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写名句,名句有典故

带有典故的名句 名人写名句名句有典故(1)

第一首就是:《竹里馆》。

诗人王维把他在竹林里的生活片段写成了诗,起名:竹里馆,也许是馆,也许是亭子,都说不定。但是意境就出来了。王维了不起,他是状元及第,啥意思,就是全国考试第一名。官也不小,真才实学,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一不通。擅长五言诗,歌咏自然。

幽簧:幽深的竹林,簧,竹林。长啸,可不是大喊,因为他擅长音乐,就是在一唱三叹,那个年代的歌曲就是诗歌。深林,为了不跟幽簧重复,改成了深林,那你认为深林可以跟幽簧掉个位置吗?当然不能,因为必须先交代是幽簧,竹林里,下文说深林才不迷糊。否则一开始说深林,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林了。

最后一句是关键:明月来相照。开篇是“独坐”,结尾是“相照”,说明什么,说明王维把明月当做朋友了,有月亮陪伴,他不孤独,弹琴月亮懂,这多浪漫和惬意啊。

其实,你在学这首诗时,把重点字,标记上就是圈点。如果,你在下面写上:此句如何如何,就是批注了。如果你再写两句就更完美了。

带有典故的名句 名人写名句名句有典故(2)

第二首是老朋友李白的一首:《春夜洛城闻笛》

我们都知道李白愿意四处游历。这个是他唐玄宗二十二三年左右,到东都洛阳时写的。典型的李白风格,潇潇洒洒,不遮遮掩掩。这首诗用得最好的几个词,你能指出来吗?

学生:应该是:暗飞声的暗;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和满;折柳的典故用得好,指代别离之情;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起,有涌起的意思,也有一丝丝的“埋怨”。

我:非常好。重点是这里的“暗”用得太精彩了。它有两个意思:一是,不知道是谁吹的笛子,二是有时断时续的意思。也就是说,夜里没睡着,却听到不知是谁吹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飘飘荡荡散落在春风中遍及全城。夜深人静当然是这样了。而且诗人在曲子里听到了依依惜别的那种韵律,你说大半夜的听这个能不让人想家吗?

学生:简单的四句话,可真是不简单啊。李白用词真是太生动、准确了、优美了,搁到现在就是高大上啊。

我:所以啊,你背下来这样的句子,当你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有好句子用了,不会搜肠刮肚的找不到词。

带有典故的名句 名人写名句名句有典故(3)

圈点是圈点,批注是批注

学生:太对了,接着来,下一首,这次我来分析。

我:好的,你做好圈点和批注。

学生:先看题目,逢入京使,逢,好理解,相逢,遇见;入京使,应该是去京城的使者吧。

诗人岑参也是个学霸,五岁就读书,进士及第,擅长边塞诗,军旅生活,边塞风光多为诗中内容。

最为精彩的是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在今天也比较合适。过年过节也不打电话,也不写信了,在微信上来句祝福不就是凭君传语报平安嘛。

最为难懂的是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这个词讲究。原来是一种竹子的名称。比喻人老了像竹子一样摇摇晃晃的。后来延伸出很多意思,其中之一就是沾湿的样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说泪不干,那肯定是沾湿的样子,袖子擦眼泪,一直不干,皱皱巴巴的意思。这出远门还没到地方呢,就想家想成这样,也真是难为他们了。在马上匆匆偶遇,不方便写信,也无法磨墨润笔,只能捎口信了。真是无奈而有感人。画面感也很强啊。

带有典故的名句 名人写名句名句有典故(4)

我:非常好,继续。

学生:第四首《晚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的。我们刚学过另外一个欧阳修的《卖油翁》呢。

草树知春不久归,这个归字,应该是归去,而不是归来。就是说春天要走了,可不就是晚春嘛。正扣题。

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诗很厉害。意思是百花齐放比着赶着,趁着晚春比比美。芳菲:芳香而艳丽的意思。

杨花榆荚无才思,柳絮和榆钱可不像百花那样争奇斗艳,因为没有什么才情,意思是没啥鲜艳和显摆的。

惟解漫天作雪飞,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别看没啥才情,但是满眼都是。也挺厉害。这个惟,我的批注是“只”的意思,跟古文中的“但”差不多,可不能换成“但”,因为如果变成但解漫天作雪飞,那就没了无奈的意思和就剩下这种做法的味道了。

我:好好好,非常好,做圈点和批注就应该这样。点明之后再深思,才能把诗歌读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