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近日,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聊城市东昌府区工农融合乡村振兴项目获批聊城市郑家镇积极探索,开启项目示范区建设“新模式”,围绕“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乡村建设逐步完善 乡村治理持续提升”三个发展定位,力争通过示范区建设,实现镇域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兴、治理优、居民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山东聊城按下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聊城按下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键(项目区建设开启)

山东聊城按下重点项目建设加速键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近日,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聊城市东昌府区工农融合乡村振兴项目获批。聊城市郑家镇积极探索,开启项目示范区建设“新模式”,围绕“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乡村建设逐步完善 乡村治理持续提升”三个发展定位,力争通过示范区建设,实现镇域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兴、治理优、居民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全程跟进陪护 开启“管家模式”

骄阳似火,蝉鸣阵阵,郑家镇后董村的小胡同里却热闹起来,各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聊得不亦乐乎。“我觉得路灯是必须要装的,晚上乌漆嘛黑的确实有安全隐患。”“同意,下水道也得挖,要不下雨真出不去门儿。”与此同时,包村干部任肖彤和张怀孟认真记录下村民的改造意愿,这小小的胡同俨然成了露天民情议事厅。原来,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郑家镇在每个村都明确了一名科级干部和两名中层干部帮包,并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责任,确保项目谋划扎实、论证充足、建设条件研判精准。6月份以来,帮包科级干部先后多次在村内走访,分别召开党支部会、群众代表会和胡同长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把项目实体化、具体化,先将初步规划落到图上,再由专业造价公司和设计出具体施工图纸。帮包科级干部全程跟进,做好“宣传员”“监督员”“讲解员”,开启全方位服务的“管家模式”。

全员调动参与 开启“互动模式”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是郑家镇在项目区建设中倡导的理念,经过前期的“共绘蓝图”,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号召村民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区建设也更加容易。郑家镇创新探索“信义乡村”治理模式,通过信义积分和以工代赈的方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根据《山东省推广以工代赈工作实施方案》,主干道下水道修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等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计划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目前正在与市发改委对接,项目方案正在细化过程中”。郑家镇副镇长李远介绍说。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今年首批落实“以工代赈”要求的项目。同时,镇政府与村党支部签订约定协议:中央专项公益金投资部分项目,各村配套实施部分项目,鼓励群众出资出策、出工出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参与示范区建设和管护的热情,增强示范区自我发展动力,自觉维护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真正实现村民从“台下看戏”到“上台唱戏”的转变。

全面精准开方 开启“定制模式”

“这一趟街本来就有电线杆,只需要安装路灯盏就行。”“咱们主街北侧就挖一条390米的单侧露天排水渠,这一块玉米地铺设200米的下水管道,通往村西的水塘里。”为能更精确的“把脉开方”,郑家镇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师、设计师、帮包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以线上看卫星地图、线下看村貌地形的方式,多次下沉田间地头实地测评、召开碰头会核对数据。后期,郑家镇将立足示范区特色经济、土地平坦、集中连片、水资源丰富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振兴示范区粮食规模化、设施农业高效种植特点。同时,通过建设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功能性建筑、景观建筑、大田景观,辅以独特的设计,保持示范区内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

全域联动破题 开启“共享模式”

郑家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守护农业安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产品扩量增质,将温集村、蔡庄村、莫庄村等村庄的土地进行整合,打造现代规模农业,由亿沣、鲁望等专业种植公司进行统一托管,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将农户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工业优势条件,以及龙头企业和社会主体作为示范区建设运营生力军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企业就业岗位,或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带动农民收益提升,做到工农互促,逐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农户与村级集体、农户与企业、村集体与企业之间长效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引导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企业项目建设,探索示范区发展建设与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动能,让农民分享一二三产业带来的增值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任肖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