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四世纪末,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发生了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

这次改革的背景和经过是怎样的呢?

公元前326年,武灵王赵雍继承了赵国的国君之位。赵国先前几代时间里,内乱不断。宗室内自认为有资格当国君的,往往喜欢参与夺取国君之位的内斗,赵国几代国君都在血腥政变中上台。赵国因此无暇他顾,在战国诸雄中处于弱势地位。

赵武灵王下令胡服骑射有没有改变(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1)

而此时的齐、秦、楚三国早已先后完成改革。不管改革程度的深浅如何,这三国基本上分别统一了东方、西方和南方。只有北方,从函谷关沿黄河向东,还并列着韩、魏、赵、中山、燕诸国。此时已经进入战国中后期,每个国家若不能发展壮大,就有被别国兼并的危险。这是春秋以来的大势所趋,也是各国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赵国横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在它的北面,有着广阔的、有待开发的地区;假若它能统一这片地带,就很有可能成为秦楚那样的强国。但是,那里存在着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部落,这些游牧力量时常南下侵扰赵国,反而造成赵国的灾难。还有中山国,像把匕首深深插入赵国腹地,更是赵国的腹心之患。中山国曾经被魏灭国,但很快又复国。魏国和韩国,早已从当初的三家共灭智瑶的联盟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

赵武灵王下令胡服骑射有没有改变(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2)

中山国位置

赵国面临的这些威胁,极大地牵制了赵国的力量,使它不但无法向南与诸侯争霸中原,反而使赵国四面受敌,成了一个四战之地。

有鉴于此,赵武灵王的祖先早就有所规划。在北面,赵简子、赵襄子“不塞晋阳以及上党”,“并戎取代以攘诸胡”,目的就是要消除赵国的北顾之忧。这些规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没有取得成功,在他们以后也没有什么进展。

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赵国的国势也因此始终不振。武灵王即位后的十多年间,赵国还是处于这个状态,所以遭受了不少的挫折和失败。比如,武灵王元年(前325年),赵国被齐败于平邑,大将韩举为齐国所俘;三年(前323年),韩、魏、燕、赵、中山“五国相王”,赵以“无其实”,只敢称“君”;八年(前318年),魏发起合纵攻秦,赵军和韩、魏之军一起败于函谷关;十三年(前313年),赵的黄河边防重镇蔺邑被秦攻占,将军赵庄也被俘;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赵国危机四伏,屡战屡败。

怎样克服这些危机,使赵国强大起来,这是摆在赵武灵王面前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根据赵国所处的形势,赵武灵王的方案是:遵循祖先赵简子赵襄子的战略。

赵国首先要消灭中山国这个腹心之患,进而解除北顾之忧。赵武灵王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和亲身的实地考察,决心“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因此,赵武灵王从十九年(前307年)起,开始向中山进击。但是,战争的实践给他一个当头棒喝:如果不彻底改革军制,那么就无法实现“简襄之意”。因为传统的战车部队,在轻便灵活的胡骑(中山国文化上已经华夏化,但实质是汉化较深的狄人,白狄)面前,显得太笨重迟缓了;无法战胜中山国,怎么能在塞北山地与胡人周旋呢;只有变革军制,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于是,赵武灵王提出了一个改革计划----“胡服骑射”;吸取敌人之长,用以消灭敌人。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行动。赵武灵王认为,要想强大必须学胡人骑射,要骑射必须胡服(中原服饰宽袍大袖,不便作战),而要着胡服就要破除中原文化的“礼”。这实质上是一场革新与传统的斗争,只有突破传统礼制的限制,才能改革强军。

赵武灵王下令胡服骑射有没有改变(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3)

赵武灵王于是与重臣肥义、楼缓等人商议,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果敢地发出变法令,并率先穿上胡服。朝廷中墨守成规的宗室和大臣们立即群起反对。赵成、赵文、赵造、牛赞之流,有的攻击胡服,有的指斥骑射。他们抬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等论调,和武灵王展开一场大辩论。武灵王援引赵国的历史,结合赵国的局势,雄辩地粉碎了他们的种种谬论。

赵武灵王驳斥赵成说:“我国东有齐和中山,北有燕和东胡,西有楼烦和秦韩,没有骑射,怎么守卫呢?以前中山倚仗齐国,侵暴我国的土地,掳掠我国的人民,引水围攻我国的镐城,几乎失守。先王深以此为恨,却无可奈何。现在我变服骑射,为的是便利上党的地形,报中山之怨。而你坚持旧俗,违反简主襄主的遗意,反对变服,忘了国家的耻辱。你所说的不过是习俗,我却是要战胜习俗。”

赵武灵王对赵造说:“常言说得好,根据书本来驾车,不能充分利用马的特点,根据古代来定今天的制度,不能通达事物的变迁。那些一味模仿古代的学术是不能用来指导现在的。”

赵武灵王训斥牛赞说:“时间地点不同,利弊用途也不一样。兵器是人造的,人不能受兵器的支配。兵器不适用,为什么不可以换?习俗不便于事,为什么不可以变?那又重又长的甲兵不能逾越山险,仁义道德的说教不能使人臣服。你竟然利用官府的旧典籍破坏我的事业。”

赵武灵王下令胡服骑射有没有改变(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4)

赵武灵王塑像

经过如此激烈的反复论战,反对派的声音被镇压下去了。于是,“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改革运动便在赵国迅速地展开了。

其实,在赵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这个神说的是赵简子一次患病,梦游天界,见到一些异象。后来有人给他解梦,预言他的后嗣要“革政而胡服”,统一北边。赵简子听了,把预言记下来收藏在官府中。这种怪力乱神的故事当然荒诞不经,但是它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赵简子以及赵国的有识之士们早有“革政而胡服”的理想和愿望。

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在赵武灵王的努力下实现了,赵国朝野上下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变法的效果很快就在军事上表现出来了。在短短几年之中,赵国就灭了中山国,使林胡、楼烦臣服,赵国北方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样促进了华夏和北方各族的融合发展。

赵武灵王下令胡服骑射有没有改变(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5)

战国后期形势图

总之,赵武灵王在赵国山川形势和国际竞争局势的压迫之下,图强而变法,用胡服骑射来进行改革。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数一数二的强国。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