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实际上,年轻时的曹操喜好飞鹰走狗,并不被人看好,那么,他后来是如何改变大家的印象,并成功地在汉末牛人扎堆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呢?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1)

一、家世显赫

汉末群雄,除了刘璋、刘表等皇室宗亲外,论家世,最好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因为他们所在的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其次,就当属曹操。

或许有人会问,曹操乃宦官之后,是“寒族”出生,家世能好到哪里去?实际上,曹操所在的曹家,在当时也是豪门大族。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2)

曹操的祖父叫曹腾。曹腾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一生用事宫中三十多年,辅佐过四任皇帝,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因此颇受时人好评,为后来曹家势力的发展,结下了不少香火情。

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人物。汉桓帝末,依靠曹腾的关系,加上待人处世得体,曹嵩官拜司隶校尉。汉灵帝即位后,曹嵩被擢拜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 ,位高权重。

不过,曹嵩并不像养父曹腾那样是个清廉之人,他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捞了不少钱财,所以曹家在当时可谓富甲一方。

有钱之后,曹嵩又想往上爬。中平四年,太尉崔烈被罢免,曹嵩趁机贿赂中官以及给汉灵帝的西园捐款一亿万钱,故而被任命太尉,位列三公,地位仅次于大将军。

这样显赫的家世背景,自然有助于曹操脱颖而出。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3)

二、名士吹捧

显赫的家世背景虽然有助于曹操脱颖而出,但还不足以令曹操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让出人头地。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曹操想要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想要出人头地,自然也需要包装。而包装,则需要有名人站出来吹捧曹操,替曹操背书。

这种包装模式,在东汉末年很常见。比如名士李膺称赞少年孔融,司马微和庞德公不遗余力地吹捧诸葛亮、庞统等等。

为了包装曹操,曹家找到了何颙、桥玄和许劭。

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汉末名士,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时,何顒被宦官诬陷,逃亡到汝南郡境内,党祸解除后,何顒累次升迁,出任朝廷要职。后参与谋刺董卓事件,未果,忧愤死去。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不避权贵,颇受时人的称赞和敬重。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4)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曾任汝南郡功曹,后南渡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被孙策击败后,许劭随其逃往豫章郡,并在豫章去世。许昭另一个身份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此即“月旦评”。

曹家找到这三位名士,让他们看了看曹操,然后假装一本正经地问,曹操将来前途如何?

何颙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许劭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又是“安天下者”,又是“能臣”、“英雄”,曹操在这三位名士的吹捧下,果然名声大振,很快就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5)

三、自我“人设”

经过三位名士帮忙进行“人设”之后,曹操在社会上终于有了一定名气,但是骡子是马,终究还是要拉出来溜溜,所以,曹操还需要进行一次自我“人设”。

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曹操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乃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和豪强权贵聚居的地方,十分难以治理,因此,许多人将洛阳北部尉这一职位视为烫手的山芋。但曹操毫不畏惧,他一上任,马上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还很有创造性地造出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并声明:“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不想,曹操的禁令刚下不久,蹇硕的叔父蹇图就违反曹操的夜行禁令(宵禁)。

曹操个人魅力排名(青年曹操脱颖而出)(6)

蹇硕虽为宦官,却壮健而有武略,汉灵帝对其十分信任,任命他为西园军元帅,领导袁绍、曹操等八校尉,以监督司隶校尉以下诸官,可谓权倾朝野,也是曹操的顶头上司。

如何处置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的行为,既是对曹操执法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极大考验,也是曹操进行自我“人设”的大好良机。

如果曹操能够不畏强权,秉公处置蹇图,那么,他的执法能力和为政名声无疑都将得到世人的认可。但这样做,风险也很大,得罪皇帝宠信之臣加自己的顶头上司,可不是开玩笑的。

曹操权衡利弊后,决定用五色棒将蹇图活活打死。

这一棒打下去,曹操自然得罪了蹇硕等当朝权贵,于是,他被调到远离京师洛阳的顿丘去任县令。不过,也因为这一棒,曹操打出了自己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好名声,因此,他终于在汉末众多牛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被世人所关注的对象。

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多年后,曹操在给儿子曹植的信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由此可见,曹操对自己的“人设”还是挺满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