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稀奇事儿,把酒尽付笑谈中。

各位看客老爷,祭酒又来给您说道这纷杂尘世,玩物人间。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没能实现他生前苦苦追寻的长生不老梦想,还是驾崩在了第五次巡游路上。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1)

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盛极而衰的大秦,便是数不清的人生谜团。

而这其中最让人们感兴趣的,则是他的陵寝之谜。

/秦始皇陵的选址

依据历史的记载以及现代考古判定,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它当处在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上,即骊山峰峦环抱之中。

身为开天辟地,大一统以来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对于死后墓地的选择必定大有讲究。

那么,为什么是骊山?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言,称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此水源出骊山东北,由南向北流淌。

修建秦始皇陵时,建筑者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一条长1000余米、宽40—70余米的东西向大坝,将此水改为西北流向,绕过秦始皇陵东北。

按照中国古代风水术理论,“依山环水”,是理想的建陵之地。

还有人认为,这与秦始皇在骊山开凿五处水源,又用土垒出五座坚硬的山峰,形成“五爪金龙”风水胜局有关。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2)

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给出了如此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意思是说,秦始皇把自己葬在骊山脚下,是因为骊山的南面盛产玉石,而北面多出黄金,始皇是贪慕骊山当地的名气和风水,而在此建陵。

这似乎与皇陵附近百姓所传的歌谣“头枕金,脚蹬银,福贵吉祥,风水宝地”颇为吻合。

不过,我们知道,秦始皇的陵寝修建于秦王嬴政元年,也就是在他13岁刚刚即位之时。

虽然不能说当时的始皇帝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但修建帝陵这样的大事,全权由自己做主,没有嬴氏族老参与其中,未免不可思议了些。

此外,骊山以南是蓝田县,的确出产优质的蓝田玉。但是,骊山以北的地区就从未听说过“多金”,历史上也没有在此处发现过金矿。所以这个说法似乎并不靠谱。

那么,秦始皇把陵寝建在这里的原因,除了风水好外,还有什么讲究呢?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3)

其实,秦始皇选址骊山符合《礼记》、《尔雅》、《论衡》等书记载的先秦时期选择墓址时,以西方为尊长之位,东方为卑幼之位的礼制观念。

按照秦时的宗法礼制,秦国君主的墓址要符合“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布局,所以秦始皇先祖的陵寝,都是建在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

也就是这个原因,秦始皇才将陵寝建在了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修建的过程

秦始皇陵园的修建,也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统一全国。

这28年时间,应是陵园工程设计和主体工程开始施工、逐渐推进的阶段。按照礼制,国君即位伊始,就要兴建自己的陵墓。

不过,这一时期,又是秦完成灭亡六国、统一全国建国大业的关键时期。所以,秦国不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陵墓的修建上。

第二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这9年时间,应是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秦完成统一大业,自然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转移到陵园的修建上来。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4)

这一阶段的成果,可能是陵园主体工程的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历时3年多,这应是陵墓修建工程的收尾阶段。

尽管秦始皇陵墓修建工程历时近四十年,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一史无前例的庞大工程,主体工程虽可能在秦始皇生前已基本竣工,但最后的收尾工程应是一项“烂尾工程”。

之所以如此“虎头蛇尾”,主要应归因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爆发。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不久,即派周文(即周章)率兵直攻秦都咸阳。

周文大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前锋进抵距秦始皇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5)

秦二世召群臣商讨对策。

少府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秦二世赦免骊山修陵刑徒,组成军团,在章邯指挥下,进行反击。

这支军队战斗力可谓“爆表”。

它不仅消灭了周文军,还出关击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项梁军,迫使项梁自杀。直至巨鹿之战,始被项羽率领的楚军击败。

由于修陵刑徒被征入伍,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自然被迫中止。

不过,既然是项烂尾工程,而在当时,秦始皇陵的大致位置又闹得人尽皆知,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陵有被盗过么?

/被盗过墓的秦始皇陵?

据历代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不但被人盗掘过,而且还被人有意无意地毁坏过。

其中,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人有项羽,有“天下盗贼”、“关东贼”,还有无名之贼;毁坏秦始皇陵的则是一个牧羊人。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6)

这些记载可不可靠?我们不妨考察一番。

首先我们把历史上只用了代称没有实际姓名的盗贼们全都排除,因为无从论证真实性,只谈谈项羽到底有没有盗过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四年(前203),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际,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

其中第四条即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这是中国历史上传世文献中第一次披露项羽盗掘秦始皇陵。

之后班固的《汉书·高帝纪上》上也有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

这两段史书记载看似是班固司马迁对项羽的批判,但我们通读全文会发现,二人只是对刘邦原话的记录,并非是主观撰写。

因而这件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就没有丝毫笔墨的描述。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7)

《项羽本纪》说项羽入关之后对大秦帝国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杀秦降王子婴”;二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三是“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并没有涉及盗掘秦始皇陵。

那么,事件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因为同是逐鹿天下,志在一统的霸主,谁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都可信,唯独刘邦之说最不靠谱。

古代战争从来都要师出有名,各方抢着高举正义的旗帜,刘邦说项羽犯有的十大罪状,其中有多少水分,只有他自己清楚。

更何况,流痞出身的汉高祖,一向谎话连篇,他说的话很难让人信服。

此外,两汉时期的史书中的此类佐证极少,也是证伪的一个关键。

而项羽也实在没有必要盗掘秦始皇陵。要说动机无非两个,一为泄愤,二为寻宝。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8)

但项羽一入咸阳,便灭其国、杀其王、焚其宫、掠其宝,有再大的仇恨也足以消抹了,何必吃力不讨好地去盗墓?

至于寻宝,《项羽本纪》明确记载项羽在焚烧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的宫殿之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这些“货宝”是什么?

是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囤积在大秦帝国宫廷中的宝物。光这些已足以支撑项羽争霸天下,再去盗墓性价比并不高。

而且,历史上对于项羽掘始皇陵得宝的记载也太过夸大,基本不实。

连一向被奉为地理至书的《水经注·渭水》都这般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

三十万人运一个月没运完?这以常理推之,根本不可能,完全不能作为论证的史实。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9)

当然,最关键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专家对秦始皇陵的封土进行了汞含量化验。

到了2003年,又再次进行了检测,均发现秦始皇陵封土的汞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数倍,这些汞是来自地宫里的水银挥发所致。

专家推测,秦始皇陵内还保留有大量的水银。这说明,秦始皇陵的地宫还保存完好,没被盗过。

那么,说到上世纪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又有怎样一段故事呢?

/从打井开始的皇陵考古

事情还要从1974年的3月开始说起。

为响应上级号召,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生产队组建了打井队,一群年轻人,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来到村南面一片柿子林附近来选择打井点。

他们先是选择了一处低洼地带,可是过程中发现,此地并不适合打井。

于是便将打井点定在了另外一处地势较高,长着一颗大柿子树的地方。

打井队员见到这颗柿子树都说,这柿子树长的这么好,下面一定有充足的水源。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10)

于是确定好打井点后,3月27日,打井队队员们便拿着锄头,铁锹挖起井来。

但是挖到第三天3月29日,井深达到3米左右的时候,打井队员们却发现下面的土变得不一样了,出现了很多木炭遗迹和红烧土块。

此后,队员们又继续向下挖掘了一段时间,等到挖到差不多四米深的时候,队员们发现,地下出现了一个洞,在那个洞里,一个雕刻精美的陶土人头显露出来。(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兵马俑的头)

地下有古怪?

队员们相视一眼,决定继续深挖,便发现这个人头在下面还有身子,而身子四周又是其他或散碎或完整的人俑。

不过此时天色已晚,所以等挖出一些人俑后,队员们就把东西带着回到了村里。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11)

很快这件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没过多久,消息又传到了当时的公社林业员房树民耳中,房树民听后,建议打井队员把这件事赶紧报告给国家。

于是第二天,打井队员们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当时公社的书记傅永仁。

傅书记随后将此事报告给了临潼县文化馆,得知此事后,赵康民等几位县文化馆的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西杨村。

在见到打井现场和那些被挖出的人俑,陶俑,弓箭,还有箭头后,赵康民等人当即就确定,那些东西全部都是文物,于是一并送到了临潼县文化馆。

在没有得到上级领导指示的情况下,赵康民几人看着那破碎一地的人俑,决定先对那些破碎的人俑进行修复再说。

修复过程中,通过对人俑面部和衣着以及出土箭头的分析,几人断定这些陶俑全部都是秦代的武士俑。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12)

那么,出土秦俑的地点难道便是秦始皇陵的墓地所在?

此时,一名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了解到几人的困惑,加上进一步考古受限于七八十年代的敏感因素,就写了一篇题目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武士陶俑》的文章。

这篇文章后来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内参上,随后陆续收到了好几位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批示。

于是,1974年6月30日,这篇内参文章被转到了国家文物局,上面附有当时国家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建议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随后,在确认情况无误后,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委很快就组建了一只考古队,对西杨村考古现场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考古发掘。

自此之后,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秦始皇陵可怕(秦始皇陵竟然是项烂尾工程)(13)

那么,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到底藏有哪些秘密呢?

下一回,祭酒将和你说道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