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异因此,有时候很难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便秘一个孩子很有可能2~3天都没有一次排便,却算不上便秘;而另一个孩子可能排便频率很高,却很难排出大便另外,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点大便,便秘就有可能不被发现——因为大便其实都积聚在了孩子的肠道里而没有被排出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宝宝便秘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便秘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宝宝便秘的原因和对策)

宝宝便秘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异。因此,有时候很难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便秘。一个孩子很有可能2~3天都没有一次排便,却算不上便秘;而另一个孩子可能排便频率很高,却很难排出大便。另外,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点大便,便秘就有可能不被发现——因为大便其实都积聚在了孩子的肠道里而没有被排出来。

宝宝便秘,最急的是家长

总的来说,如果你怀疑孩子发生了便秘,最好严密观察是否有如下症状。

■新生儿,大便质硬,而且少于每天一次。不过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例外。

■大一点的孩子,大便质硬,而且3~4天才出现一次排便。

■不论什么年龄的孩子,出现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而且排便的时候艰难、费力。

■在一次量比较大的排便之后,阵发性的腹痛减轻。

■大便表面或内部有血。

■两次排便之间出现遗粪。


便秘一般会在大肠末端肌肉紧张的时候发生,因为这种肌肉紧张阻碍了粪便在肠道里的正常通行与排出。大便在肠道里积留的时间越长,水分会被肠道吸收的更多,就会变得更硬更干,于是也就更难很舒服地从体内排出。而且,由于排便的时候非常疼痛,孩子可能下意识地将大便憋回去,造成问题进一步加重。

便秘的发生有家庭倾向性,而且婴儿期发生的便秘也有可能持续终身。如果孩子在长大后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或经常憋便的话,问题就会加重。憋便而造成的便秘高发于2~5岁、正在学习独立上卫生间、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身上。大一点的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也有可能憋便,因为他们不愿意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厕所,这也会使问题进一步加重。

如果孩子的确有憋便的问题,那么他的肠道内可能积起一条体积很大的大便,长度达到直肠这么长。接下来,他可能就不再会有便意,并发展到不借助灌肠剂、通便剂或其他治疗措施就不能排出大便的地步。在某些情况下,肛门处会发现一些带有大便颜色的脏东西,这是肠道内固体大便周围的液体排泄物排出造成的。这看上去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的纸尿裤或底裤上有遗粪。一些严重的便秘患儿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灌肠,孩子也需要学会建立正确而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咨询一下小儿消化专科医生可能很有必要。


治疗

轻微或偶尔的便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技巧来减轻病情。

1、母乳喂养导致的便秘比较少见,如果母乳婴儿出现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并非饮食因素。在做出决定用配方奶替代母乳喂养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另外,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水果一般都可以帮助解决便秘的问题。

2、幼儿或更大一些的孩子,一般都已经开始吃辅食了。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了便秘,你就需要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多添加一些高纤维食品,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干、高纤维的蔬菜(豌豆、大豆、西蓝花),以及全麦麦片和面包等。同时,尽量少吃垃圾食品以及非高纤维的麦片或面包。增加每日水摄入量也能帮助缓解便秘的问题。

高纤维食物

在一些更为严重的病例中,儿科医生会为孩子开一些温和的软便剂或灌肠剂。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要求服药。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软便剂是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柜台买到,从购买到服用方式都比传统的处方药更为方便。但在咨询医生的意见之前,千万不要擅自服用任何这类药物。


预防

家长应该做到熟悉孩子正常的排便模式、典型的大便形状和软硬程度。做到这一点可以让你们更好地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便秘,便秘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孩子在1-2天内都没有正常排便,或孩子在排便的时候感到不舒服,那就需要帮助他建立起合理的排便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合理的饮食和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做起。

对于还没有开始学习上厕所的孩子,预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给他提供高纤维的饮食。而且随着孩子长大,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也应该增加。一个孩子每天应该摄取的纤维素克数应该约为其年龄数加上5,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每天应该吃至少8克纤维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多采购一些每餐至少含3克纤维素的谷类食物(麦片、饼干、面包、玉米粉圆饼、面条)。确保你的孩子每天食用5次水果或蔬菜。在购买家庭日常食物前,仔细查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了解纤维素的含量。

一旦孩子长大到可以开始接受上厕所训练,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马桶上坐一会儿,最好是在饭后训练。给孩子一本书、一个字谜或者一个玩具,让他放松下来。鼓励孩子坚持坐在马桶上,直到出现排便,或者到15分钟。如果孩子做到了记得鼓励他;如果还是没有做到,应该继续用一些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孩子最终也必须学会不在大人的指导下自己上厕所。

上厕所训练很重要

如果已经联合采用了上述方法,包括高纤维饮食、增加日常饮水量、培养排便习惯,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那么孩子有可能下意识地憋便。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咨询医生,他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可能指导孩子使用软便剂、导泻剂等治疗药物。少数情况下,便秘会越来越严重,孩子和家人都开始担忧这个症状,导致全家人每天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试图解决排便的问题上。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系统性治疗方案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憋便的习惯都是在学习上厕所的阶段养成的。刚开始坐在马桶上或蹲在便池上的时候,孩子不愿意鼓劲让肠道运动起来排便,于是就开始憋便。而当下一次便意出现的时候,肠道运动就会引起腹部的疼痛。于是,孩子就会将疼痛和肠道运动联系起来,并因此再次憋便。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会发展为恶性循环。当出现这种严重的症状时,就需要用灌肠剂或栓剂来为孩子清洗肠道。然后,再让孩子口服能够软化大便的药物,使得肠道润滑,防止孩子主动憋便。直至排便时肠蠕动不再伴有疼痛,孩子再次坐到马桶上时不会有恐惧感为止。这种治疗可能需要持续几个月,慢慢地就可以停用导泻剂了。在这种治疗的同时,也应该继续给孩子吃高纤维的饮食,并教他养成良好的上厕所习惯。