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是“黄”土呢?大家平常见到的土壤又是什么颜色呢?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你该了解下土壤啦。

土壤,我们并不陌生,但你却并不能准确得说出究竟什么是土壤。石头不是土壤,沙子不是土壤,植物不是土壤,水不是土壤,当它们混在一起时呢?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四十亿年前,天崩地裂,地球诞生了,可那个时候压根还没土壤呢。土壤的形成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相辅相成,不可预料。就像是上帝老爷子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亿年,才为生物造出一个让生物们能跑能跳,能安家,能吃饭的这个有土壤的大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土壤。

为什么土壤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的土壤)(1)

土壤的性质也是复杂深奥,不过,我们先说一个最简单的现象,那就是土壤的颜色。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土壤可不仅仅是“黄土”一种,东北粮仓是肥沃的黑土,南方种茶的是红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土壤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的土壤)(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我国季风区土壤类型及颜色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随气候纬向和径向变化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即从海南岛到黑龙江,气候由热带的温热变成寒温带湿冷,土壤亚瑟相应地由棕壤­—赤红壤—红壤……黑钙土—黑土—暗棕壤发生变化;从山东到新疆,气候由温热变成干冷,土壤颜色相应地由棕壤—褐土—灰褐土……棕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发生变化。

土壤的颜色受诸多因素变化,甚至同一处土壤的表层10厘米与其后的20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就不一样,但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有机质和金属矿物质。

前面提到土壤是一个疏松体,只有45%是矿物固体,25%是空气,25%是水,剩下的5%则是有机质。可不要小看只占了5%的地位的有机质,土壤能种植植物,养育生物,靠的就是这5%的有机质。有机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木素、含氮化合物、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富含蛋白质、各种元素,真乃“居家必备”。土壤就像一个自产自销的百货市场,土壤内有大量微生物,其上还生长许多植物、动物,它们向土壤索取营养;而当这些生物死亡时,它们的营养又回归土壤。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那为什么向东北这种寒冷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呢?据推测,这是因为东北那地方太冷了,气候变化又不明显,人类未大量开垦之前,动物不活跃,所以只见生物以身养土,未见土壤有机质被利用,所以有机质就越来越多啦。不过近些年来,东北黑土的肥力有所下降。

为什么土壤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的土壤)(3)

五色土

相比之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就是我国南部)那里的气候高温多雨,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土壤遭雨水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硅等物质被淋失,而流动性很小的氧化铁和氧化硅在土层中富集起来。氧化铁呈现红色,因此,土壤也成为红色。而在一些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温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风化作用较弱,土壤处于弱淋溶状态。一些易溶性物质如氯、硫、钠、钾等大多数被淋掉,而硅、铁、铝等不被淋掉。钙与植物分解产生的碳酸结合成碳酸钙,在土壤中形成碳酸钙聚积层。分别呈现栗色或棕色,故称为栗钙土和棕钙土。

基本上可用下表进行概括:

颜色原因
无色/白色砂含量高
浅色/白色缺氧、养分流失、钙含量高、碱性
黄色缺氧、粘土含量高、含铝及铁
红色氧化铁
红色/棕色来自火成岩、玄武岩、含铁及镁
黑色富含有机质及养分、能够保湿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颜色更是多姿多彩。土壤颜色不仅仅是土壤物质极其性质的反应,也是判读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的重要依据。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可利用土壤颜色评价气候变化。所以有机会,你可以观察土壤颜色,作一个小小地质学家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