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是对景色的描写,不加雕饰,追求自然美,不会刻意写感情。

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种自然之美,让人陶醉。

但,如果山水诗写出了丰富的感情,是不是就不吸引人了呢?

肯定不是!

《渭川田家》就是这样的一首山水诗,句句写的都是感情,却让诗人羡慕不已,也令读者向往。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为何会让诗人羡慕不已。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1)

墟落:指村庄。

穷巷:指深巷。

(1)意象的叠加

先看斜阳照墟落。

斜阳,表示有温度的余晖。

而墟落,相对比较冷清。

但它们通过“照”字叠加在一起。

有温度的余晖,照射在比较冷清的村庄上。这样,村庄也充满了温度。

再看穷巷牛羊归。

穷巷,深巷,比较幽静。

牛羊,牲畜,比较活泼。

“归”字将它们叠加在一起。

比较幽静的深巷中,一群比较活泼的牛羊正在回家,于是深巷也充满了活力和温情。

大家看到了吧,意象的叠加其实很简单,将两个单独的意象(或者物象)通过中间词叠加在一起,再表达出一个整体的意象。

这两句话表达的整体意象是:傍晚的村庄,充满了温情。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2)

(2)意象的过渡

斜阳,时间是傍晚,暗示万物归巢

墟落,地点是村庄,暗示有农民、农田、牲畜等。

穷巷和牛羊,是墟落中的事物,村庄里有巷路,也有牲畜。

归,则是因为夕阳西下。

可以看到,这两句前后相互照应,意象过渡很协调。

野老:村野老人。

牧童:放牧的儿童。

倚杖:靠着拐杖。

荆扉:柴门。

(1)意象的叠加

先看野老念牧童。

野老,是长辈。

牧童,是晚辈。

一个“念”字,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爱护之情,这是家人之情

再看倚杖候荆扉。

倚杖,说明老人行动不便。

荆扉,是家门口。

这两个意象本身都没有很浓的感情。

但是,“候”这个字,让“倚杖”和“荆扉”产生了感情。

老人行动不便,仍然拄着拐杖在家门口等候牧童。

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村民浓浓的亲情

这也是围绕上一句“念”的具体描述。

这两句话的整体意象就是:村民有浓浓的亲情。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3)

柴门

(2)意象的过渡

“野老”和“牧童”,都是村庄里的人,出现得很自然。

“牧童”还和上一句的“牛羊”相呼应。

“倚杖”,和“野老呼应”。

“荆扉”,也是村庄里的景物。

这些意象在傍晚出现,也都很合理。

时间和地点,都没有发生改变,可见前后意象的过渡很协调。

雉(zhì)雊(gòu):野鸡鸣叫。

(1)意象的叠加

这两句很有意思。

野鸡和麦苗本身是有关联的,野鸡本来是吃麦苗。

但是,这里用的“秀”字。

于是,野鸡鸣叫时,正是麦苗长得茂盛之时。

这样,野鸡不是更欢乐么?

同样,蚕和桑叶也是有关联的,蚕本来也是吃桑叶。

但是,这里用的“稀”字。

于是,蚕睡眠时,正是桑叶稀疏之时。

反过来说,蚕吃桑叶的时候,正是桑叶茂盛之时。

大家看,这两句意象的叠加,就产生这样一个整体意象:野鸡鸣叫时,刚好麦苗很茂盛;蚕吃桑叶时,也是桑叶茂盛的时候。

而麦苗和蚕,都是人类的经济作物,野鸡和桑叶都是自然界的事物,这说明什么?

这就充分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人和自然共处的和/谐之情。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4)

麦田

(2)意象的过渡

麦苗、桑叶、野鸡、蚕,都是村庄里常见的事物。

除了蚕是诗人的想象之外,其他事物在傍晚时分都是可以看见或者听见的。

根据麦苗秀和桑叶稀,也可以合理推断出蚕眠。

前后的意象过渡很协调。

荷(hè):肩负的意思。

(1)意象的叠加

先看田夫荷锄至。

田夫和荷锄,它们之间本来有关联。

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至”这个字,我们会读出什么内容?

是不是田夫很辛苦?

但是如果有了这个“至”字,这句话的意象就变成,田夫忙完了农活,扛着锄头,很轻松愉悦地走回家。

这里很容易读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再看相见语依依。

依依,是很亲昵的样子。

相见,这是一个动作。

但,“相见”并不能直接就产生“依依”。

用一个“语”字将它们叠加,就产生了这种意象,田夫和村里的邻居相见,欢声笑语非常亲切。

这两句叠加后的整体意象就是,村民之间有很深的邻里之情。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5)

(2)意象的过渡

田夫,是村庄的人;荷锄,是田夫的生活现象。

而不管是“荷锄至”还是“相见语依依”,都是傍晚的景象。

所以前后意象的过渡很协调。

即此:看到上面的情景。

式微:表明有归隐之意。

这两句话是诗人的感情,不是景物描写,所以我们直接来讲。

(1)诗人为什么会羡慕村民?

诗人用的“闲逸”两个字,是闲适安逸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村民闲适安逸呢?

村民干农活难道不辛苦吗?

肯定是辛苦的,诗人也知道。

但是无论多么辛苦,干完活回家的路上,总是欢歌笑语,家里总有亲人在等待。

村民的生活淳朴,充满了温情,这才是诗人感到闲适安逸的原因。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6)

农村

(2)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怅然吟式微”,意思是,诗人情不自禁唱起了《式微》。

而式微代表了归隐之意。

所以,这表达出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感情。

6、整首诗感情脉络

首先,诗人通过斜阳的温度和牛羊的活力,表达出傍晚的村庄里充满了温情;

其次,诗人通过野老等候牧童,表达出村庄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然后,诗人通过野鸡和麦苗,蚕和桑叶的和/谐共处,表达出村庄里人和自然共处的和/谐之情;

再次,诗人通过田夫回家时和邻居们的欢声笑语,表达出浓浓的邻里之情;

结尾,诗人看到村民的生活充满了温情,也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感情。

渭川田家唐诗赏析(渭川田家为何让诗人羡慕)(7)

农村

你们看,这首诗前八句都是在田园景色,但是每一句都有浓浓的感情,而且这些感情很真切,这是诗人想要却又得不到的感情,所以后两句,诗人才会情不自禁的吟唱《式微》,表达归隐之情。

另外我还想说,如果是一般的山水诗,我们可以通过意象的叠加和过渡,来分析诗中的柔和美和协调美。但如果是以景写情的诗,可能诗人的感情藏得很深,我们还是需要逐字分析,这样才能读懂诗人的真实感情

而这首诗,诗人的感情藏得不是很深,所以我们可以用意象的叠加法来读。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