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讲“向心而生”,是因为想到“向死而生”。所谓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地推理、详细地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直白就是:“如果你知道你明天就会死掉,会今天会做什么?如果你知道你明年会死掉,今年你会做什么。” 向死而生,本质上是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向死而生”的方式看似很有道理,但有很多的破绽。举个例子,一个男的知道自己明天就要死了,但他还没有谈过恋爱,还没有做过爱,而且他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于是,他会做什么事情?可能去强奸女孩。

“向死而生”是一种KPI运营模式,限定时间限定指标,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限定时间内不择手段完成指标。我用了“不择手段”这个词语,因为很多KPI在执行过程就是野蛮式,比如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后治理。我们也看到在特定时期下,“向死而生”的模式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比如建国初期、解放初期,不做点什么国家就要灭亡了,这种向死而生激发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也要做飞机、造原子弹、造火箭、造卫星等”。

“向死而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行动会导致死,只能背水一战、绝地求生。因为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不指望知道明天要死了,就能悟到生命的意义。捷径就是上网上答案,于是《死前要做的99件事》、《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100件事》这些内容就很有市场了。

“向死而生”并不可取,很容易把自己带进一个扭曲的世界。我提倡“向心而生”,找到内心笃定的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愿景,这个愿景可以是三年愿景,五年愿景,或者十年愿景。愿景不是一个目标,而一个场景,一个让你内心舒适、快乐的场景,比如拥有一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房子可以让你觉得很幸福,那这个大房子就是你的愿景。

有了愿景以后,你就有了心,接下来所有直接的间接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愿景。记住你的愿景,记住你的初心。实现愿景可能会很辛苦,会转弯路,会遭遇诱惑,但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向心而生,是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新的生命状态。什么迷茫、焦虑、困惑都会随着愿景的清晰而破裂,随着刻意的学习而融化,随着待续的行动而消散。

向“心”而生,找到自己的“心”,开启自己新的生命!

向心而“生”,从内心成长出来的生命,才是真正的自己!

向心而生,目的是让生命、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应当享受生命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害怕死亡的到来!

向心而生,虽然目的地在遥远的未来,但终点始终在内心的深处。

(字数:1050,耗时:100min)

看官们点击个“点赞”和“在看”再走呗!

告别996走向人生(愿景力095-向心而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