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这是科学试验得出的结论。

美国一位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试验,将一组听过莫扎特编号为K448钢琴练习曲的学生,与没有听过的一组,另外听了其他音乐作品的一组学生相比较。

结果发现,听过莫扎特的学生,智商水平平均高过其他组8-9分。

心理学还有一个专业名词“莫扎特效应”,因为当音律每20-30秒重复出现的话,对人类大脑中枢神经会产生影响,而世界上只有莫扎特的音乐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因此,全世界的胎教,用得最多的教材,是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

现代的妈妈们,应该很少有不知道莫扎特的,因为你怀孩子的时候,一定给他(她)听过《K448练习曲》,孩子出生后,也一起听过《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吧?

如果没有,别慌,马上补救还来得及。科学试验还证实,莫扎特的一些音乐,对所有人都有激发大脑活力、提高智商的作用,甚至在医学上,还可以用于治疗癫痫、精神疾病等。

当然,后来又有很多人经过实验证明,不是所有莫扎特音乐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并警告世人不要过度依赖莫扎特音乐来提升智力水平,也不要以为智商高了,就不用努力了。

这些人无疑是对的。但我想,无须谁警示,大家都知道,音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2)

但无论如何,莫扎特不愧为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他十几岁的时候作的曲,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最著名的歌剧有《费加罗的咏叹调》《魔笛》《唐璜》。

现代人一生中至少听过一次他的音乐。因为许多流行音乐的素材,和许多流传很广的旋律,都取自莫扎特的作品。

台湾歌唱组合SHE的《我不想我不想长大》,主题就借用了莫扎特的《G小调第14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旋律。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3)

奥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的主题音乐,也同时获得了最佳音乐奖。电影的音乐创作,就是用莫扎特的作品《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进行改编的。

在片中,该曲多次参与故事叙事、抒情,还很好的烘托出了壮丽的非洲景观。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4)

可以这么说,世上除了莫扎特,没有一位音乐家的音乐,能对后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虽然莫扎特已经去世250年,但他的知名度,在所有音乐家中,一直都是稳排第一。

如此成就的天才音乐家,却一生劳作,终身穷困潦倒,36岁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是天妒英才,还是过度透支?

01 神童的铸就:父母教育的成功之处

其实,用音乐进行胎教,并不是科学家发现的,而是音乐家自己的发明。

1756年1月的某天,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一个男人正对着妻子拉小提琴,而他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坐在床边,也在一把大提琴上弹奏着,两夫妻一起对着未出世的孩子,演奏了一首刚学会的名曲。

这一对夫妻,就是后来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的父母,他们是一对音乐家,正在对未出生的小莫扎特进行胎教。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5)

莫扎特的父亲是宫廷的副乐长,同时还是地方大教堂的管风琴手,有着很高的音乐素养。为了教女儿(莫扎特的姐姐)弹钢琴,他自编了一本教材《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则》。

后来,为了教儿子莫扎特拉小提琴,他又编了一本《小提琴实用基本教程》,这两本书后来都出版,成为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献。

莫扎特的父亲发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开始对他进行悉心教导。

除了教他弹钢琴、拉小提琴,还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学习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为莫扎特今后创作大量音乐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莫扎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宝妈乐观、幽默、智慧。莫扎特的母亲安娜本身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手,生了孩子后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操持家务,和照看孩子上面。

安娜性格幽默、乐观,待人宽厚仁慈,莫扎特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礼貌待人,谦逊质朴。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6)

通常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大都很傲骄,脾气大,或者孤僻,难以沟通。但莫扎特却不同,他听话、温顺,对谁都和蔼可亲,又聪明伶俐,逗人喜爱,这是母爱的影响。

第二、父亲有教育家的才能。莫扎特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他所有的音乐及文化知识,都是父亲亲自教的。

莫扎特的父亲不但自己有极高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他还懂得一些儿童心理。

当他看到年仅4岁的儿子小莫扎特,模仿大人作曲,将墨水弄了一身,他没有冲孩子发火,也没有讥讽,而是给孩子一个欣喜的拥抱,和大大的赞扬。

天才需要发现,也需要鼓励和呵护。

在带孩子们游历欧洲各国演出的过程中,莫扎特父亲还不忘对孩子们的教育。

在漫长的旅途中,父亲规定两个孩子必须每天记日记,而且是用当地的语言来记。这样强化训练孩子们的语言学习,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多种语言。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7)

第三、潜移默化。莫扎特的家庭环境,无处不是音乐。父亲由于工作原因,每天会在家里进行练习和创作,有时还将同事带到家中来排练,每天还要教莫扎特的姐姐弹琴。

小莫扎特就是这样耳濡目染,日日侵泡在音乐的世界里。

第四、适时施教。小莫扎特从小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每当父亲教7岁的姐姐弹钢琴时,他就会丢下手中的玩具,在旁边当旁听生,久而久之,他还要向父亲提问,指出姐姐的指法不对。

有人说莫扎特是无师自通,虽不完全正确,但莫扎特的确智商高,记性好,他靠旁听完成了钢琴启蒙,显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父亲觉得应该提前教他学琴,而此时,他才年仅3岁。

一个人能成为神童,无疑与父母优秀的基因、先天的智商水平有关,而胎教的作用也显而易见,但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后天环境的熏陶,和方法得当的教育。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8)

02 提前透支,悲剧人生的开始

莫扎特6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小莫扎特和她的姐姐开始环游欧洲,进行巡演。

在这里要先安利一下老莫扎特这样做的原因。

欧洲十八、十九世纪时期,音乐非常盛行,可以说人人都懂音乐,每家每户的男男女女,都会几样乐器,不要说有钱人,连他们的女仆,都会弹一手好钢琴。

因此,一个人如果要立志做音乐这一行,当音乐家,那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演出,扩大知名度,才能引起皇室、贵族和宗教界的重视,以谋得一个体面的职位,成为宫廷或教堂乐师。

拿中国的话说,就是吃上皇粮,终身得到保障。

莫扎特的父亲虽然是优秀的音乐家,是宫廷的副乐长,同时还是地方大教堂的管风琴手,有一份不高但可以养活一家人的薪水,但经常要受主教大人的排挤、打压。

那时宗教势力十分强大,艺术家地位很低,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华和名气,都只能是教堂和宫廷的仆役。

同时,18世纪的欧洲十分混乱,大小王朝林立,国界版图变化无常。德国和意大利都分裂出了上百个小公国,每个小公国都有一个朝廷。

这些小王朝的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是生活,他们纷纷对艺术竞相资助,一半原因是出于王朝和贵族之间的竞争,一半是附庸风雅。

但客观上,欧洲的艺术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发展的沃土,音乐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9)

莫扎特的父亲觉得,这是让儿子出人头地的最好时机。

莫扎特的父亲看到儿子有罕见的音乐天赋,觉得不能白白浪费,应该让他尽快出名。孩子出了名,生活就有了保障,而作为父亲,他在地方教堂乐队和宫廷乐团的地位,也会得到巩固。

基于以上原因,莫扎特一家首先来到慕尼黑,开始了第一次旅行演出。

莫扎特的父亲除了教学有方,还是一个很好的经纪人,他四处宣传有两个孩子的音乐才华,贵族们都喜欢以对音乐的热爱,来显示自己的高雅。

因此,他们纷纷邀请莫扎特一家去演出,很快两个“神童”就出了名,惊动了宫廷,得到了选帝侯的邀请,也得到了许多赏赐。

第一轮巡演取得巨大成功,莫扎特的父亲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严格地训练姐弟倆,加强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钢琴家和小提琴家的水准。

实际上,他是要制造出“音乐神童”的更大宣传效应。

莫扎特父亲的这种理念,哪怕在今天的商业化演出时代,都是很先锋的,他的动机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但这样的话,孩子的负担开始加重了,姐弟俩那时候一个10岁,一个6岁。

小小年纪就要承受父辈沉重的期望,是莫扎特人生悲剧的开始。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0)

03 繁重的演出和旅行

此后,一家人又去维也纳巡演,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被多次邀请到奥地利皇宫去演出,还成了皇帝、皇后的宠儿,皇子们的朋友。

莫扎特一家成了抢手货,贵族们纷纷以请到他们去家里演出为荣,这样两个孩子的时间就被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时间。

长期超负荷的演出,必定会产生恶果。莫扎特生病了,一家人重新回到家乡萨尔茨堡。

此后许多年,莫扎特一家又去了巴黎、法兰克福、布拉格等等地方巡演,莫扎特从儿童到青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1)

这些演出,对莫扎特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在这些演出中,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不同的音乐、戏剧,他的学习能力超强,很快能吸收到不同文化、音乐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但同时,繁重的演出和学习,颠沛流离的旅行生活,再加上父亲除了关心孩子的知识、业务学习,打理他们的演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健康,却并不十分重视.

这对莫扎特的身体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损害,莫扎特长成青年了,依然个子矮小,身体孱弱,脑袋奇大。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2)

有人批评莫扎特的父亲,说他过分压榨孩子,透支孩子的体力和智商,致使小莫扎特英年早逝。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在孩子的身体发育期,本来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天给与了一个人聪明和智慧,应该悠着点,不要那么急于开发使用,让他细水长流,才是对他的真正爱护。

小莫扎特无疑得到了上天的恩惠,但老莫扎特深受宗教和宫廷的压迫,急于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他对孩子这种不当的人生规划和指引,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04 父亲教育的失败之处

老莫扎特是小莫扎特合格的知识、音乐导师,合格的经纪人,但他不是合格的人生指路人,他也没有教会小莫扎特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失败的生活管理教育。

小莫扎特成为青年,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不懂得理财,不懂得爱惜身体,因此将日子过得一团糟。

尤其是在他结婚以后,妻子也和他是同样性格,两个人臭味相投。

莫扎特经常演出,又写作品卖钱,又教学生收学费,本来收入是能够维持两个人的生活的。但他们两个一有钱就高消费,不考虑后果,因此反而常常过着拮据的生活。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3)

第二、失败的职业策划

老莫扎特一心想让小莫扎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终身都没有成功。

老莫扎特到处乞求,尽管吃尽了闭门羹,仍然不死心。

而小莫扎特则一直在等那些王公贵族的恩赐,希望他们看在自己的才能上,能够赏赐自己一个稳定的饭碗。

这种到处乞求的行为,非常为人所不宵,连最喜欢小莫扎特的奥地利皇后都拒绝用这种方式给与帮助。

她对老莫扎特到处宣传小神童的做法很反感,她认为老莫扎特攀附权贵,是把儿子当商品推销给王侯和贵族。

莫扎特在事业上没有学会独立,对父亲言听计从。本来他有机会去布拉格发展,那里的平民非常欢迎他的音乐。

为平民服务,不但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还能得到平等的、真心的认可。

莫扎特是怎样的天才(神童莫扎特只活36岁)(14)

而为王公贵族和宗教服务,只能得到虚伪的夸奖和赏赐,自己还是只能处于奴仆的地位。因为贵族阶层和统治者既要显示自己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也要显示占有权利。

但莫扎特一直信守父亲的教诲,要为自己国家的宫廷服务,哪怕是当奴仆,哪怕这些王公贵族从内心瞧不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