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高考命题时间和题材时间段吗?

往年全国高考时间统一定在6月7,8号。

今年由于疫情国家教育部在2020年3月31号宣布全国高考延迟一个月,定为7月。4月20号宣布湖北高考跟全国同步。北京高考为7号-10号,为期4天。

高考题型简介(关于高考出题时间和考试题材的准备)(1)

高考时间定了,那么大家最为关心的高考命题时间和要准备的题材内容特别是热点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高考考卷什么时候出题?

高考出题老师构成有大学教授,高中特级教师,大部分为大家教授。高中的命题老师大多为常年出题的特高级教师。

这些老师会在一年的高考结束之后,通过观察考试成绩,老师和考生的反应,媒体的报道,来进行下一年的出题工作。

出题时间一般是2个月左右,准备时间较长,出题地点出题人员严格保密,但不排除出题人身份泄露的情况(一些教育出版商出版的押题,猜题资料,通常是根据出题人自身的专业、擅长科目来押题,猜题的) 。

高考试卷的印刷一般在考前10-20天内派专人保管。出题人在出题时和出题后严格限制与外界交往,避免试题泄露,非法交易。

大多数地区出题人会被安排指定地点(严格保密)没收通讯工具,衣食住行专人提供 (报纸一类的当然可以看 还可以看电视等),出题后在考试未结束前不得离开,专人看护,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进行阅卷指导分析。

高考选题的时间一般会早于命题时间的,往年大约在3、4月份左右就会开始选题了,五月份就正式定稿了。

高考命题后,命题人员是不能允许离开的,所以这么看来高考命题定稿时间大约为每年的4月底,5月初。

今年由于疫情延迟一月,那么今年的高考命题相应的时间对应推迟一月。

哪个时间段的新闻热点话题什么的,大家应该怎么准备大致清楚了吧?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大家可以根据2019年的高考特点来准备下阅读和写作题材。

2019年全国共有八套英语试题。

整体情况:

全国八套卷子里,综合看:2019年高考英语,原创文章占比16.98%。

余下这83.02%的文章,百分百出自外国媒体/网站。

也就是说,高考英语八成以上文章出自外媒。

而原创文章用在比较简单的阅读和语法基础。

而其他阅读题型,特别是拉开分数差距的难篇阅读,基本是铁打的外刊,而且改动很少。

哪些外媒成为最受高考青睐的出题来源?

绝对权威的外刊高考人气榜:

1.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一家高冷的美国严肃纸媒。

三篇文章入选今年高考:北京卷阅读 D和天津卷完形填空和阅读表达,天津卷的同一张卷子上,居然两篇文章是出自这里,今年1月和4月才面世的新文章。

2.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

3. 《每日邮报》Daily Mail

4.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5.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6. 《时代周刊》Time

7.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8.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9.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10. 《美国之音》VOA Learning English

11. 《新闻周刊》Newsweek

12.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13. 《每日快报》Express

14. 《百老汇》Broadway

15. 《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

像《华盛顿邮报》今年这样,一家媒体能有三篇文章入选同一届高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历年其他媒刊了。

多篇入选的原因:

因为近年以来,外媒多数被墙,《华盛顿邮报》是硕果仅存的几家不靠科学上网便可直接访问的严肃媒体网站之一。

但是,从2019年6月起,《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网站也已经无法访问。

从外媒分布看,出题材料来源比较分散,不让会大家容易知道他们的来源。

比如2017年江苏卷C篇直接取自5月刚出版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就是高考前一个月才出来的文章。

但接下来两年,《经济学人》没再登上过高考题源名单。(明年会不会再出现,也许机会大了很多哦!)

所以说:通过外刊准备高考,没必要也不可以只盯一家看。

所以,今年的题源多半不会用到《华盛顿邮报》。

尽管高考题源分布广泛,但我们循着一个思路,还是能抓住一些特点。

高考出题,大报占大头。

取自外媒的全部44篇高考文章(包括完形填空等),其中68.2%是大报。

如果只看传统阅读(就是阅读单选的文章),这个比例更是达到70.4%。

过去三年的高考题,露脸的小报基本上不一样。

除了这两家讲鸡汤故事的: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和美国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这份榜单中,有三家媒体特别值得注意:

《科学美国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这三家都是老牌美国媒体(《科学美国人》还是美国最早的杂志,1840年代就有了,也是我们外刊课上的常客)。

比起那些名头响亮的外媒,这三家略微低调的严肃报刊却几乎年年入选中国高考。

从内容来看,大报小报和实用类文章各有侧重:

实用生活类,小报类关心别人的生活,大报类关心全人类死活。

比如实用类题材,近几年高考很火,大概是为了证明我们学外语不只用来应试,更能在日常生活里了解外国生活。

高考里的小报文章千年不变,只关注一类话题:鸡汤励志小故事。

大报/严肃媒体。

这些文章的关注点基本可以概括成四个字:人类命运。

而且这类严肃文章中,人文社科理工科约1:2。

从内容来讲,对于哪类大报文章容易入选,出题人的胃口其实很明显。两个例子先体会下:

全国卷Ⅲ的阅读 C篇,取自1999年出版的一本书“The Golden Age of the Newspaper”(《报纸的黄金时代》),讲的是1830年一家美国报纸的出现,首次把报纸售价定为1美分(而且名字就叫《美分报》),从此让这种纸媒从富商政客专属变成了人人买得起的大众标配。

还有江苏卷的阅读 C,出自2010年一本有意思的书,讲洗衣机如何改变世界。

总之,说来说去,高考喜欢的严肃文章,基本上是同一种套路:

一个人、一种事物、或者一种新的科技,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说的更明白点:高考考察的不是你了不了解一门具体的技术,而是看它带来的社会反响。

《万物简史》(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用进了江苏阅读B篇和任务型阅读。

甚至,连标题 The Cost of Thinking 都是直接从书里拿过来。

另外还有个关键问题:时效性。

整体来看,去年入选高考的外刊文章中,三分之一(32%)是近3年发表,五年内的新文章占比59%。

并且,新近发表的文章往往自带话题性,譬如当下热门的科技新知。

上海卷C篇,用到《科学美国人》2018年一篇文章,讲的是全球照明增长会使夜晚消失的故事。

北京卷D篇更是直切热点:用《华盛顿邮报》今年2月才出的文章讲述气候变化如何改变海洋颜色。

天津卷。阅读表达(就是读完文章回答主观题),文章用的是今年4月1日才刚刚出来的《华盛顿邮报》。

不过也有历史比较久远的文章入选。 去年高考岁数最大的文章,全国卷Ⅱ的完型填空。这篇关于主角与迷途小狗的故事,出自1994年的《读者文摘》。

文章讲的是,主角通过报纸上的寻狗启示找到狗狗的主人,并跨越250英里送它回家。

如何找合适文章?

一是文章长度。

文章平均长度:300-500词。

二是词汇难度。

今年各省高考文章高考阅读的词汇超纲比例为7.82%。

其中,超纲率最高(也就是难词出现最多)的试卷是全国卷Ⅰ,达到10.55%。

最后总结:

高考无难事,只要爱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和知识面,你就是高考阅读真题的发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