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8月10日电 题:蔡志忠任中华慈孝文化大使:“感谢父亲让我选择做自己”

作者 谢盼盼 童笑雨

无论怎么看,漫画家蔡志忠都不像一个70多岁的人。他穿得很年轻,白衬衫、卡其色西装裤、帆布鞋;他的思想也很“潮”,谈及慈孝话题时,比“90后”都超前。

“父亲让我‘自由做自己’,尊重我的爱好与选择,我觉得这就是‘慈’。‘孝’是对父母自发的爱,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8月10日,蔡志忠接受采访时说。

8月13日他将作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参加在杭州举办的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以漫画为载体接力慈孝文化传承。

弘扬中华美德传递慈孝(蔡志忠任中华慈孝文化大使)(1)

漫画家蔡志忠受聘为2022中华慈孝文化大使。主办方提供。

慈孝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自2015年起,中国新闻社与杭州灵隐寺已合作举办七届中华慈孝文化节,面向海内外弘扬中华慈孝文化。

此前,李玉刚、齐豫、赵文卓、邓亚萍、侯京健等知名人士已受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

蔡志忠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古籍漫画化,曾对传统经典《孝经》进行漫画创作。此次他的加入,无疑为扩大慈孝文化影响力再添砖加瓦。

一般讨论慈孝话题时,免不了会提及家庭和成长经历,这也是蔡志忠在诸多采访中的故事开端。但这一次,他的故事从画室的几幅画开始。

记者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三幅半人高的画像,画的全是猫。蔡志忠很欣赏猫,也喜欢画猫。粗粗一算,至今画了4万多只,形态各异。

他说,猫很独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本人的写照:9岁立志成为漫画家,15岁背井离乡追逐梦想。

“还没成年就离家追求漫画事业,父母同意吗?”记者问。

“所有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他说。

蔡志忠回忆,15岁那年离家去台北,他告知父亲,自己第二天就会离开。

那天,一向与他交流很少的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那就去吧”。蔡志忠还记得,那段对话,父子间只说了27个字。

因为这段经历,蔡志忠曾在公开场合感谢了父亲。“他没让我去数学补习班,也没有要我去替他完成一生未完成的愿望,而是让我选择做自己。”

在他看来,这就是慈: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能知道家人永远支持他,是他永远的避风港。

因为父亲的身教,对于女儿,蔡志忠也是这么教育的。“从她两三岁时,我就让她自己做选择,让她去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弘扬中华美德传递慈孝(蔡志忠任中华慈孝文化大使)(2)

“慈孝公交”车身布置采用了蔡志忠创作的《游子吟》主题漫画。主办方提供。

何为孝?为解答这一困惑,在采访过程中,蔡志忠特地给记者打印了《漫画孝经》中《子夏问孝》这一篇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难道这就是孝吗?”他指着原文解释说,孝首先是能否和颜悦色对待长辈。

蔡志忠认为,孝不是做生意,更不是报酬,是子女对长辈发自内心的爱。

从15岁离开家乡到成为知名的漫画大师,倏忽间已近60载,蔡志忠仍相信漫画的力量。他希望,能借助漫画,推动慈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