人交友,拜访了许多名山古刹,留下了众多诗篇。

《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

《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过木枥观》:石壁高千尺,微踪远欲无。飞檐如剑寺寺,古柏似仙都

《留题峡州甘泉寺寺》: 轻舟横江来,吊古悲纯孝。逶迤寻远迹,婉娈见遗貌。清泉不

可挹,涸尽空石窖。古人飘何之,惟有风竹闹。行行玩村落,户户悬网罩。民风坦和平,开户夜无钞。丛林富笋茹,平野绝虎豹。

《赠惠山僧惠表》: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

《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游金山寺》: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

《送杨洁》: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滟黄花酒。

《道者院池上作》: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归途更萧瑟,真个解催诗

《新渡寺送任仲微》:春阴欲落雪,野气方升云。我游清颍尾,想见翠被君。古来聚散地,与子复言分。倦游安税驾,瘦田失归耘。独宿古寺中,荒鸡乱鸣群。送子以晓角,幽幽醒时闻

《叩罗浮道院》:追欢地,寒窗梦不成。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水月寺》:千尺长松挂薜萝,梯云岭上一声歌。湖山深秀有何处,水月池中桂影多。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5)

附图 清 王时敏 萧寺晚晴图

诗人一生经历起起落落,诗赋双绝,传唱千古,其与禅宗的交往,由早期的走马观花、诗词唱和,逐渐浸润其中,最终在乌台诗案以后,以禅宗思想为基础的人生哲学构成了他旷达的风格与超越的情怀。

如早期诗作《初发嘉州》:“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句,走马观花意气风发。

《万山》一作中: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全诗观景、游寺、赏山、怀古,虽然描了寺院,但没有任何佛理思想。

《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本诗作写的是佛教主体的画作,详细品评两人的画风,娓娓道来淋漓尽致。

《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本诗中“雪泥鸿爪”,与佛教中的“空中鸟迹”典故相合,该典故出自《华严经》:“譬如鸟飞虚空,经百千年,所游行处不可度量,未游行处亦不可量”,《五灯会员》:“雪霁长空,迥野飞鸿。段云片片,向西向东”,这里来比喻人生的空幻和无常,暗合着禅宗的‘本来无一物’的人生观,这篇七律名作已经与禅宗思想有深刻的交集了。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6)

附图:宋 贾师古 岩关古寺图

“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乌台诗案对诗人产生重大影响,其后的多次贬谪,越贬越远,佛禅思想成为其逆境中的精神支柱。禅宗人生如梦、随缘自适、自性清静的思想让他在各种逆境之中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扁舟浮震泽》诗中,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水香源出《南华经》”有婆罗门智药者,南游至曹溪口,掬水闻香“,用此典,取”水洗禅心俱眼净“之意。

《和黄庭坚食笋》:似僧有发,似俗无尘。非梦中梦,无身外身.苏轼在这里记录了一个梦幻般的经历。约1082年,诗人与太守出东郊劝农,归登快阁隐卧休息,做梦梦到吃鲊鱼饭,醒来还觉得口有余香,起来散步走到树林中时,碰到一个老太太在哭祭自己的孩子,墓前正搁着一碗鲊鱼饭,而且那个孩子的祭日正是黄庭坚的生日。“食笋乃余债“源出《楞严经》:”偿其宿债“。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本诗源出椤严经: “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之语义。其功名利禄、尘世荣华皆为云烟"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诗是写佛理,也可以说是禅意诗。以明心见性的自我开悟,将现实生活中的山山水水表达为人生意义的体会,极富哲理启人心智。诗人在后来的诗作《观潮》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对禅意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可以说是彻悟之后的境界,超越了凡夫俗见,心中了无执着挂碍,为千年来国人的红尘修行提供一个精神支撑的典范。


有关橘子的古诗简单(给孩子们赏析古典诗词里的柑橘)(7)

附图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诗人有大量诗文表现佛理禅意,但同时也有诗文诋毁佛教,如《神释》篇:“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他和佛印和尚的唱和中,也多次嘲讽佛教。所以苏轼对佛教是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的。

而对道家,苏轼“本期于静而达”,而非“为出生死,超三乘”,非常肯定三教合一的思想,认为“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老子解 序)。《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感叹,明显属于佛家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而物我为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有限与无限间的相对关系,明显来源于庄子的《齐物论》、《大宗师》等篇。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这首《鼓盆劝学佛》,这际上讲的都是道家的事情,是在劝人归隐,而非劝人学佛。

诗人其实摒弃的是神道设教,接受的人生哲学。最终以禅宗思想为基础的人生哲学构成了他旷达的风格与超越的情怀。“青青翠竹,无非般若”,强调众生平等,追求心性的自由,以般若大智慧调和了儒释道三家教义融入实用。

《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