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四个汉字:“䛄、詗、讂、詆”。这四个字中,“䛄、讂”在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属生僻字,“詗、詆”两个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诇、诋”。而“诋”字较为常用,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诋”。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䛄。读yuǎ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䛄,尉也。从言,夗声。”形声字。本义是安慰。《广韵·阮韵》:“䛄,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尉,各本作慰。……火部曰,尉者从上案(摁压)下也。……䛄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缯然。”申指伸直,缯,是指丝织品。以火申缯,指的是熨斗烫平衣物。熨衣使衣物平整,安慰则使人心情平静,有相通处。
(安慰)
本义之外,䛄字还有两个用法:(1)从。《玉篇·言部》:“䛄,从也。”(2)怨恨。《集韵·愿韵》:“䛄,怼也。”此两种用法均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䛄”的小篆写法如图:
(䛄的小篆写法)
2、詗(诇)。读xiò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诇,知处告言之。从言,冋(jiōng)声。”形声字。本义是密告;侦察,探听。就是把探知的处所、情况密告给有关方。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诇,伺候采察之名也。”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孟康曰:“诇音侦,西方人以反间为侦。”这里的侦,就是西方的间谍。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皇上亲近的人。
(间谍)
《新唐书·裴伷先传》:“诇侯朝廷事,闻知十常七八。”用的也是诇的本义。
诇在本义之外,还有两个用法:
(1)求。《广雅·释诂三》:“诇,求也。”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名“诇药”,其实就是求药。
(2)明悟了知。《广韵·迥韵》:“诇,明悟了知也。”《韩非子·忠孝》:“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现在的民众奸诈而明悟,总想自己有所作为,不肯听从君主的命令。君主一定要用赏赐的办法加以劝勉,然后才能使他们进取;同时又要用刑罚的办法加以恫吓,然后才能使他们不敢后退。
诇的小篆写法如图:
(诇的小篆写法)
3、讂。读音有两个:
(一)juà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讂,流言也。从言,夐(xuàn或xiòng)声。”形声字。本义是流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疑与谲同。”
(流言)
讂在本义之外还指营求;追求。《广雅·释诂三》:“讂,求也。”《广韵·霰韵》:“讂,有所求也。”《急就篇》卷四:“乏兴猥逮诇讂求。”“乏兴”,就是乏军兴,古时候违反军纪的一种罪名,即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之罪。 “猥逮”指为矫治违法行为逮捕当事人,“诇”,上面讲了,是“告密”。这一句是说(司法官员)本身犯了“乏军兴”、“猥逮”及不告密营求之罪的。
(营求)
(二)xuā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譞”,多言。《集韵·先韵》:“讂,多言也。或作譞。”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讂的小篆写法如图:
(讂的小篆写法)
4、詆(诋)。读dǐ。《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诋,苛也。一曰诃也。从言,氐声。”形声字。许慎认为诋的本义有两个:其一、琐碎细致的责问。其二、大声发怒斥骂。这其实是“苛”与“诃”两个字的意义。其实我们可以简化诋的本义为谴责;骂。
文天祥《指南录后续》:“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意思是说: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
(文天祥像)
本义之外,诋还有其他用法:
(1)毁谤;污蔑。《广雅·释诂二》:“诋,毁也。”《玉篇·言部》:“诋,呰也。”《正字通·言部》:“诋,讦也。”《墨子·修身》:“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汉书·张汤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意思是说:所审判的如果是豪强,(张汤)一定玩弄法律条文加以污蔑构陷。这里的“舞文巧诋”后来发展成为成语,意思是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2)欺。《仓颉篇》卷上:“诋,欺也。”《汉书·东方朔传》:“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郭舍人愤怒地说:“东方朔竟敢随便诋毁欺侮天子的侍从官,应该判处弃市死刑。
(东方朔像)
(3)法。《玉篇·言部》:“诋,法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此外,诋还通“抵”,指拒讳,抵赖。又通“柢”,指根本;要事。
“诋”的小篆写法如图:
(诋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6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