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能否起效,最关键的是皮肤的相关部位能否吸收相应功效成分。例如,美白成分通常需要渗透进入表皮最深处的基底层,而像抗皱成分需要渗透进更深的真皮层才能起作用。然而,化妆品的透皮吸收虽然非常重要,却因为皮肤屏障的存在而十分困难。为了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不断有关于透皮吸收的新理论、新模型被提出,配方设计人员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
你可以改变几个平常护肤步骤,使护肤品中的功效成分更有效地进入皮肤,发挥更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法,就是基于现有的、被广泛认可的透皮吸收理论及模型所提出的一些促吸收方法。
让皮肤喝足水份
当皮肤吸收大量水分、充分水合后,屏障功能下降,有效成分更容易从角质层细胞透进来。 为了避免皮肤中水份含量不足而影响化妆品功效产品的吸收,可以先使用化妆水,让皮肤喝足水分。或者,如果不愿意额外花钱去买一瓶水的话,也可以化繁为简,充分利用平日洗脸时皮肤的水合:洗完脸后尽快开始护肤步骤,不要等到皮肤都干了再去涂抹护肤品,更不要不洗脸就护肤。
其中,通透量(J)由D(有效成分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扩散厚度(L)、K(辛醇-水分配系数)、C(外用有效成分的浓度)决定。当某种成分确定,也就是D、L、K都确定时,浓度越大,则吸收量越大。因此,在考虑了多种因素后,配方师经常会增大产品中活性物浓度,以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
假设有一种美白精华,其中美白成分的浓度已经达到最高。如果涂完这种美白精华后马上进行下一护肤步骤,比如涂乳液,结果二者混合,人为地稀释了原来的具有最高活性物浓度的产品。这样将使Fick定律中的C变小,向皮肤渗透的内在动力减小,从而大大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进而影响了产品效果。 另外,产品涂抹在皮肤上后,水分与某些特殊油脂挥发,也使活性物浓度增加,有助于吸收。为了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水分挥发和功效成分吸收,需要让精华在皮肤上停留一段时间。
按摩促吸收
渗透压理论是众多皮肤吸收模型中的一种。渗透压理论指的是,存在一层半透膜,只容许某种混合物中的一些物质透过,而不容许另一些物质透过。半透膜隔开有浓度差别的溶液,其溶剂通过半透膜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为维持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渗透压越大的话,渗透能力越强。
皮肤就是这层半透膜。它外侧的渗透压越大,有效成分的吸收越好。使用产品时,加大涂抹力度相当于施加了外力,使渗透压升高,增强了有效成分透皮吸收能力。
还有重要一点,透皮吸收的途径包括通过皮肤毛囊的吸收。按摩能使一些小颗粒的活性成分进入毛囊内部,而毛囊经常是深入皮肤的,所以活性成分进入了毛囊,可以认为是进入了一条进入基底甚至真皮层的捷径。我曾参与过一项关于按摩与渗透的初步研究:大小约320纳米的活性成分添加在水凝胶中,在没有经过按摩与经过一定按摩后,其渗透至皮肤的深度为0.3微米和1.5微米。这证明了按摩对于活性成分吸收的重要性。
所以,使用产品时的正确按摩对于产品效果的提升是有益处的。
打造皮肤隔离环境
面膜贴对活性成分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它将局部皮肤封闭起来,增加皮肤水合化程度。同时皮肤温度上升,有利于分子运动(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
所以,我们可以模拟面膜贴促吸收的原理,在使用精华类产品后,增加一层覆盖物以增强吸收。这种思路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上已有应用,检测化妆品终产品及其原料对人体皮肤潜在的不良反应时所做的斑贴实验,利用的就是此原理。 那我们自己可以采取哪些类似的措施呢?
•使用化妆棉。将质地致密的化妆绵润湿后涂于已抹好化妆品的皮肤上,针对色斑等需重点解决的部位进行精准处理。
•使用化妆品绵 隔离成分。不过使用什么隔离成分是个问题。凡士林封闭性好,但将其涂到化妆绵上的操作不容易。
•使用保鲜膜。用保鲜膜覆盖涂好产品的部位,隔离效果非常不错。
•使用一些厚重的膏霜。油包水的膏霜产品可能会更适合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前后两层精华和膏霜料体之间会不会互相影响。
协同使用,效果最好
这五种吸收加强的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你可以配合几种方式一起使用,比如先去角质,然后使用化妆水让皮肤喝足水分,接着在使用产品后让产品多留一会儿,接着进行按摩,最后甚至使用包裹层以进行全方面的促吸收方法;同时,一种促吸收大法的也包含着另一种大法的原理。所以促吸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虽然说在一些特定的产品中,使用某一种促渗透的方法可能会没有效果,但是,如果有多种方式一起向着有利于吸收的大方向进行,这些有利因素积小成多,最终护肤效果也会有大的改善。
小编曾经短暂在韩国呆过一段时间,如果有关于韩国化妆品(3CE)真伪鉴别的问题,欢迎加小编微信咨询:【mm657421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