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冰与火

盛宴背后是骨感的盈利现状

晨雾 / 转帖

在线教育回归的本质(在线教育的冰与火)(1)

 从3年前掀起一轮又一轮的IPO热潮,到资本冷静过后的沉寂,进入2017年的在线教育行业,奏响了一曲冰与火之歌。融资数据令人兴奋,学生家长热情高涨,政策春风推波助澜,AI技术前来助攻,这些火爆的场景令创业者们信心满满,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但骨感的现实依旧让人感到一份寒意:根据央视财经的调查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400多家在线教育企业中能够盈利的仅占5%,还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

  在校教育最好的时代来了吗?进入下半场的在校教育,是虚火未散还是风口再来?为此,我们采访了8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听他们讲述这个大时代下最真实的声音。

  融资热卷土重来,但资本更加理性

 3年前,互联网大风吹向了教育行业,把“教育搬上互联网”的新鲜概念不仅让在线教育公司的成长速度刷新到日均诞生2.6家,也令资本市场闻风起舞。在线教育中概股不仅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宠儿,也促使更多的线上教育机构把IPO列入“愿望清单”。

  投资大潮散去后,火爆一时的在线教育行业趋于冷静。进入2017年,在校教育行业意外地成为打破“资本寒冬说”的最佳案例。根据GET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教育行业蓝皮书》,2017年,教育资本市场愈发活跃。2017年前8个月,一级市场教育行业的总融资额达96.4亿元,公布金额的融资案例156起;和去年同期的58.1亿元相比增长66%,融资案例增加68%。其中,最受青睐的K12(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领域,融资金额虽不及2015年融资创业潮时55.3亿元的疯狂,但相较去年的30亿元,仍增长了4.3亿元。但与2014年投资风口不同的是,资本的选择更加理性,更倾向于成熟型项目。

  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27.3%;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9001万人,同比增长23%。预计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根据IT桔子的创投数据,截至10月16日,2017年度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超过150笔,累计融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但从融资具体情况来分析,资金规模较大的融资更加偏向中后期成熟项目,早期项目的融资笔数虽然多,但项目分散,金额不高。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的69起早期融资,披露的融资总金额为18.42亿元。而中期融资阶段(B、B 、C、C 轮)的案例有1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为22.96亿元,后期阶段(D轮以后及并购)的案例共4起,金额却达到了22.03亿元。

  今年是“AI 教育”元年,但总有人是贴风口的

 “今年是‘AI 教育’元年。”在聚集了在校教育行业半壁江山的GET大会现场,几乎所有的演讲嘉宾都提到了AI(人工智能)以及技术对自家平台和行业的驱动。老师讲课时别着的麦克风,学生答题时特制的电子板,跟外教学英语时保证画面清晰流畅的直播系统……在校教育跟AI从未变得如此亲密。

  以作业帮、学霸君、小猿搜题、阿凡题等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公司正在将AI 教育的故事讲给资本市场听,通过语音或者图像识别技术,解放学生和家长。3D互动已经应用到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故事书变成3D游戏,是早教班占领孩子注意力的秘密武器。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网络、大数据采集分析的个性化学习体系正在成为英语教育机构的核心卖点,以此来实现定制学习,来满足“千人千面”的教学需求。“少儿编程”也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新课程,AI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Makeblock发布了全球首款普及型编程机器人“程小奔”和编程软件mBlock 5,致力于让孩子们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编程技能。

  但对新技术的迫切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在线教育对于盈利渠道的费力摸索。VR、AR、AI及大数据分析被重用的原因很大程度都源自平台提高效率,解放老师,从而招收更多学生的商业闭环的实现。

  “每一年都会有一些概念出来,2014年、2015年‘互联网 教育’有一波,后来就没有了,今年变成了‘AI 教育’。”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翌对北京晨报记者直言,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一定会有泡沫破灭然后再继续,教育行业也不会例外。“有一些公司是初创公司,因为看到AI风就贴这个风口,很多公司可能会融到A轮、B轮,但是一定有人跑路,我觉得并不是例外的事情。”

  盛宴背后的冷思考,下半场其实才刚开始

 在线教育的盛宴背后,是骨感的盈利现状。央视财经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线教育相关企业累计达到400多家,其中70%的企业面临亏损的窘境,10%的公司能够持平,能够盈利的仅占5%,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在线教育机构已达4.5万家,行业竞争已呈现出明显的过剩状态。虽然在线教育产业庞大,外语学习、K12教育、应试学习、职业教育、语言教育等方面应有尽有,中金、腾讯、红杉、经纬、IDG、金沙江创投、鼎晖等近200家投资机构更是驻入,但整个行业盈利模式仍然还在摸索过程中。“AI 教育”已经成为新风口,并引发激烈角逐。但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处于爆发的初期,基础设施已经成熟,但对于发展不到5年的在线教育来说,有限的线上数据让单纯的概念性的AI更像是空中楼阁。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从2014年到2024年,我认为这是在线教育行业最好的十年。从2014年到2017年这三年,在线教育行业处于第一阶段,它才刚刚发芽。”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表示,在线教育行业的第一个阶段更多是基于资本推动的市场和品牌的建立;到2017年,在线教育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它需要的是技术和科学,依靠研发驱动。科学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R、VR……

  “不同于2013年到2015年的疯狂涌入,资本现在更为谨慎,市场也更加理性。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但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并不改变教育本质,优质的产品依然要靠教育的内容取胜。上半场,资本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较为粗犷,下半场的资本则更加明晰方向、精耕细作。”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说。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信息来源:2017-11-20《北京晨报》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7-11/20/content_468208.htm

在线教育火在烧 但远未到格局形成的时刻

 毫无疑问,在线教育的赛道上越来越喧闹了。根据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20日,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达到147笔,累计涉及资金75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120笔。

  有了资本加持,在线教育亢奋地讲起了新故事,打出人工智能概念(AI)的教育品牌越来越多。

  火在烧?还是虚火在烧?我们访问了在线教育的从业者们,出乎意料的是,听到了更多理性的声音。客观上的事实是,“烧钱”仍是主旋律,盈利一直是难题。但在资本越来越谨慎的同时,从业者们既雄心勃勃勃又理性克制,教育是个慢功夫,需要反复沉淀打磨。

  火热的在线教育,还远没有到格局形成的时刻。

  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翌:

  2017年将成为“AI 教育元年”

  从5年前诞生的一款工具化产品到2017年付费用户达到60万,一开始投身教育便决定“不做容易的事”的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翌发现,赛道上打起人工智能概念(AI)的教育品牌越来越多了。

  “很多已经在赛道里面的公司,甚至很多跟AI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需要脸上贴个AI的标签,不然不时髦,不好给资本讲故事。”王翌表示,AI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但AI不是说招两个学人工智能的Phd(博士)就可以搞定,它背后的东西是需要创新的。

  王翌表示,2017年将成为“AI 教育元年”。AI已经成为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人工负担的重要方式。英语流利说基于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口语自动测评和自适应学习技术,打造了人工智能英语教师。

  就在前不久,英语流利说宣布成立顾问团,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认知神经科学家、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Nicholas Turk-Browne以及教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Dan Schwartz加盟。王翌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已从基础技术进入实际应用领域。

  如何从一款免费的工具类产品变成获得持续收入,找到稳定商业模式的公司?王翌表示,教育行业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还没出生就有商业模式,比如有很多(公司)就是卖课;还有一类就是像流利说这样的公司,它是以互联网工具的形式切入,先获得了一些流量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来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教育行业的付费模式将从课程收费转变到结果收费。”王翌认为,随着AI时代的到来,教育将从过去的课堂化、在线化进入到智能化的第三阶段。将有一种新的生产力来驱动教育行业,过去传统培训机构的三大成本:招生成本、老师成本和场地租金的成本将通过AI的大规模应用得以缓解。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VIPKID联合创始人陈媛:

  “人工智能不会替代老师”

  “坐在电脑前刷了半天,还是没约上David老师的课。”来自妈妈们的“抱怨”从侧面印证了VIPKID的蹿红速度。而在VIPKID联合创始人陈媛眼中,这一轮的英语热潮恰恰来自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球顶级教育资源的高效连接以及中国家庭的消费升级和对低龄国际化教育的旺盛需求。陈媛分析在未来的3-5年,少儿英语的互联网渗透率将达到30%-40%。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学习报告》,有31.3%的家长在孩子英语学习上年花费为5000元至10000元,年花费在15000元至20000元的家长占比12.3%。

  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愿意花费一年几万元去学习英语?随着AI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未来的学习费用会下降吗?

  陈媛表示,VIPKID的用户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现在已遍布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到来和国际化人才观的养成,中国家长会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早期英语学习,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家长选择在线英语学习。

  “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本质是提升孩子英语学习效率,人工智能让线上教育变得更好,更具有互动性。”陈媛表示,比如老师在教学生“plane”这个单词的时候,交互式学习场景可以根据老师的发音实时呈现出一架飞机。但人工智能再强大,也永远不可能拥有教育中老师的关爱与创造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老师的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人工智能将承担人类更多的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任务,而创造力将成为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和自我成长意识就显得越发重要,未来教育必定将突破对分数和基础知识的考核,更加注重对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老师在教育中最核心的价值体现。” 陈媛表示。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WePlay联合创始人殷星昱:

  音乐教育市场也需要一个新东方

  年会舞台上一曲钢琴演奏《菊花台》,左右手配合流畅,情绪饱满,音符有力,台下喝彩的大多数人或许想不到,这有可能只是戴着耳机坐在电钢琴前练习两节的速效成果。

  北大读书、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的WePlay联合创始人殷星昱原本在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停车预订平台担任销售市场部负责人。作为公司唯一的中国人,在职期间保证了销售额以每月50%的速度增长,但准备回国休假的她提出申请后,美国老板便惆怅地预料到:“你回到中国就不会再回来了。”

  “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我的心也野了。”殷星昱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美国处理融资事宜的时候,她和创始人Sheila遇到了徐小平老师。徐小平对她们的商业理念很肯定,觉得团队非常互补,建议她们回国创业。

  刚回国那会儿,殷星昱她们瞄准的是“都市白领下班后的休闲空间”,她发现音乐类课程格外受欢迎。这让3岁就坐在琴凳前学琴的殷星昱决心做点什么。殷星昱表示,她们走的是用户倒逼产品的路线。“学过琴的人都知道自己一路走来遇到了那些坑。”

  在正式开业之前,团队花了很长的时间打磨适合成年人的教材。殷星昱表示,成年人学琴的目的性很强,有的是兴趣驱动的技能性需求,有的是场景驱动的表演性需求。所以她们设计了不同的产品线。一种经过8-12个月的系统学习,达到业余4-6级的水平,收费5988元;一种通过2个月、21次的学习,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几首流行或复杂的曲目,收费1988元。一年多,WePlay在北京已经拥有5家空间,平均每家空间拥有40个琴位,几千名学生,配备全职老师和课程顾问,年流水数千万元。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茉莉英语创业者瞿婷婷:

  只做小而精,而非盲目跟风

  很多线上英语老师的经历可能都和瞿婷婷相同——先是在线下教育机构当英语老师,随后接触到在线教育,觉得很新鲜,又比线下教育更高效便捷,于是当上线上英语老师。

  不同的是,瞿婷婷更进了一步,在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教学经验和众多的粉丝学生之后,凭着对在线英语教育的专业经验和无限憧憬,2015年她选择走上创业之路,创办了自己的在线英语教育品牌——茉莉英语。

  “在线教育在国内成长了十来年,产品更新迭代,模式层出不穷,我认为这个赛道潜力无穷大。”瞿婷婷非常看好在线教育的前景,但她的思路与目前市场上很火热的大品牌不同,“只做小而精,只为研发最适合中国孩子双语理解的课程和教学法。”

  瞿婷婷说,创业过程中有过实力投资人拿着沉甸甸的资金想找她合作,也有很多同行给她策划很多建议和发展思路,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路线。

  “作为教育者来说,这个行业需要回归理性,不能按照互联网的思维,一味求快、求猛。什么课程产品才是适合中国孩子的,能产生实际效果的,也就是客户真正所需求的东西,而不是盲目跟风。”瞿婷婷认为,实际效果最重要,而非营销手段推动。

  目前国内在线英语教育市场以一对一教学和外教为趋势,因为小班课需要教研成本和人力成本比一对一大得多,一些在线英语教育大品牌也才在近一年开始开发小班课,而茉莉英语则一直坚持小班课程。瞿婷婷对于自己如今的成绩还比较满意,零广告推广,零资本运营,只靠口碑,茉莉英语已经在全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吸引了众多忠实学员粉丝,包括少儿学员和成人学员,做到了90%以上的报名率和续费率。

信息来源:2017-11-20《北京晨报》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7-11/20/content_468213.htm

在线教育火在烧 但远未到格局形成的时刻

 芥末墩总编辑梅天一:

  “烧钱”仍是主旋律

  “很多在线教育企业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将营收做到了50亿元的规模。而很多省市龙头的教育机构应收还往往不到30亿元。”在线教育的观察者、芥末墩总编辑梅天一发出如此感叹。

  芥末墩作为第一家在线教育行业媒体,成立于有“在线教育元年”之称的2014年,这一年资本向在线教育行业聚拢,大批、初期的在线教育平台诞生。

  4年,这一新兴行业经历了急速兴起与更迭:最早一批类似于撮合老师学生之间授课交易的平台型在线教育平台,大多已经消亡或转型;资本接下来蜂拥而至的以工具型软件方式切入市场的在线教育企业,却迟迟无法变现盈利,让资本出现了一段抽离。

  资本的进进出出中,一些头部企业逐渐清晰,“现在才到了真正的在线教育时刻,如果你观察这些头部企业,你会发现他们已经开始从各个角度切入到真正教育的环节里,而不是只在体系外部游走。”

  梅天一举例道,一些企业从家长时间的角度切入,让孩子的学习变得灵活可选可见;一些则从学生做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出学生究竟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好;也有从学校老师的角度切入,帮助老师留、判作业,并且根据作业情况的大数据分析。

  今年,在线教育仍是资本流向的重要阵地。VipKid获得2亿美元融资,在线教育行业轰动一时。而根据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20日,在线教育领域公开的融资次数达到147笔,累计涉及资金75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120笔。

  不过,“烧钱”仍是主旋律。“中国的教育市场太过长尾,在线教育还远没有到格局形成的时刻。”梅天一表示。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中教基金合伙人钱鹏飞:

  靠烧钱快速获得用户的企业,慎投!

  在投资人眼中,什么样的项目才是明星项目?哪些行业是投资人眼中的“大坑”?

  中教基金合伙人钱鹏飞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过去大家对教育的理解是公共品。但新一代家长已经将教育看作是消费品。”钱鹏飞表示,需求的多样化和购买力的增强,刺激了教育行业蓬勃发展。

  “我们目前关注的投资领域主要可以概括为三化: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钱鹏飞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从资本的角度看,现代职业教育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信息化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可以突破地理、时间的界限,促进教育均衡化和教学效率效果的提升。而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筛选企业?钱鹏飞表示主要关注三点:赛道、赛手、赛车。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教育这三个赛道,市场规模大,需求刚性,且非常旺盛。选一个好的赛手,也就是好的企业家,这点比选企业更重要。有了好的赛道、赛手,在赛车的时候,就要重点关注这个企业本身了。

  “教学教研属性更强的企业更容易建立壁垒,但做教育的创业团队都非常优秀,竞争激烈,打造高壁垒又非常不容易。”钱鹏飞表示,对于以模式取胜、靠烧钱先快速获得用户的企业,投资会更加谨慎,并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变现的可能。“教育是个慢功夫,需要反复沉淀打磨,做好了自然会有持续的现金流实现自我循环。”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某知名教育机构产品经理:

  猎头挖人,开价年薪百万

  今年以来,王方(化名)接到了不下十个猎头挖人电话,有的甚至年薪开价上百万。身边不乏朋友被打动,兴冲冲奔向了火热的新兴互联网教育公司。王方还在观察。

  十年前,工程师王方进入北京一家大型教育机构。“那时候还是Web1.0,还是门户的天下,整个教育培训行业都特别传统。”令王方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开学报名很多家长都拿着小板凳熬一宵排队。为什么就不能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方式呢?当时王方的首要任务便是搭建这家机构的网站,解决网上报名以及缴费问题。尴尬的是,上线第一天便被挤爆了。

  在线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快到来。2012年到2013年大批资本冲进来,一群披着互联网外衣的掘金者挤进教育培训领域。不少传统教育机构的高管纷纷离职创业。王方一度也动了挪窝的念头。

  王方认为,教育向线上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未来肯定是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走。就像现在很多机构提倡的K12“双师教学”模式,一个北京的教师甚至能同时为100个全国各地的班级同时网上授课。

  但是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改造不只是教育方式的改变,经过第一轮的洗牌,行业门槛进一步提升。在王方看来,目前的市场竞争正在变得惨烈。“有优质产品和口碑的巨头公司越来越大,小部分在细分市场做得精良的公司成为小而美的存在,夹在中间的越来越艰难。”

  对人才的争夺是当前参战各方角力的一个重头戏。“有的猎头动辄喊出五年做到百亿规模,听上去不太靠谱。”在王方眼中,大量公司涌进在线教育,其中不少纯属资本驱动,虚火在烧。“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能做好并不容易,钱和新技术只是一方面。”

  北京晨报记者 焦立坤

  清睿教育董事长兼创始人朱奇峰:

  都是虚火,真正能盈利的很少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最大和最后的一片处女地,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唯一还没有改变的就是教育”,清睿教育董事长兼创始人朱奇峰这样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2亿学生背后还有4亿家长和千万教师。互联网 教育可以影响这么多人”。

  朱奇峰创立的清睿教育顶着“人工智能 教育”第一股的光环在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这个成立五年的公司获得了包括千合资本、新东方、软银中国等一众知名VC的加持,俞敏洪、王亚伟这些在教育界、投资界大佬的加入让清睿教育充满光环,也足以反映资本对在线教育市场的狂热追捧。

  “虚火、都是虚火,真正能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很少”,在朱奇峰看来,目前中国的在线教育行业十分混杂,很多公司是在资本的驱动下狂奔,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在线教育十年之内就没有特别成功的企业,我不看好针对16岁以下用户的在线直播及录播教育方式。”

  朱奇峰的底气来自于公司的业绩,这个国内专注于互联网K12(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在线教育公司自2013年起已连续四年盈利,虽2017上半年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朱奇峰表示,“全年实现盈利几率为100%。”

  “前期清睿一直在做体制内(中小学校)的市场,未来公司要朝着体制外的万亿市场前进”,朱奇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清睿教育通过“智慧学习空间”为公立学校免费建设虚拟校园以此获取终端用户,并辐射周边院校和语言培训机构,而人工智能教练主打一对一辅导,由用户体验后自愿付费。

  “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扮演核心角色”,朱奇峰指出,以前的在线教育是以内容为中心,而现在的信息化教育以人性化教学为中心,“从内容为中心转向个性化服务为中心”。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

信息来源:2017-11-20《北京晨报》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7-11/20/content_46821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