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是个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然而您或许并不知道,“青岛”这个名称,其实最先是指一个小岛 ,以后又成为一个小渔村的名字。这个小渔村小得你都想不到,到底会小到什么程度呢?只有三四户居民!

青岛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

青岛五大渔村(曾是小渔村的名字)(1)

青岛五大渔村(曾是小渔村的名字)(2)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际性港口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青岛风景美丽,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有很多非常好的旅游景点,如八大关、栈桥、海底世界(水族馆)、第一海浴场、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啤酒博物馆(国际啤酒节)、信号山公园、小青岛、崂山等等。

青岛五大渔村(曾是小渔村的名字)(3)

青岛八大关

那么,您知道青岛市名“青岛”是怎么来的吗?

“青岛”的名称的最早出现,从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即墨县志》“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一百里的大海之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的小岛屿。《胶澳志》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青岛”原来是指胶洲湾海口北面的海中小岛(就是今天的小青岛),面积仅0.012平方公里。小青岛也叫琴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

青岛五大渔村(曾是小渔村的名字)(4)

小青岛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大海中间逐渐移到了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胶澳志》说:“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在胶澳设防,胶澳就是现在青岛市区当时的名字,调派登洲镇总兵章高元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国侵占的前半年多,胶澳镇的商贸店铺已达60余家,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派兵侵占了胶澳。1898年3月6日,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直属中央政府),同年先后颁布《胶澳商埠章程及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

1929年,胶澳商埠局撤消,原胶澳商埠的辖区被命名为青岛特别市。

可见,“青岛”这个名称是由岛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区名,最终成为市名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