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程化作业加快进度

相较于项目上混凝土送检试块的制作,淤泥实验多出了胶凝材料配比、质量称取、均匀搅拌、试块盒垫纸刷油贴标签等步骤,同时因为淤泥的流动性较低,对振捣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实验针对淤泥搅拌、材料称取等进行分工作业,主要区别开了干手、湿手分工,提升了实验速度,且因为分工合作,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流程熟练度更高,试块质量有所提升。

2 添加冗余信息

在一些818的帖子中,由于id信息过多,常常出现相当于马赛克没有打上的效果,但规律没有好坏之分,合理的利用规律就可以受益。对于实验来说,在试块贴上标签的同时,我们应当在标签上写下待检测日期,并将试块按照一定顺序摆放,且在电脑上做好记录,这样即使部分信息丢失,也可以很快的进行还原。

3 跳出舒适区,改进工艺

淤泥的流动性较差,采用常规混凝土试块的添加-振捣流程,容易导致试块下方出现较大的空隙,影响试块质量,改进后进行多次加入与振捣,然后将表面进行抹平。而针对淤泥试块过多、尺寸较小的问题,将养护箱内部进行调整,能够同时放入更多的70.7mm试块。

试块制作经验分享(如何搓出漂漂亮亮的试块)(1)

网络图片

改进后的淤泥试块重量均匀,且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观感高于浇筑后未通车的混凝土路面,测试强度的方差也随着方法的改进逐渐缩小,试块各类信息一眼可见,漏检现象基本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