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有机化合物实验现象归纳

1.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2.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容器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3. 加热(170 ℃)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

4.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

5. 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苯与液溴在有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褐色的油状液体。

8. 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去

9. 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钠在底部缓慢反应,生成气泡

10.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油状液体生成。

11.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12.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有机化学实验易错点总结)(1)

二、有机物的检验辨析

1. 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2. 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提醒: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

—CHO+Br2+H2O―→ —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3. 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4. 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

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提醒:(1)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2)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5. 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

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

 (检验水) (检验SO2)(除去SO2)__(确认SO2已除尽)

澄清石灰水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检验CO2)      (检验CH2===CH2)


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有机化学实验易错点总结)(2)


※有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热方面

(1)用酒精灯加热: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的有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蒸馏石油的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2)水浴加热:银镜反应(温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水浴)、蔗糖的水解(热水浴)。

2.蒸馏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冷凝管一般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剂的流动方向与被冷凝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应相反。

3.萃取、分液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萃取剂与原溶剂应互不相溶;若是分离,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发生反应;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冷凝回流问题

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5.在有机制备实验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品的产率

常用的方法有:①及时蒸出或分离出产品;②用吸收剂吸收其他产物如水;③利用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有机化学实验易错点总结)(3)

典型有机物制备实验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 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CH3-CH2-OHCH2=CH2↑+H2O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 (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 2H2SO4(浓) 2C+2SO2↑+2H2O ;C + 2H2SO4(浓)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 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有机化学实验易错点总结)(4)

苯与液溴反应

1. 药品:苯、液溴、铁粉、蒸馏水、AgNO3溶液

2.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锥形瓶、导管

4.反应原理:

5.现象:(1) 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2) 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3)锥形瓶中生成浅黄色沉淀。

6.注意点:

(1)反应用的是液溴,而不是溴水。

(2)制溴苯反应中,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2Fe+3Br2=2FeBr3。

(3)跟瓶口垂直的长玻璃管兼起导气和冷凝的作用。

(4)导管出口不能伸入水中,因HBr极易溶于水,要防止倒吸(5)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HBr遇水蒸气所形成的。

(6)烧瓶中生成的溴苯因溶入溴而显褐色。提纯的方法是:将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溴苯比水密度大,沉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溴苯。

Br2+2NaOH=NaBr+NaBrO+H2O

(7)粗溴苯提纯后,可进一步精制,其方法是①水洗(除去可溶性杂质FeBr3等),②碱洗(除去Br2),③水洗(除去NaOH等),④干燥(除去H2O),⑤蒸馏(除去苯)。

酯化反应

1. 药品:乙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

2. 装置:

3. 步骤:

1、按照装置图连接仪器;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的冰醋酸。用酒精灯小火加热试管3—5min;

3、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4. 反应原理

5. 现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6. 注意点:

1、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能否颠倒?不能

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吸水剂

3.得到乙酸乙酯是否纯净,可能含哪些杂质?乙酸、乙醇

4.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① 中和乙酸;② 溶解乙醇;③ 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5. 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

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暴沸

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