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经常用“没有办法”、“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等词语来为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行为开脱。

  1. 没有按时吃饭,有紧急任务呀,没办法!
  2. 和家人约好吃晚饭迟到了,领导突然给任务了,没办法!
  3. 每天忙忙碌碌钱没挣多少,没办法,学历低;没办法,钱不好挣。
  4. 失业找不到工作了,经济形势不好,没办法。

不仅我这样,“没办法”也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不信,你可以搜索自己的微信聊天记录,“没办法”、“无能为力”、“无可奈力”或者“无法解决”出现的频率。觉知这个问题,是因为有几次和老婆闹矛盾,我都说了“没有办法”、“你要我怎么办”之类的词语,被英明的老婆点出来重点批评,我才认真思考这个相关问题。

可能大家会觉得,以上的例子有的小事,而且客观使然,自己确实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没有办法”是一个“定性词语”。一个问题,一旦被定性为“不能解决”,我们就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比如上班迟到这件事情,没办法的原因可以很多:堵车了、起床起晚了、家人生病了、挤不上电梯或地铁或公交。又比如不看书的原因也有很多,工作忙没时间、工作累回家就想休息、应酬多、一看书就犯困等等,没办法。

我们个人没办法的事情不受重视的原因是不解决也没太大影响,可能就晋升慢一点、工资少一点而已。但是大家想想,在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或者国家层面,也有很多没办法的事情。比如南方雨水多、北方雨水少导致北方如果发生旱灾南方容易发生洪涝,按理说,自然天气原因,也没办法,但是危害太大,不能没办法,国家做了很多事情来解决。美国是大国,凭借自己的各种优势卡中国的脖子,这不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从建国到现在一直都有,经济落后、技术落后等差距,很多时候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但是不能没有办法,国家还是做了很多事情来解决。

没办法的事情,是不想办法,或者想到办法不想去做。想当年,愚公面对一片障碍自己的子孙后代发展的大山,他没说没办法,举几代子孙之力,开山开路,创造了“愚公移山”的美名。今天,我们在半导体领域被欧美国家卡脖子,不是没办法,是解决的办法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

回归到个人的问题上,没有办法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那我们想想,是真的没有办法,还是不想解决。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在说“没办法”的时候,其实定性地把责任推给他人或者客观环境,

陪一个男性朋友喝酒,他烦恼的是女生就是脾气差,动不动就生气,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典型的把责任推给女生。后续和他聊女生生气的原因,他举了些例子,我都觉得女生应该生气。我问他作为男生,对女生的关系够了吗?对女生的承诺按时兑现了吗?

所以,我说不要说“没办法”,说没办法就是把问题推向了无法解决的状态。只要是想解决问题,我们总能做点什么,总有能做的事。一旦这么思考,天下就没有无解的事情。我就这么勉励自己,拒绝说“没办法”,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

(字数:1157,耗时:80min)

愿景驱动法(110-总有能做的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