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

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从天而降的特工007。

还有“憨豆先生”成功穿越进了一部经典电影。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

这部被“豆豆”穿越的电影,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体育片之一——

——《烈火战车》。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

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兼具力量感和史诗气质。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

就算你没看过,

也一定在某些纪录片,或者公益广告中听过。

因为它的主题曲:《Chariots of Fire》(译为《烈火战车》)太经典,

被誉为影史顶级的背景音乐。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

电影是体育运动最生动的载体之一。

因此影史也诞生了无数与体育有关的故事,

我们选出了其中几部改编自真人真事,且极有特点的影片。

它们有的充满体育精神:超越、极致和光芒。

有的,则让人“不寒而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突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2021年夏天,我们被苏炳添刷屏了。

尽管这个男人在东京奥运会上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

但却并不妨碍所有人对他的敬意和喜欢。

因为他做到了——

突破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6)

第一位跑进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

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7)

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

同样有位“突破”的中国奥运选手——

——刘长春,历史上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位选手。

更巧的是

他和苏炳添一样,都是短跑运动员。

2008年,刘长春和奥运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拍成了电影: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8)

上世纪30年代。

旧中国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

别说参加奥运,普通百姓能稳定生活都是一件奢侈事。

这种环境下,

刘长春没有教练,连最基本的训练场地都没有。

还好

祖国幅员辽阔,刘长春的东北老家有山有水有树林。

他从小就在这片黑土地上奔跑。

“一不小心”跑到大学,在运动会上把同场竞技的日本人摁在地上摩擦。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9)

因为实力强劲,刘长春差点被日本人抢去参加奥运。

几经波折,他才偷偷南下,从上海出发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

正如电影名,《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整个中国代表团,就他一位选手。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0)

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像资料里。

刘长春走在中国代表团最前面,

为了不让场面太窘迫

后面还跟着教练、官员以及几位凑数的留学生。

以上就是当时全部4亿中国人的奥运代表。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1)

193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

这与当今盛世,我们动辄数千人的庞大代表团不可同日而语。

但刘长春参赛的意义非凡。

他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就定格在刘长春奥运赛场上的起跑一瞬间。

剩下第几名,多少秒,都不重要了。

因为答案并不在那个遥远的1932年。

答案是他: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2)

许海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

是他: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3)

刘翔(中国田径项目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是他们: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4)

中国奥运代表团

但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

——刘长春

中国第一位奥运选手。

从0到1的突破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5)

(左为刘长春本人,右为影片中他的扮演者国家二级运动员李兆林)

坚韧:老娘叫谭雅

2018年有一部超狠的传记影片——

《我,花样女王》。

不要被这散发浓烈文艺气息的片名蒙蔽。

其实这是一部暴躁酷拽的电影。

原版英文名简单直接——《I, Tonya》(我,谭雅)。

所以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译名《老娘叫谭雅》,被网友普遍认为更加贴近影片的气质。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6)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7)

《老娘叫谭雅》改编自美国专业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谭雅·哈丁的经历。

和美国体育史上一段大丑闻有关。

故事有多奇葩?

饰演谭雅的“小丑女”玛格特·罗比在出演电影前读剧本时,

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故事。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8)

左二玛格特·罗比

谭雅·哈丁曾是美国花滑史上最具天赋的选手 ,

不但是全国冠军,而且还是全美第一个能完成花滑运动最高难度动作“阿克塞尔三周半跳”的女选手。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19)

《老娘叫谭雅》

所以美国想要在奥运花滑项目上夺冠

谭雅无疑就是他们“全村人的希望”。

然而这位“神奇女侠”却在参加奥运会前,

涉嫌暴力袭击自己的竞争对手南茜·克里根。

导致她于23岁的运动员黄金年龄,稀里糊涂被判终身禁赛。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0)

失业后谭雅怎么办?

为生计,她竟然跑去做了一位搏击运动员。

从“花滑女王”到女拳手,让人大跌眼镜。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1)

有影评人称这部电影:披着一张美国梦的外衣,

却讲了一个反美国梦的故事。

花样滑冰是一项充满贵族气质的运动。

训练花费极高。

所以在美国多数花滑运动员大都出身精英阶层。

比如关颖珊。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2)

“谭雅”却出生下层家庭,

所以她小时候上“昂贵”的训练课时,

老妈都不允许她中途去解手。

因为上厕所等于浪费钱。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3)

她只能憋着滑。

用力滑。

……然后尿了一裤子。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4)

如果训练表现不佳,还会被拉进厕所一顿狂揍。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5)

和多数形体优美,举止得体的花滑运动员不同。

一路被施暴长大的谭雅,行为粗鄙,审美另类。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6)

为此,她长期遭遇裁判带着偏见的评分不公。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7)

左为电影角色,右为谭雅真人

尽管谭雅想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是美国社会精致的利己主义还是把她推向了反面。

最终演变成美国体坛历史上的大丑闻之一。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8)

“小丑女”玛格特·罗比凭借“谭雅”这个角色,拿到了奥斯卡和金球最佳女主提名。

尽管主人公身负一段丑闻。

但谭雅坚韧的精神,依旧是影片取之不尽的荷尔蒙源泉。

在豆瓣上,8.0的高分,也代表着中国观众对这部“爽片”的喜爱:

“带劲儿” “有趣” “神还原”。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29)

反思:慕尼黑

慕尼黑这座城市与体育极有渊源。

除了拥有举世闻名的欧洲足球冠军俱乐部——“拜仁慕尼黑”。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0)

拜仁慕尼黑

1972年,慕尼黑还曾主办过第2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本来是当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

121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但它却成了“臭名昭著”的一次。

因为本届奥运会有11名运动员,被残忍杀害了。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1)

1972年9月5日凌晨,当大多数运动员都还在睡梦中时。

奥运村里出现了8个模糊的身影。

他们手里拎着沉重的运动包,直奔以色列队下榻的31号建筑物。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2)

电影片段

沿途没有监控,更没有保安。

而那些沉重的包里,装的都是冲锋枪和手雷。

这是一群极端分子。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3)

电影片段

两位以色列运动员们与匪徒殊死搏斗,不幸当场遇难。

还有9名运动员被劫持为人质。

警方“业余”的营救行动,引发了双方枪战。

9名人质最后全部遇害。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4)

“慕尼黑惨案”枪战现场

让当时人们无法接受的是:

仅仅在暂停比赛34小时后,组委会就宣布奥运会继续举行。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5)

于是本届奥运会中,

无论是缺席了52年的射箭比赛重新回归奥运大家庭,

还是美国人斯皮茨创纪录地揽下7枚金牌。

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幸遇难的以色列运动员,

成了慕尼黑奥运会最深的伤疤和烙印。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6)

慕尼黑奥运降半旗默哀

2005年,同为犹太人的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这次“惨案”搬上大银幕。

斯皮尔伯格甚至直接用慕尼黑这座城市,给电影命名——《慕尼黑》。

用意不言而喻。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7)

影片开始,就再现了那场不堪回首的劫难。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8)

电影《慕尼黑》片段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39)

电影《慕尼黑》片段

不过导演却将影片此后90%的篇幅,给了这场奥运会之后的故事——

复仇。

历史上,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曾派出五人特工小组。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0)

电影《慕尼黑》

对涉及这场袭击的组织者,进行横跨十年,一命抵一命的追杀。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1)

电影《慕尼黑》片段

严格讲,《慕尼黑》并不算一部体育电影。

但通过斯皮尔伯格压抑的镜头,却让观众清楚看到了:

,有多可怕。

电影结尾处,男主并没有因为同胞大仇得报,他内心就获得安宁。

仇恨成了一个无解的死结。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2)

电影《慕尼黑》

这部群星汇集的电影,借由一场世纪惨案,

反过来强有力的证明了:

奥林匹克精神所提倡的“理解、友谊、团结”,是多么可贵。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3)

超越:记住巨人们

这是一个变态的橄榄球训练营。

原地踏步一整天,不能喝水

让人渴到呕吐。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4)

凌晨三点起床,跑马拉松。

主力有个300斤的胖子。

白人和黑人还会相互问候老爹。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5)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群“怪咖”组成的球队,

后来会成为一只13连冠的传奇神话。

电影《记住巨人们》改编自黑人教练赫尔曼·布恩的真实故事。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6)

他的事迹有多“不同凡响”?

看看影片的故事背景就知道:

在70年代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黑人地位极其低下。

别说带队夺冠,就算和白人一同吃饭,都会被拒绝。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7)

在这样的氛围里,赫尔曼(丹泽尔·华盛顿饰演)上任了。

他之所以被委以重任,是因为当地政府要平息白人误杀黑人引发的骚乱。

瞧,

仅仅是个改善黑人境遇的作秀姿态而已。

并且赫尔曼只要输一场球,就会被白人高层解雇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8)

歧视和怀疑处处都在。

搬个新家,新领居隔着窗子戳他:

“这些黑人是搬运工吗?”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49)

他组织的第一场训练,白人主力全部缺席。

唯一到场的,还是个体重300斤的替补。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0)

赫尔曼用了两招来整合球员。

第一招,了解。

一个白人 一个黑人,两人同住一间寝室。

必须像朋友一样互相了解,甚至要知道对方的家庭情况。

说不出来的,开除出队。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1)

第二招,感化。

片中有一个场景,赫尔曼站在盖茨堡战役故地,告诉自己的球员:

这底下躺着5万名士兵为了种族融合牺牲的青年人。

盖茨堡战役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转折点,预示着奴隶制走向终结。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2)

赫尔曼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逐渐把球员捏成了一个整体。

里面甚至有不少人结成了一生的“莫逆之交”。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3)

而他们不断取得的胜利,

也在弥合自己所在小镇长期撕裂的族群关系。

片中有这样一场戏:

球队里的黑人球员过马路时,被白人警察拦住。

摇下车窗,打量他。

黑人紧张的结巴。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4)

因为在当时的美国,一个黑人被白人警察拦下,往往意味着“危险”。

却没想警察说:

昨晚的比赛,你们打出了20年最好的防守

代我向教练致敬。

警察口中的教练正是赫尔曼·布恩。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5)

《记住巨人们》是一部情绪饱满的励志电影。

非常完美的诠释了体育运动最崇高的精神——

——超越

不仅超越自己的极限。

也超越仇恨,超越偏见。

正如赫尔曼·布恩所说:

“我不管你们是黑的还是白的,是富的还是穷的,在这球场上,我们要努力胜利”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6)

除了以上电影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体育题材影片还有很多。

比如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一位父亲和两个女儿圆梦的故事。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7)

再比如《极速风流》,两位顶级赛车手的“瑜亮之争”。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8)

电影里的体育故事,不仅是简单的再现某项运动或者赛事。

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

时任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赛前让球员反复观看的,不是战术板。

而是那部《记住巨人们》。

他用一部电影点燃了球员的心,

团结,超越,然后胜利。

这正是电影和体育相结合的魅力所在。

讲述奥运会运动员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59)

2001年中国男足第一次打进世界杯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波鲁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