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人格面具:

从面具背后走出来是什么心态(我们都想表现理想化的自己)(1)

我们都想表现理想化的自己生活中的你,和身在职场中的你,是一样的吗?在家人面前的你,和在朋友面前的你,又是一样的吗?在众人跟前的你,和独处时的你,又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而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是个体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点,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人格面具,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衣着、装饰等来体现,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理想化的我。 人们之所以需要戴人格面具,是为了给他人好的印象,得到社会认同,保证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

人格面具是有多重性的,在家里你可能是丈夫、儿子、父亲,但在职场上你可能又是领导、下属、客户等。当所佩戴的面具不同,人的行为方式也会表现出差异,如一个严厉的领导在面对孩子时,却是温和的长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当然了,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以致受到人格面具的支配,就会离自己的天性越来越远。

荣格认为,其实“人格面具”,其实就是那个虚假的、不存在的、而又完美地“自己”,但却同时又是别人所期待的自己。

如果当一个人沉溺于自己某一副人格面具时,就会产生过度的认同,随之其他的人格就会被他排斥,且被夸大的人格会取代其本身的人格,也就是说,“假的”取代了“真的”。荣格认为,这种过度夸大某个人格的行为,是一种“膨胀”行为。

所以认清自己,不要迷失~

我是正在成长的小木碗,关注我每天分享知识#心理学#人格面具##每天读点书##学习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