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或缺的就是人际交往活动,我们每天都会和很多人打交道,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时候我们也不会知道与我们正在交往的人,有着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目的。当交往的对象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时,那么我们就会处在危险境界中,因此我们就有必要知道有必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是不应该去交往的,什么样的人有着心理变态的特征。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人的心理外化为行为具有可观测性

心理学术语中有一个词叫行为模式,它是指人们有动机,有目标,有特点的日常活动结构、内容以及有规律的行为系列。

十种暗示心理学现象(出现这两大迹象)(1)

它是行为内容方式的定型化,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化”,表现了人们的行动特点和行为逻辑,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其实是具有一定的模式的。

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主张个体的行为,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外化

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指出了人的行为模式是具有规律的,这个规律还可以观测,并且这种规律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人,

基于这样的理论和观念,那么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就可以从这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具有什么样的心理。

十种暗示心理学现象(出现这两大迹象)(2)

二、心理变态的人具有的特有迹象:强控制欲,强占有欲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有着一定程度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这种程度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那些强控制欲,强占有欲的人通常都会把这种性格发挥到极致。

对于那些强控制欲强占有欲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能接受现实脱离自己的掌控。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让事物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就像北大女大学生自杀事件中,凶手牟某就有着超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甚至通过自残的方法让受害者感到愧疚,从而对他言听计从。

十种暗示心理学现象(出现这两大迹象)(3)

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变态的人的特征,显而易见,这个杀人凶手就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

大部分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其实都有着极其的控制欲,因为现实脱离了他们的预料,脱离了他们的掌控,采用极端方式,也只是为了让现实回到他们眼中认为的正轨上

在恋爱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与这样的人产生交集,那么很多时候就会处于一种危险境界的时候。

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情绪比较多变,他们也比较多疑,比较敏感,才会产生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这种控制欲和占有欲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性格之中,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当你与他们发生一些争执和矛盾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小心一点,他们可能正在计划用某些方式来让你强制“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十种暗示心理学现象(出现这两大迹象)(4)

三、心理变态的人具有的特有迹象:道德观念薄弱,过于自我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我分为了三个层面:本我(原始的欲望和天性),自我(超我自我的平衡状态),超我(道德层面的“我”)

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我们都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的自我状态,都会有着一定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让我们能明辨是非,不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

但是对于那些心理变态的人来说,他们的本我往往是不受超我压制的,也就是说他们很多时候做出一些行为是不会受到道德观念的约束。

在他们眼中也不会有正确的是非观,他们做很多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天性,不会反思自己的性格上有什么缺陷,自己价值观有什么缺陷。

当现实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时,他们就倾向于用很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本我的过度活跃,让他们难以拥有正常的道德观念。

十种暗示心理学现象(出现这两大迹象)(5)

不可置否的是,大部分心理变态的人其实都是本我的奴隶,因为他们压抑不住自己的冲动和欲望,这种可怕的冲动,让他们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在很多时候这些人都很自我,并且他们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的某些行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就是自己的行为准绳,这种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很极端

与这种人相处,就要时刻有着防范心,因为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特点的人往往不会有同理心,对于他们来说,别人都是自己的工具,工具利用完以后,要么“抛弃”,要么“销毁”。

作者 | 汤先生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的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