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1)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2)

经脉循行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3)

图片选自《针灸学》(五版教材)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尖端,沿着食指上缘,经过拇指、食指歧骨之间的合谷,向上行于腕后两筋之中的凹陷处,再沿前臂上缘,入肘外侧,然后沿上臂的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出于肩峰的前缘,再向后上行到脊柱骨之上的大椎,向下进入缺盆,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膜,连属大肠

它的支脉,从缺盆处向上走至颈部,并贯通颊部,进入下齿龈中,再从口内返出而挟行于口唇旁,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再上行挟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功能主治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1.牙痛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4)

该条经脉循行“入下齿中”,所以可以治疗牙痛,尤其以下牙痛为主。

那么,上牙痛呢?

也是可以的,但不是上牙痛的主穴,可作为配穴使用。

后面会讲到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它“入上齿中”,上牙痛一般选取胃经穴位。

但是,同气相求,手阳明、足阳明,均为阳明经,说手阳明大肠经能治上牙痛,也不为过。

2.颈肿、脖子痛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5)

手阳明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颈”。

缺盆就是锁骨上窝。

颈肿,就是颈部肿大,涉及到的疾病有很多,比如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肿大、颈部脂肪瘤、颈部的占位。

还有颈部的疼痛,都可以治疗。

3.主津所生病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6)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而大肠主津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

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机能失常,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症;若大长肠实热,消烁精液,或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口干口渴

4.上肢疼痛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7)

该条经脉在上肢部,经过食指、虎口、上肢前外侧、肩前。

所以这些部位的疼痛,可以选取手阳明经的输穴来治疗,“输主体重节痛”嘛。

年过五十,易患肩周炎。有的扎针效果不好,那么,就得考虑一下,经络是否选对。这条经脉的适应症,以肩前疼痛为主。

5.鼻出血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8)

很简单,第一,经脉过鼻;

第二,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

6.目黄

这个也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之前讲过眼诊,图示如下: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9)

眼白的部分,肺所主,目黄,就是指的眼白部分发黄。

目黄,黄疸患者较为常见。临床注意辨证施治。

7.口眼歪斜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10)

手阳明大肠经“还出挟口,交人中”,环绕了口唇,所以,对于面瘫引起的口眼歪斜,也是有效的。

预告

商阳

◆◆——THE END——◆◆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11)

针灸往内是补往外是泻(68.手阳明大肠经)(12)

来之,安之,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