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这个词 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因为不管是在很多电视剧或者书籍里面 这是一句被经常提到的话,那么在古代午时三刻说的又是什么时间呢?

在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代常说的午时三刻)(1)

既然这是个指什么时间的问题,那么要先分析一下古代时间的制定方式了,古代通常用“时辰”和“刻 ”来作为统计名称,最早可追随的秦汉时期。那么统计名称有了 又通过什么来作为计时工具呢?

在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代常说的午时三刻)(2)

日晷 中国古代通常用日晷做为计时工具,古代的人把一天24个小时 分为12个时间段,每段称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分别对应的名称是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然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 它们是从我们现在的晚上23点开始 作为新的一天的初始的。子时作为最开始的一个时辰。

在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代常说的午时三刻)(3)

然后又通过“漏刻”将一个时辰细分为,时初和时正、两个部分。各分为四刻 每一刻15分钟。

在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代常说的午时三刻)(4)

既然时和刻都有了相对应的时间段,那么就可以根据时辰来判断出午时对应的是现在的11点到1点的这个时间段,然后三刻分别对应的是时初这个时间段。

在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代常说的午时三刻)(5)

那么有了时辰和刻的详细区分,就可以看出午时三刻 这个时间段对应现在的时间 时间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